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60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地下水化学成分受地质、水文地质、岩性等因素的控制,水化学特征研究对水资源的利用、管理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乡境内,沿澜沧江近岸边长约1.5km范围内出露有50余处矿化度较高、水温为中高温、无色、味咸的天然盐泉。这种地下热卤水的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地下水径流通道、径流速度等条件的影响,因此通过对其水样水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阐明盐泉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2.
提出了以从自然界分离得来的组合菌CG、WD,结合物化法治理稀黑液的工艺方法.结果表明,1.5°Be′左右的稀黑液经本工艺处理,硫化物、挥发酚去除率均达99%以上,色度、CODcr和BOD  相似文献   
83.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分布与性质   总被引:33,自引:8,他引:25  
以华东某城市为案例,研究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分布和性质.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于小粒径飞灰中.连续提取实验表明Cd、Pb、Mg、Cu等重金属在环境中具有较强的迁移性,Ag和Sn相对比较稳定.重金属元素的溶出与酸度密切相关,与环境关系较大的Cd、Co、Cu、Mn、Ni、Pb和Zn等元素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最强的溶出能力,但Cr和As则倾向于在碱性条件下溶出.  相似文献   
84.
红球菌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株降解氯氰菊酯的红球菌(Rhodococcussp.)CDT3为材料,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添加营养物).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8.0时,CDT3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高,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汁均能促进它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途径,通过GC-MS分析,证实氯氰菊酯被CDT3降解后的产物是3-苯氧基苯甲酸(3-PBA)和二氯菊酸(DCVA),推测氯氰菊酯是由CDT3产生的羧酸酯酶降解的,作为验证,提取了CDT3的粗酶液,并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了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85.
近38年安徽省夏季降水日数和强度的分布与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1971~2008年安徽省78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分析夏季降水和暴雨的气候变化规律。从结果来看安徽省夏季降水主要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风、温、湿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根据主要影响因子的不同,按照降水特性以及行政边界将安徽省划分成了10个区,不同区域内降水特征和分布结构各有差异。在时间变化上,雨日出现概率有下降的趋势,但暴雨日比重和降水量均有升高的变化特征。综合而言,安徽省的降水朝着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强降水过程方面发展,从而导致部分区域内突发性暴雨过程频发  相似文献   
86.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蒋家沟1965~2005年的泥石流运动观测资料与会泽气象站1965~2005年日降水资料,应用Hurst指数分析泥石流的运动要素,研究发现:泥石流年输沙量的Hurst指数为0.682时,年输沙量呈较强的正持续性,未来呈增长趋势;降雨量的Hurst指数0.605时,降雨量呈较弱的正持续性,未来呈较弱的增长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发现泥石流输沙量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8、14和24年分别为其第1、2和3活动周期;结合小波方差图分析可知:在未来15 a以上,年输沙量将呈减少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弱;而15 a以内,未来将会保持较短时间的增加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强。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蒋家沟泥石流具有规模巨大,作用强烈,类型齐全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7.
杨阳  李海亮  马凯丽  虞凡枫  牛世全 《环境科学》2023,44(11):6387-6398
为探究连作对党参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群落特征的影响.以休耕5 a再种植党参的地块(CK)和不同连作年限的党参种植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讨了党参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特征对连作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党参根际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和盐分的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土壤pH值则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较CK处理,连作1 a、 2 a、 3 a和4 a的党参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增加了11.1%、 80.5%、 74.9%和78.2%,全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1.8%、 52.9%、 66.7%和78.4%,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1.3%、 68.8%、 52.1%和56.3%.连作3 a和4 a时土壤盐分含量显著增加,较CK处理,土壤电导率分别增加了54.2%和84.7%.根际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而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呼吸熵和微生物熵则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多样性和丰度降低,真菌多样性和丰度增加.此外,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群落之间的拮抗作用增强,而真菌群...  相似文献   
88.
王小波  刘安琪  钟慧琼  赵增立 《环境科学》2023,44(11):6421-6432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日益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生活垃圾特性是终端处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从全国超30个城市共采集400余个生活垃圾样品,分析了垃圾的物理组成、污染物含量和热值等基础物化特性.并以深圳为例分析了采样时间和垃圾分类措施等对生活垃圾物化特性的影响.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垃圾组成与热值间的关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校验.结果表明,湿基中厨余类仍是垃圾中占比最高的组分,大多数样品的占比在40%~60%之间;可燃组成中橡塑类和纸类占比较高,分别在20%~30%和10%~20%之间;无机物占比通常不超过5%;垃圾含水率在50%~60%之间. 2019年实施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中厨余类占比明显降低,橡塑类占比增加,其他组分变化不大,垃圾热值得到一定的提升.生活垃圾中S、 Cl和N这3种污染元素的含量均在1%以下,其平均值规律为:N>Cl>S;垃圾样品中的Hg、 As、 Cr、 Cd和Pb含量随组分及采样时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垃圾中Pb、 Cr含量受到环境背景值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橡塑类和垃圾水分是生活垃圾热值的主要影响变量,85.96%的样品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偏...  相似文献   
89.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莫雪  陈斐杰  游冲  刘福德 《环境科学》2020,41(2):895-904
土壤酶是滨海湿地群落构建和演替的关键因子,但水盐胁迫条件下土壤酶活性的驱动机制尚不明确.以黄河三角洲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这3种盐生植物群落为对象,研究其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活性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探讨滨海湿地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盐地碱蓬、芦苇、柽柳群落的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P 0. 05).在根际土壤中,磷酸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为盐地碱蓬芦苇柽柳,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则分别表现为柽柳盐地碱蓬芦苇、盐地碱蓬柽柳芦苇,且不同盐生植物群落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 0. 05),说明植物类型及其根际效应均会影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特征,且根际效应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植被类型.土壤蔗糖酶活性与有效钾(AK)、有效磷(AP)、铵态氮(NH_4~+-N)显著正相关(P 0. 05);脲酶活性与全氮(TN)、有机质(SOM)、AK、AP、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正相关(P 0. 01);二者均与土壤电导率(EC)显著负相关(P 0. 01).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MC)、全碳(TC)、TN、全磷(TP)、SOM、AK和NH_4~+-N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 05),同时,pH、总钾(TK)、NO_3~--N还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 0. 05).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土壤酶活性特征的主要影响因子从大到小依次为:TC(P 0. 01)、SOM(P 0. 01)、MC(P 0. 01)、TN(P 0. 05)、NH_4~+-N(P 0. 05)和EC(P 0. 05),表明土壤肥力、水分与盐度是黄河三角洲盐生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0.
With the production of crude steel, China produces several million tons of sintering dusts which contain a great deal of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K, Na, Zn, Pb. If discharged directly without adequate treatment, these elements can lead to adverse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determine how to separate these elements from the dust before discharge. Sever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detection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basic properties of sintering dust. At the same time, preliminary experiments on the recovery of the potassium resources from the sintering dust were carried out. The mean particle size of th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ESP) dust determined by a laser granulometer was 41.468 μm. Multi-point BET and single-point BE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urface area of the ESP dust was 2.697 m2/g. XRD measurements detected the following phases in the ESP dust: Fe2O3, Fe3O4, KCl and NaCl, and Fe2O3, Fe3O4 and SiO2 in the water-washed dust. SEM-EDS results proved that in the ESP dust, K mostly existed in the form of KCl particles without being coated. Leaching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KCl in the ESP dust could be separated and recovered by water leaching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Through the recovery experiments, the yield of K-Na vaporized crystalline salt was 18.56%, in which the mass fractions of KCl, NaCl, CaSO4 and K2SO4 were about 61.03%, 13.58%, 14.03% and 9.97%, respectively. This process is technically viable and considerable in economic benefit. There was almost no secondary pollution produced in the whole recovery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