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0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761篇
安全科学   248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1318篇
基础理论   222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150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针对仪化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导致浓缩倍率只有1.6,以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等问题,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实现闲路循环,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并对循环水实施加缓蚀阻垢荆、杀菌剂和旁流过滤等办法,全部实施后产生了很好的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2.
大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采用有风点源扩散模式定量预测大气污染物的最大落地浓度,通常有轴线法、常数法和非常数法这三种计算方法。本文通过实例对上述三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了各自的适用范围,其中以轴线法的应用最为全面。  相似文献   
53.
核事故中放射性核素扩散浓度的理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斯烟羽模型的基础上,对核事故中放射性云团在大气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利用倾斜烟团模式,考虑实际过程中核素粒子的重力沉降、雨洗作用以及放射性衰变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一种迅速估算放射性核素扩散浓度的方法。该方法可计算核事故中连续点源和瞬时点源在不同气象、地形条件下的浓度分布,并可获得地面的干沉积率和湿沉积率。放射性核素浓度的确定是放射性事故抢险救援和辐射防护等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放射性事故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结果在核事故的应急救援过程中,对救援人员划定警戒区和确定周围居民的疏散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制定救援方案和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4.
抽出式通风煤巷掘进过程中粉尘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针对矿井掘进工作面的特点,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DPM)对掘进工作面通风过程中粉尘浓度进行数值模拟,总结抽出式通风掘进巷道中粉尘浓度的沿程分布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5.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56.
介绍了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高浓度皮革废水中Cr的方法,通过与原实验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获得了满意的结果,能基本满足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7.
气浮+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食品加工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气浮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速冻食品加工废水的实验、设计和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废水COD去除率能达到97%以上,使得最终出水的COD<100mg/l.该工艺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58.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not only alters the ways in which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ccurs, but it also impacts the decisions farmers make in important ways. First, constraints created by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farming limit what options a farmer has available to him. Second, because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he resulting economic pressures it creates for farmers, the fact that decisions are constrained creates new ethical challenges for farmers. Having fewer options when faced with severe economic pressures is a very different situation for farmers than having many options available.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trained choice and show that it increases the likelihood that farmers will consider unethical behavior.  相似文献   
59.
杨春丽 《安全》2020,(2):48-54
N2和CO2是常用的惰性抑爆气体,为研究两种气体的抑爆特性,采用20L球形爆炸试验装置,分析了不同浓度配比条件下N2/CH4/空气以及CO2/CH4/空气混合气体的爆炸压力,同时采集爆炸后的气体样品,对比分析爆炸后残留气体的主要成分。结果显示:随CH4浓度从5%增加至12.5%时,完全抑制CH4爆炸需要的惰性气体最小量先增大后降低,CH4浓度在6.5%~7.5%之间时,抑爆需要的惰性气体的量最大;在同一CH4浓度条件下,抑爆需要N2的量大于CO2,并且CH4浓度在5%~6.5%时,抑爆需要两种惰性气体的量值差别最大;当CH4浓度一定时,随着加入惰性气体量的增大,爆炸最大超压逐渐降低,惰性气体浓度和爆炸超压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在同样条件下,相对于N2,CO2为抑爆气体时,爆炸后腔体内残留的CH4浓度较高。研究成果为惰性气体抑爆技术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揭示惰性气体抑爆机理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0.
大气CO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环境问题。为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及水分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在典型半干旱区定西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试验平台,以春小麦“定西24号”为供试品种,开展了CO2浓度增加模拟试验。试验设对照(390μmol·mol?1)、480μmol·mol?1和570μmol·mol?1等3个CO2浓度(摩尔分数)梯度。结果表明:在对照和增加CO2浓度条件下,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分布,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斜“V”字型曲线;叶水势日变化呈现反抛物线曲线走向,在中午后出现水势曲线拐点。在不同生育时期内,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乳熟期最小。而蒸腾速率表现为开花期最大,拔节期最小,叶片水平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孕穗期最大,乳熟期最小。随着CO2浓度升高,春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势提高,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与对照大气CO2浓度相比,在480μmol·mol?1浓度和570μmol·mol?1浓度下,整个生育期净光合速率平均分别提高了14.68%和28.20%,气孔导度平均降低了15.29%和24.83%,胞间CO2浓度平均提高了10.38%和26.15%,蒸腾速率平均减小了6.63%和12.41%,WUE平均增加了22.9%和46.9%。随着CO2浓度升高,蒸腾失水减少,叶片水势不断增加,从而增强了春小麦对干旱胁迫的抵御能力。研究结果为我国半干旱区春小麦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敏感性及适应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