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安全科学   5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54篇
综合类   475篇
基础理论   79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88篇
灾害及防治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田万慧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11):982-985,989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已成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定量评价的主要方法,也是目前循环经济研究领域定量研究的热点之一。构建一套系统科学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改善农业环境,杜绝资源浪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依据循环经济发展的“4R”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甘肃省农业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函数法对甘肃省及其14个地州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提出了甘肃省及其各区域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3.
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区域经济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998-2009年中国30个省市的人均GDP与当年全国人均GDP的差值作为区域经济差距指标,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观察了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动状况。从核密度图可知,我国区域经济呈现出收敛的态势;通过随机前沿模型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前沿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利用1998-2009年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检验了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前沿技术进步能够显著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其中对于东部地区的效果较为显著,技术效率则能够扩大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政策含义是缩小东部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途径是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入,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技术支持;对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而言,则应该是加大市场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和地方支出比重。  相似文献   
94.
中国省际能源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要进一步促进能源综合利用,需要在区域层面对能源效率差异形成的因素作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寻求更加合理有效的促进宏观能源效率改进的理论与方法.本文基于200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能很好地消除各因素间多重共线性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建模,选取了14个变量来代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工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对外开放程度、投资水平、政府影响力、制度因素、能源价格和地理因素这10个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能源效率地区差异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中外商投资比重、工业增加值中高耗能产业比重以及煤炭消费比重的差异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投资水平、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造成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要在短期内缩小地区间的能源效率差距,必须严格限制某些地区高耗能行业的过快发展,加强高耗能行业的结构调整,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提升煤炭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95.
酒泉地区城镇类型较多,城镇体系中的许多关系需要统筹协调,本文侧重从城镇的规模和空间关系分析,城乡一体化和区一发展,基础产业和环境建设等三个角度,探讨了区域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6.
区域性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的宏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对煤矿安全状况进行宏观预测,提出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以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标征区域性煤矿安全状况的灰色预测模型。在对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率、大型煤矿产量比例、原煤全员效率指标预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综合预测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指标。实例计算证明: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输入数据少、建模简单、计算快捷等优点;客观地反映出区域性的煤矿安全状况;该模型可进行煤矿安全的短期预测,并为制定煤矿安全控制指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7.
总结排污交易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展望"珠三角火力发电厂排污交易试验计划实施方案"实施,粤港区域环境管理将面临着一次新的挑战,也是区域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98.
差异性区域网格化环境管理是在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分异区域进行环境管理的有效的方式。依托网格化管理在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事方面的优势.探讨在环境状况差异明显区域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的目标、步骤与管理思路。以上海市宝山区的实践为例.根据区内环境现状差异明显的特征。将全区划分为150个网格.从中选取环境矛盾较为突出的网格.开展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与环境建设.逐年逐块提升区域网格环境状况.实现区域环境网格等级的提升.初步达成区域生态、生产、生活的协调。实践表明.差异性区域网格化管理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有效的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99.
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乎没有。文中就此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的环境现状,类型与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通过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环境现状、类型及其变化,得出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