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6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76篇
安全科学   8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00篇
基础理论   241篇
污染及防治   18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对小清河水体和沿岸地下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色-质联用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13类93种。并对其毒性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其表面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甚至可通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由于细颗粒物的重要性,美国EPA已经于1997年颁布了细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为0.015mg/m3,日均值为0.065mg/m3,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组分主要可分成自然来源及燃煤或燃油等人为污染来源两大类,特别是来自工业性和居住区燃煤及汽车燃油尾气.空气细颗粒物污染表现为形态各异、成分复杂等特征.细颗粒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较为广泛的损害.细颗粒物与心肺疾病密切相关,如增加入院率、急诊次数、呼吸疾病及症状增加、肺功能下降,甚至于过早死亡.简要概述了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李雪松 《交通环保》2000,21(1):38-41
国际海事组织目前正在对《MARPOL73/78公约》附则Ⅱ-控制散装液体有毒物质污染规则作重大修改,内容包手胡毒液体物质和化学品,这很可能对主管机关、船公司和化工界造成严重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一直未建立,环保部门也缺乏系统性评价参数对电厂等在煤煤过程中有害元素排向大气的释放量进行监测估算。本文在查阅大量资料(主要为外文)的基础上,认为评价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影响的参数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数据C、H、O、N、无机硫,有机硫,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行为(在燃煤过程中),洁净能力,淋滤力,矿物质,有机化学特征,煤炭学特征,并对煤中有害元素的污染方法进行探讨,如果上述各参数的数据被全面提供,并据此数据作针对性的抑制措施,煤中有害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影响必将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5.
刘莉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55-57
主要就污染物对动物、植物及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在污染条件下生物的适应与进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测定了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河流河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含量,研究了该地区河水腐殖酸含量的地域分异规律,并探讨了河水腐殖酸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所研究河流河水腐殖酸含量在0.9—14.4mg/L范围内,中值为4.16mg/L,并有北高南低的一般趋势。黑龙江上游及松花江北部支流的河水腐殖酸含量在8.5mg/L以上,滦河以北其它地区在3.9—6.4mg/L范围内,黄河以南区域则在0.9—3.3mg/L之间,所研究地区河水中的腐殖酸为混合起源的,它既来自河流悬浮物和沉积物中腐殖酸的释放,又来自流域表土中腐殖酸的淋溶。  相似文献   
17.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毒废水及其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的含五氯酚钠(PCP-Na)有毒废水,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1d。结果表明,ABR 对有毒物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当进水PCP-Na小于8mg/L时,出水COD在80mg/L以下,PCP-Na在0.2mg/L以下,运行稳定。在有毒物低于抑制浓度 下反应器内参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为发酵产酸菌,内部为产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8.
区域(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机毒物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发展了区域(或城市)水体中主要有毒化学品的筛选方法。 在城市下游采集大体积水样,用CH_2Cl_2洗脱,再用有机溶剂萃取,用硅胶柱把有机物分成许多馏分,馏分最终变为水溶液。每个馏分中有机物浓度比原水大1000倍。用这种馏分水溶液进行溞的急性毒性试验和Ames试验。只对毒性大的馏分进行色谱/质谱/数据系统的鉴定和定量分析,然后根据各个化合物的急性毒性、降解难易和“三致”物质的资料及原水样中有机物的浓度资料,就可筛选出一个区域(城市)水体中的主要有毒化学品。  相似文献   
19.
A QWASI model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is parameterized to describe the long-term fate of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he model parameters, namely fugacity capac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transfer coefficient, are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This model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fate of γ-hexachlorocyclohexane (γ-HCH)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Liao River from 1998 to 2008. Modeling results show that γ-HCH fugacity capacities in air, water, and sediment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decreases, and the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rate coefficients increase as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variations of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parameter D values depend on fugacity capacities, and transfer and transformation coefficients simultaneous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predicted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in the water and sediment of the Liao River. The predicted values agree well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in the order of magnitude, in most cases within the factor of 3.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odel is appropriate for simulating the long term fate of POPs in the Liao River.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06, 27(1): 121–125 [译自: 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20.
胞外聚合物、Ca2+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从活性污泥中提取了胞外聚合物(EPS),考察了EPS、Ca2 及pH值对生物絮凝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5, EPS≥70mg/L,[Ca2 ]≥300mg/L时,有利于生物絮体的形成.通过正交试验,得出pH值、EPS和[Ca2 ]对生物絮体形成综合影响的回归方程: h浊度= -901.70 97.35pH 1.96[Ca2 ] 9.08EPS-0.11pH[Ca2 ]-0.91pHEPS-0.02[Ca2 ]EPS 0.0021pH[Ca2 ]EPS.回归分析表明,pH值对生物絮体形成影响最显著,其次是EPS和Ca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