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43篇
安全科学   63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87篇
综合类   660篇
基础理论   81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106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3 毫秒
41.
系列混合碳源在EBPR系统颗粒化进程中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孙培德  徐少娟 《环境科学》2012,33(7):2451-2457
在SBR反应器中接种富含聚磷菌的活性污泥,以一系列不同比例的丙酸与乙酸混合为碳源条件,进行了EBPR系统颗粒化培养,考察了混合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以COD质量浓度计)的提高对EBPR系统颗粒化进程中颗粒粒径生长、污泥沉降性能、系统除磷效率等宏观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BPR系统污泥颗粒生长速率随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提高;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较高的反应器污泥SVI值相对较高.经90 d培养,碳源中丙酸所占质量分数分别为0%、25%、50%、75%及100%的系统中成熟颗粒体积平均粒径分别为550.64、599.41、642.38、680.99和745.08μm,污泥SVI值分别稳定在30、40、50、60及75 mL.g-1左右.在相同的磷处理负荷下,各试验系统除磷性能产生了显著性差异.0%、25%、50%、75%及100%丙酸碳源系统平均净除磷能力(以MLSS计)分别为0.78、2.29、2.96、3.23及3.77 mg.g-1,平均除磷效率分别为31.5%、56.5%、77.4%、85.9%及97.0%.  相似文献   
42.
岳晓英  李忠勤  张明军  周平  樊晋 《环境科学》2013,34(10):3764-3771
基于2007年4、8和10月这3个时段不同季节的野外考察取样和实验室分析测试,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区气溶胶样品中水溶性离子成分的浓度组成、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来源.结果表明,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平均浓度为2.76μg·m-3,化学组成以Ca2+、NO-3和SO2-4为主.Ca2+、SO2-4、NH+4、Na+、Mg2+、Cl-在春、夏、秋这3个季节的变化趋势与总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而K+与NO-3却呈现出秋季最高、夏季和春季浓度次之的季节变化特征.分析认为,气溶胶中Ca2+、Na+、Mg2+、K+和Cl-主要可能来自陆源矿物;而NO-3和NH+4则很大程度上以人为源为主.并且发现,SO2-4可能同时受陆地源与人类活动来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傅国伟 《环境科学》2013,34(8):3334-3338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这是众所关注的要事,实行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原则精神以及确定县级以上政府负总责的规定.但对如何严格管理的技术路线和对策措施上,特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3点看法和建议:①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Ⅱ类水质的饮用水水源地不一定未受污染;②保护区内企业车间排水口符合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规定是满足饮用水水源地要求的必要条件;③《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第一类污染物规定的Ⅱ类水质,是否体现了水环境背景值有较大存疑.  相似文献   
44.
林田  秦延文  张雷  郑丙辉  李圆圆  郭志刚 《环境科学》2011,32(11):3294-3299
利用GC-MS测定24个大伙房水库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含量,主要揭示水库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残留特征.结果表明,HCHs的含量为0.70~3.48 ng.g-1,均值为(1.58±0.71)ng.g-1;DDTs的含量为0.85~4.94ng.g-1,均值为(1.94±0.82)ng.g-1;PCBs的含量为1.46~3.52 ng.g-1,均值为(2.42±0.64)ng.g-1.γ-HCH、β-HCH、DDE、DDT和PCB28百分含量较高.高百分含量γ-HCH和DDT表明目前仍在使用的林丹和工业滴滴涕产品;β-HCH、DDE和PCB28可能来自土壤中农药和多氯联苯残留.水库上游污染物含量明显高于水库下游,同时污染物高值点主要集中在浑河河口,表明水库上游浑河河流搬运是水库沉积物中污染物的主要输入来源,并影响污染物在沉积物中的分布.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DDTs和γ-HCH存在较高的生态风险;沉积物中PCBs残留尚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5.
污染源管理是环境监管的重点,信息化是提高污染源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阐述污染源管理信息化现状,分析污染源管理信息来源及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提出加强基层环保部门污染源监管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为污染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enhancement by addition of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and to estim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for the predenitrification system using nitrate utilization rate (NUR) batch test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can be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 of three external carbon sources, i.e. methanol, ethanol, and acetate,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of ethanol, acetate, and methanol reached up to 9.6, 12, and 3.2 mgN/(g VSS.h), respectively, while that of starch wastewater was only 0.74 mgN/(g VSS,h). By comparison, ethanol was found to be the best external carbon source. NUR batch tests with starch wastewater and waste ethanol were carried out. The denitfification potential increased from 5.6 to 16.5 mg NO3-N/L owing to waste ethanol addition. By means of NUR tests, the wastewater characteristics and kinetic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which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wastewater, to calculate the denitrification potential of the plant and to predict the nitrate effluent quality, as well as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developing carbon dosage control strategy.  相似文献   
47.
珠江三角洲人为氨源排放清单及特征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根据收集的珠江三角洲(珠三角)人为氨源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合理的估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建立了该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分类别和分城市的排放清单.结果表明:①2006年珠三角地区人为氨源NH3排放总量约为194.8kt;②农业源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氨源的主要排放贡献源,其中畜禽源排放的NH3占总排放量的62.1%,其次是氮肥施用源,其贡献率为21.7%;③畜禽源中肉鸡是NH3排放最大贡献源,占畜禽源NH3排放总量的43.4%,其次是肉猪,其贡献率为32.1%;④广州是珠三角地区2006年人为氨源排放量最大的城市,其次是江门,分别占NH3总排放量的23.4%和19.1%,主要的排放源均为畜禽和氮肥施用源.  相似文献   
48.
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MS方法分析了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垂直分布状况,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红枫湖钻孔沉积物中滴滴涕的含量介于7.6~23.7ng/g之间,且从底层至表层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其中,1981~1983年间有一个急剧下降的过程,随后基本上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沉积物中滴滴涕的组成以p,p′-DDTs(p,p′-DDT、p,p′-DDE和p,p′-DDD的总和)为主,p,p′-DDTs与o,p′-DDTs(o,p′-DDT、o,p′-DDE和o,p′-DDD总和)的比值在5.1~8.4之间,说明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来源于农药滴滴涕的残留.又因为沉积物中残留的滴滴涕是以它的代谢产物为主,DDT/(DDD+DDE)的比值为0.31~0.84,所以沉积物中的滴滴涕主要源于历史的残留.此外,DDT/(DDD+DDE)和DDE/DDD比值的垂直变化特征显示,尽管我国1983年就禁止了滴滴涕在农业上的使用,但直至1990年前后,红枫湖流域内仍存在滴滴涕使用的可能.风险评价的结果显示,红枫湖表层沉积物中DDE、DDD、DDT和DDTs的含量均介于ERL和ERM值之间,可能造成潜在的生态风险,因此红枫湖沉积物中滴滴涕的污染仍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49.
Achievement of at least “good ecological status” in all waterbodies under the EU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 by 2015 will in some cases be a challenge. The twin challenge is to manage expectations of policy makers for such waterbodies as to a realistic length of time required for improvement in water quality. Hence,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and residence time of nitrate in a hydrological system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meeting such challenges. On a dairy farm with 24 shallow groundwater wells, the dual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nitrate (δ15N and δ18O) was used to clarify nitrate sources, to assess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and to determine if and where denitrification was occurring. Vertical travel time was estimated to correlate nitrate concentrations with management practices. Organically derived nitrogen was the predominant source contributing to groundwater nitrate concentrations. Denitrification was identified as prevalent within specific regions of the study site. The distinct low temporal variability in the isotopic data suggests constancy among nitrate sources and processes over time across the study site. Vertical travel times of up to 3 years were estimated on site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 of recent management practices on nitrate concentrations. Very slow horizontal migration of groundwater (decades) indicates a legacy of older management practices. Stable isotope techniques, together with an understanding of time lag, provide an extra mechanism to test the efficacy of monitoring and mitigation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50.
崇明岛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中提出了要将崇明岛建成生态岛的发展目标,而保障崇明岛的生态安全,规避生态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崇明岛地处长江的河口和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而且东邻东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区域生态风险来源十分复杂。因此,深入分析崇明岛的生态风险源类型、来源和特征,是进一步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正确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的基础。通过对崇明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现状的评价,辨识出26种生态风险源,这些风险源按性质分可分为自然风险源和人为风险源两类,按来源分可分为来自流域、来自周边区域、来自海洋和来自岛屿内部4类;通过对风险源的发生概率、强度分析结果,结合各风险源的特点,筛选出咸水入侵、台风、暴雨、风暴潮、生物入侵为崇明岛的主要风险源,并分析了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危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