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93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为考察单独活性炭纤维(ACF),高锰酸钾(PM),电化学(E),电-高锰酸钾(E-PM),活性炭纤维-高锰酸钾(ACF-PM)以及电-活性炭纤维阴极-高锰酸钾体系(E-ACF-PM)对水中双氯芬酸的降解效果,研究了电流强度,溶液初始pH值对E-ACF-PM体系去除水中双氯芬酸的影响,通过ACF表面形态分析,自由基捕获实验,络合反应等探索了E-ACF-PM体系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E-ACF-PM体系中电化学(E-ACF)和PM之间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双氯芬酸被快速去除.随着电流强度增加(50~200mA),双氯芬酸去除率增大;pH值增大,体系对双氯芬酸的去除效果越差,pH值为11时去除率仅为31.70%.与ACF-PM体系相比,E-ACF-PM体系阴极电场可以保护ACF不被破坏,同时吸附在ACF上的Mn (VII)得到电子,快速转化成活性氧化剂Mn (III),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42.
A new potassium permanganate reagent with slow-release properties was designed and tested for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in situ chemical oxidation. For this purpose, MnO2-coated KMnO4 particles (MCP) were prepared by partial reduction of solid KMnO4 using the acid-catalyzed reaction with n-propanol or the comproportionation of Mn(VII) and Mn(II) in n-propanol as reaction medium. Column tests showed that, for MCP with a residual KMnO4 fraction of 70 wt%, the duration of permanganate release under flow-through conditions was prolonged by a factor of 10 compared to untreated KMnO4. While KMnO4 is too soluble to be used in reactive barriers, MCP c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aquifer by filling of trenches or boreholes; this would allow a prolonged passive dosing of permanganate into the flowing groundwater. In addi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oxidation capability of native KMnO4 particles and MCP in CH2Cl2, a representative non-polar non-aqueous phase liquid (NAPL). It may be possible to utilize the significantly higher reactivity of MCP under these conditions for the design of slow-release permanganate particles for NAPL source treatment.  相似文献   
43.
KMnO4缓释剂的释放性能及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延长KMnO4在地下水原位修复中的作用时间,通过改变KMnO4与石蜡的分散方式以及KMnO4与石蜡的质量比(P/W),对KMnO4缓释剂的制备过程进行了优化.采用超声与搅拌联用(搅拌速度150 r/min)的分散方式更有利于KMnO4的均匀分布,随着P/W的升高,KMnO4负载量逐渐增大而绝对回收率逐渐减小.静态实验分别研究了缓释剂在8℃、不同pH与DO浓度下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在8℃环境下,缓释剂仍具有释放性能;缓释剂受pH影响较大而受DO浓度影响较小.利用缓释剂降解垃圾渗滤液中的COD以及对沉淀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缓释剂对COD去除率可高达57.1%,而沉淀量最少仅为投加纯KMnO4的8.5%.  相似文献   
44.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突发苯酚污染为背景,重点考察了粉末活性炭(PAC)吸附、高锰酸钾(KMnO4)氧化及两者联用技术的除酚效能。结果表明,活性炭及氧化剂种类的选择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微孔发达、比表面积巨大的竹炭对苯酚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煤质炭、椰壳炭和木质炭;KMnO4对苯酚的氧化能力强于次氯酸钠和高铁酸钾。增大PAC和KMnO4的投加量,可有效提高对苯酚的去除率;PAC吸附-KMnO4氧化联用技术可大大提高除酚效能,投加50mg/LPAC,2mg/LKMnO4可将初始浓度为250/μg/L和500/μg/L的含酚原水分别处理至18μg/L和66/μg/L,是应对高浓度苯酚突发污染的有效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45.
用葡萄糖标准稀溶液来研究碱性法高锰酸盐指数标准分析方法的错误。当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分析试样时高锰酸钾是被还原成二氧化锰不是二价锰,溶液酸化后加草酸钠标准溶液时,二氧化锰要与草酸反应掉,滴定消耗的高锰酸钾不能真实反映与试样中还原性物质反应的量,还有高锰酸钾反应掉的摩尔数不是[(10 V1)×K-10]×M;改成碱性的离心法把水浴产生的二氧化锰去掉后进行分析,这样消耗的高锰酸钾量可真实地反映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量,同时,反应掉的高锰酸钾摩尔数应为[(10 V1)×K-10]×M×3/5,计算公式相应也要乘系数3/5。因此,应该修改碱性法高锰酸盐指数计算公式和相关操作过程,建议国家标准经修订后重新发布。  相似文献   
46.
针对日益普遍的以地表水为原水的饮用自来水中的嗅味问题,结合秦皇岛市水源地富营养化和水厂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嗅味产生的原因,给出了水源地和水厂需要采取的措施,特别是在当前水环境条件下,水厂需因地制宜地采取气浮及臭氧、活性碳等深度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47.
三氯乙烯(TCE)是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中检出率较高的氯代有机物。以TCE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地下水无机成分和腐殖酸对高锰酸钾氧化TCE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离子强度下的MnO,颗粒行为,并测定了泥浆系统中TCE的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TCE初始浓度为20mg/L、高锰酸钾与TCE的摩尔比为2:1,离子浓度〈0.1mol/L时,TCE去除率可达98%以上,Na^+、Cl^-、HCO3-对TCE的去除率影响甚微,但离子强度对MnO2的沉淀生成影响显著;0.1mol/L的K^+对TCE的去除有一定程度的抑制;0.1mmol/L的Fe^2+和腐殖酸对TCE的氧化有显著负面影响。泥浆系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有机质对高锰酸钾氧化TCE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48.
丁然  潘峰  高迎新  张昱 《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624-1628
采用聚合硫酸铁复配高锰酸钾混凝结合二氧化氯氧化的组合工艺成功解决了某厂聚氯乙烯生产废水回收工艺CODMn不达标问题。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当原水CODMn=30~48 mg/L,浊度=25~46 NTU时,在CFe=16.8 mg/L,CKMnO4=45 mg/L,CClO2=20 mg/L的条件下,出水CODMn<10 mg/L,浊度<0.5 NTU,达到工业循环补给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49.
以引黄水库水为实验原水,通过颗粒计数和浊度的联用检测优化评估了高锰酸钾强化常规处理工艺中的各制水环节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絮凝出水10μm颗粒数和过滤出水2~7μm颗粒数的可作为水厂运行管理的依据,滤后水的颗粒物数量变化比浊度更灵敏准确地反映滤池运行状况;在高锰酸钾强化预处理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时,原常规工艺沉淀对颗粒总数的去除率提高20.55%,滤后颗粒总数减少56.40%,显著降低了"两虫"穿透滤池的风险。  相似文献   
50.
饮用水源突发挥发酚污染应急处理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为期2个月规模为4m3·h-1的中试试验,考察了常规给水工艺(混凝、沉淀和过滤)对突发挥发酚污染原水的处理情况.重点考察了活性炭吸附、臭氧预氧化和高锰酸钾预氧化等3种应急工艺的除酚效能.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对挥发酚的去除率低于10%,砂滤在12h内可起到拦截挥发酚的作用,3种应急工艺均可提高挥发酚的去除效果,起到应急的作用.其中活性炭吸附对挥发酚的去除率可达44%;在0.5mg·L-1的投量下高锰酸钾预氧化可达到50%的除酚效率;臭氧预氧化可使沉淀出水挥发酚达标(0.002mg·L-1),挥发酚去除率约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