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363篇
综合类   645篇
基础理论   100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347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01.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煤炭企业传统生产模式存在的问题,指出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必要性,提出我国煤炭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模式的基本思路。即建立以煤炭企业为中心的小循环生产模式,以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为中心的中循环生产模式和以社会为中心的大循环生产模式,对我国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2.
2001—2010年秦皇岛市商业行业碳排放量分析结果显示,秦皇岛商业行业碳排放不论从总量还是排放强度均呈现增加趋势。通过剖析商业低碳化的制约因素,对秦皇岛市商业低碳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商业企业应积极进行内部治理,控制商业建筑的碳排放并合理选择供应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为低碳商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合理规划商业产业与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引导、促进商业领域低碳技术的使用和发展;建立低碳商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型商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对低碳消费的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103.
将影响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因素分为四大类,包括4个拉力因素、1个支撑因素、2个压力因素和4个推动力因素。设计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机制模型,在分析各个动力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煤炭企业发展低碳经济的拉力机制模型、支撑机制模型、压力机制模型和推动力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04.
山西潞安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煤炭资源和区位发展优势,以煤的深度转化为主线,着力探索实践煤基合成油项目,延伸发展煤基多联产产业化,产出了煤基合成油,建成了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走出一条“高碳能源,低碳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对潞安集团煤油循环经济园区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介绍,以期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5.
Three different sizes of hog farms were selected to analyze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and the cost–benefit of three methane digester systems. The sizes of the digesters are 2,200, 2,200 and 800 m3, respectively. The sales of slaughter hogs from them are 50,000, 35,000 and 10,000 head,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s were 5,237, 4,017, and 1,334 ton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ile the methane digester system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it is difficult to operate the systems sustainably. If the carbon emissions reduction can be traded at high enough prices in the carbon offset markets, then the systems will be profitable and sustainable. Newly established China's domestic carbon offset market could provide this possibility, but more government support is needed. In addition, this study shows that scale economies make the digester adoption relatively more profitable for larger farms than smaller ones.  相似文献   
106.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是自然生态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的有机统一,两种关系并存于生态旅游经济复合系统中,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是,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变形,利益关系的冲突,正在使生态旅游经济越来越多地出现不和谐的现象,突破利益关系制约的瓶颈,重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正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着眼点.因此,本文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二重性进行深入辨析,指出无论是生态旅游经济行为主体还是生态旅游经济过程,都具有自然生态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相统一的二重性,这些都决定了生态旅游经济关系二重性的协调统一.针对生态旅游经济关系在实践发展中的扭曲变形,只有变革传统经济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为平台,对失调的生态旅游经济关系进行修正,还原生态旅游经济关系的本来面貌,即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与经济协调、自然生态关系与社会经济关系统一的理想状态,才能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城市化进程加快引发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指出了加快污染防治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必要性,并从污染治理设施的种类、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分析和运作模式三方面论述了如何进行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从经济发展、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引入竞争机制等方面概述了污染防治设施社会化运营对区域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09.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0.
没有发展方式的转变,我们为环境改善所作的一切努力将成为徒劳!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什么在中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无序竞争、产能过剩、高耗资源、损害环境的现象有增无减?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对于中国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敞开大门,招商引资,引入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许多要素,我们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的口号是“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我们别无选择。其实还有一个视角去观察“中国模式”,即三组动力叠加的发展模式:千万个企业靠内在冲动和外在强制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这是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特征。我们会清晰地发现,政治文明、文化文明建设是最不需要消耗多大物质财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