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215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51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采用依时间序列进行对比的方法,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剂(PPC)对饮用水源的强化除污染效能。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PPC具有优良的强化混凝和强化过滤效能,能显著降低水厂沉后水和滤后水的浊度、CODMn、UV254等水质指标。与未投加时相比较,水厂投加PPC后沉后水和滤后水浊度分别降低了25%和33.3%,沉后水和滤后水CODMn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5.3%和11.5%,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3%和9.5%。同时,GC/MS分析表明PPC能有效去除水源水中的多种微量有机污染物,显著提高饮用水的化学安全性。PPC通过高锰酸钾的氧化作用,水合二氧化锰的吸附作用,以及各组分间的协同强化作用,显著提高了对水中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42.
通过中试试验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超滤的组合工艺的除藻效能以及PPC预氧化对藻类引起的膜污染的缓解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投加0.6mg·L-1PPC能使预处理阶段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提高约28%.组合工艺处理高藻水时,PPC预氧化通过强化预处理,降低膜表面的污染负荷,对藻源污染物引起可逆和不可逆污染均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化学清洗试验结果表明,碱洗对超滤膜TMP恢复效果远远强于酸洗,因而有机物是超滤膜处理高藻水时的主要污染物质.  相似文献   
43.
重铬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准确度高,但试剂消耗量大,占用空间大,耗时长,消耗大量的电和水。采用快速测定法后能快速省时、省水、省电、省试剂、省人力且操作简便。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快速测定法的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能达到国标的要求,并且具有成本低的特点,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快速测定法特别适用于污水处理等工艺过程控制的监测和测试。  相似文献   
44.
高铁酸钾处理废水中硝基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高铁酸钾为水处理剂,对其在废水中的硝基苯的去除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高铁酸钾的用量、pH值、反应时间及硝基苯的初始浓度四个影响因素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最终确定了高铁酸钾去除硝基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值为9,高铁酸钾与硝基苯的摩尔比为10:1,反应时间30min,初始浓度小于254.5mg/L时,硝基苯的去除率最佳,达到到6.2%。  相似文献   
45.
摘要:以野外水平潜流芦苇砾石床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对微污染河道水的长期动态净化特性。2a多的运行结果表明,潜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性能存在波动、稳定过程。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和脱氮性能与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相关,其中植物生长和季节变化对湿地脱氮效能的影响大于对湿地去除有机物的影响。潜流湿地降解有机物的主要场所随运行时间沿程推移,启动期主要在湿地前部完成,稳定运行期主要在湿地的前、中部完成。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在6.10%~37.83%之间变化。湿地运行期间,沿程水样C/N值基本大于5,碳源供应较充足。潜流湿地启动期TN平均去除率为15.51%,稳定运行期TN平均去除率为8.61%,低于启动期,整个运行期间湿地TN去除率不足40%。潜流湿地中硝化与反硝化反应在中部达到动态平衡,TN去除效率最高。稳定运行期间潜流湿地的前、中部耗氧强度最大,后部下层有明显硝化反应发生。潜流湿地对有机物降解、硝化与反硝化反应、TN去除具有沿程同步性。试验还初步发现,在植物生长旺盛的春夏季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对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可能有较大抑制作用,可能是影响脱氮效率提高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46.
选取浓度为25mg/L的酸性大红-GR溶液为模拟染料废水,采用氧化-絮凝耦合工艺,探索了氧化剂种类、絮凝剂种类、废水pH值、氧化剂和絮凝剂投加量对氧化-絮凝耦合处理酸性大红染料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酸性大红溶液初始pH值不变,高锰酸钾和PTSS的投加量分别为为20mg/L和10mg/L(以钛离子计),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均最大,分别为96.3%、56.5%。通过FTIR光谱扫描、絮体的显微形貌观察、酸性大红和新型絮凝剂聚硅硫酸钛(PTSS)的表面电动电位随pH值的变化的测定,分析了氧化-絮凝耦合法的反应历程:高锰酸钾破坏酸性大红的发色基团后,自身被还原成新生态二氧化锰胶体;二氧化锰胶体吸附酸性大红及其氧化产物,并被无机高分子絮凝剂PTSS通过电中和及架桥网捕等作用卷裹成絮体。  相似文献   
47.
经过消解前加入氢氧化钠和改用聚四氟乙烯消化管等方面的改进,碱性过硫酸钾氧化-钼酸铵分光度法的实际操作更简便,更适用于各类水样的监测。它具有较低的捡出限(O.004mg/L),较高的精密度(RSD=1.1%)和较好的准确度(测定标样溶液相对误差1.6%,加标回收率为97.2%-102.1%)。测定IERM测量审核样的结果也较好(取得了合格证书)。不确定度的评定依照相关标准的原则进行,并使用残差来量化曲线不碹定度分量,减少了工作量。经评定,改进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3.2%。  相似文献   
48.
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求全面分析重铬酸钾法测定水中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并以实例演示了化学需氧量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全过程。  相似文献   
49.
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去除水中颤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KMnO4对颤藻氧化,再接种到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根据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考察KMnO4预氧化对颤藻生长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藻细胞的破裂情况,同时采用聚合氯化铝(PAC)对KMnO4预氧化水体进行混凝处理,结果表明:KMnO4对颤藻有很好的氧化效果,不同浓度KMnO4对颤藻生长活性的抑制时间不同;在投加量为2 mg/L以下时,预氧化没有破坏颤藻的细胞结构;模拟含藻水在KMnO4预氧化后采用PAC混凝优于单加PAC的除藻效果.  相似文献   
50.
王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0):183-187
文章通过对高氯酸钾行业的调查,对从食盐开始的高氯酸钾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结合清洁生产的内涵和高氯酸钾行业的特点,研究建立高氯酸钾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高氯酸钾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生产工艺设备水平指标、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循环利用指标、产品指标和环境管理指标6大类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