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2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双衬层填埋场电法渗漏检测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衬层填埋场采用电法进行渗漏检测时,漏洞电流大小、检测电极与防渗层之间的距离、介质的电阻率以及供电电极的位置皆可影响检测效果。分别对以上几个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漏洞电流越大、检测电极距防渗层越近、供电电极与漏洞的水平距离越远,检测效果越好;而渗滤液污染导致的局部土壤电阻率变低,则使检测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92.
ERT技术界定卫生填埋场边界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界定卫生垃圾填埋场边界有助于场地环境的维护和管理,采用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中的3种装置排列(测深、温纳、偶极-偶极)对高阻体上表面特征进行试验模拟,并通过电阻率二维层析成像技术对垃圾填埋场边界的电性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现场勘查. 结果表明:在由测深和温纳2种装置排列所得到的二维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与高阻区相切,误差达到25%,表明2种排列不能进行精确定位;而偶极-偶极的反演图像中高阻体的上表面在低阻区与高阻扩散末端的分界点上,反演精度较高,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93.
利用急性接触试验和人工土壤试验分别研究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的致死性和氧化损伤.急性接触试验结果显示,NPEO对赤子爱胜蚓的48 h毒性半致死剂量p(48 h,LD50)为0.58 mg·L^-1;人工土壤试验结果显示,NPEO可诱导赤子爱胜蚓CAT酶活力、GST酶活力、GSH含量和氧化产物(MDA)含量上升,暴露28 d时,NPEO浓度与赤子爱胜蚓CAT酶活力、GST酶活力、GSH含量和MDA含量呈正相关,且均存在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NPEO剂量增加对赤子爱胜蚓SOD酶活性和Cu-Zn SOD酶活性有轻微抑制作用.以上结果表明NPEO在亚致死暴露浓度下<0.50 mg· kg^-1)会对赤子爱胜蚓产生生理胁迫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4.
填埋场地电模型的电学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高压直流电法进行了填埋场人工合成衬层漏洞检测,当供电电压为400,350,300V时,改变供电方向,地电模型表现出不同的电学特征.结果表明,由于高密度聚乙烯和土壤充分接触,在其接触面上形成类似于PN结的导电膜.当膜下电极为负时,模型所表现出的容性特征远超过当膜下电极为正时所表现出的容性特征.探讨了这种导电膜的形成和机理,并得出电容的大小将随着衬层面积以及电压的增加而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95.
高密度聚乙烯防渗材料的抗老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大陆首次研制成功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防渗材料在浸泡条件下的抗化学老化性能进行了系统测试,并与美国产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溶液、16.7%硝酸、33.3%硝酸和三氯乙烯4种溶液中长期浸泡后,国产产品抗化学老化性能指标分别为0.775、2.8、3.15和3.15,已经全面达到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96.
PEG对NO2的吸收及其吸收产物的氧化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有机物PEG作为吸收剂对NO2进行吸收处理。结果表明,PEG对NO2的三级吸收率高达97%以上,该吸收具有操作温度低,装置简单的特点,其吸收产物可作为温和的氧化剂,高产率地将芳香醇氧化为相应的醛,酮,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氧化反应完成后,PEG可以回收并加以循环使用 。  相似文献   
97.
利用连续流釜式超临界水反应器,以聚乙二醇(PEG)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PEG浓度、反应温度、停留时间以及KOH催化剂对含PEG废水的超临界气化产H2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气体产物主要成分为H2,CH4,CO和CO2,在500℃,压力25MPa,停留时间50s的条件下,TOC去除率、碳气化率和氢气化率分别达到98.56%,98.33%和141.82%;PEG浓度的升高会导致气化效率下降,反应温度的上升和停留时间的延长对气化效率有正影响.KOH催化剂的加入可以温和反应条件,提高气化效率,消除CO的产生并使气体产物中部分CO2以无机盐形式固定,从而提高了产物中有效组分H2的相对含量.在450℃,压力25MPa,停留时间30s,KOH浓度800mg·l-1时,TOC去除率和氢气化率分别为91.08%和186.06%,含PEG废水在超临界状态下可转化为富氢气体.  相似文献   
98.
采用高温模拟蒸馏、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表征。在间歇高压反应釜中对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进行了热解,并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初始压力对液相产物收率的影响。利用GC-MS技术对液相产物轻质馏分(低于20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聚乙烯副产物聚乙烯蜡主要由长链脂肪烃(C_(14)~C_(70))组成;热解发生的温度范围为175~490℃;热解温度和停留时间是影响液相产物收率的主要因素;液相产物轻质馏分的碳数分布在C_9~C_(20),主要为α-烯烃(占比32.79%)和正构烷烃,其中单体烃含量最高的是1-癸烯(占比8.46%),它是制备高级合成润滑油聚α-烯烃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99.
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及固化时间对海藻酸钠-聚氧化乙烯(SA-PEO)凝胶球性能的影响以及采用SA-PEO凝胶球对溶液中3种重金属离子(Pb2 ,Cu2 、Cd2 )进行吸附实验的研究.结果表明,2.0%(质量分数)的SA溶液制成的凝胶球性能较好,固化时间对重金属去除率影响较小,但随着固化时间的增加,SA-PEO凝胶球的直径逐渐缩小,紧密程度和机械强度逐渐增加;在重金属离子溶液pH为4~6时,SA-PEO凝胶球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率较高;SA-PEO凝胶球对不同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为pb2 >Cu2 >Cd2 ;多种重金属离子共存使得SA-PEO凝胶球对Pb2 和Cd2 的吸附受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对Cu2 吸附能力有所增强,说明SA-PEO凝胶球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有选择性;1.00 mol/L的HCl溶液对Pb2 的解吸效果较好,解吸再生后的SA-PEO凝胶球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00.
Raised beds are used to produce some high-value annual fruit and vegetable crops such as strawberry in California (CA) and tomato in Florida (FL), USA. Pre-plant soil fumigation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control soil-borne pests in the raised beds. However, fumigant emissions have detrimental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Field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emissions of 1,3-dichloropropene (1,3-D) and chloropicrin (CP) in two different production systems with raised beds covered by different tarps. In the CA trial, InLine (60.8% 1,3-D and 33.3% CP) was drip-applied at 340 kg ha−1 to 5 cm deep in the beds (30 cm high and 107 cm wide) tarped with polyethylene (PE) or virtually impermeable film (VIF). In the FL trial, carbonated Telone C35 (63.4% 1,3-D and 34.7% CP) was shank-applied at 151 kg ha−1 to 20 cm deep in the beds (22 cm high and 76 cm wide) tarped with totally impermeable film (TIF). Emissions from tarped beds relative to furrows were contrary between the two trials. For the CA trial, the emission was 47% of applied 1,3-D and 27% of applied CP from PE tarped beds and 31% of applied 1,3-D and 15% of applied CP from VIF tarped beds, while that from uncovered furrows was <0.4% for both chemicals in both fields. In the FL trial, only 0.1% 1,3-D was emitted from the TIF tarped beds, but 27% was measured from the uncovered furrows.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emissions were chiefly raised-bed configuration, tarp permeability, fumigant application method, soil properties, soil water content, and fumigant carbon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ategies for emission reduction must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in agronomic production systems. Modifying raised bed configuration and fumigant application technique in coarse textured soils with TIF tarping can maximize fumigation efficiency and emission re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