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3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1272篇
安全科学   932篇
废物处理   146篇
环保管理   1192篇
综合类   4423篇
基础理论   761篇
污染及防治   498篇
评价与监测   2133篇
社会与环境   453篇
灾害及防治   19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258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86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98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618篇
  2012年   610篇
  2011年   655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385篇
  2007年   529篇
  2006年   538篇
  2005年   448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15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41.
Catalytic wet air oxidation (CWAO)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pollution abatement. Developing catalysts with high activity and stability is crucial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WAO process. The Mn/Ce complex oxide catalysts for CWAO of high concentration phenol-containing wastewater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an orthogonal layout method and single-factor experimental analysis. The Mn/Ce serial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analysis and the metal cation leaching was measured by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torch-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ICP-A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talysts have high catalytic activities even at a low temperature (80°C) and low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0.5 MPa) in a batch reactor. The metallic ion leaching is comparatively low (Mn<6.577 mg/L and Ce<0.6910 mg/L, respectively) in the CWAO process. The phenol, CODCr, and TOC removal efficiencies in the solution exceed 98.5% using the optimal catalyst (named CSP). The new catalyst would have a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CWAO treatment of high concentration organic wastewater. Translated from 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2005, 6(2): 40–44 [译自: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相似文献   
142.
行业环境监测站承担着行业排污单位的例行监测和监督工作,只有提高分析质量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通过计量认证,规范分析方法,才能更好地为行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服务。  相似文献   
143.
为了研究来自不同方向的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本文利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和NCEP的GDAS全球气象要素数据,将和田绿洲西北部的墨玉县城作为模拟受点(37.26°N,79.72°E),计算201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发生的每一次沙尘天气期间逐日18:00(世界时)36 h后向气流轨迹,轨迹计算起始高度设置为500 m,并结合相应的PM2.5、PM10、SO2、NO2、CO、O3浓度监测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研究抵达该地区的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轨迹和污染物输送路径.同时,运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和权重污染轨迹分析法,分析了沙尘暴期间不同气流轨迹对墨玉县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识别大气污染物的潜在源区,揭示不同源区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差异.结果表明,影响和田绿洲(墨玉县)的沙尘暴主要来自西北(WN)、北(N)、东北(EN)和东(E)4个方向;其中,来自东部的沙尘天气频率最高(60.2%),但主要以浮尘天气为主;扬沙和强沙尘暴主要来自西部方向,54.48%的强沙尘暴和38.53%的扬沙来自西和西北方向.不同沙尘源区和不同传输路径上的沙尘气溶胶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的影响不一样.沙尘天气期间,大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相当于无沙尘天气期间的3~5倍,但对SO2、NO2、CO、O3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的沙尘暴对墨玉县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贡献率最大;由东向西的沙尘暴由于路过和田市和洛浦县等工业污染源区,此簇沙尘暴气团将该区域SO2、NO2、CO等污染颗粒携带到墨玉县,因此,东-东南(E-ES)方向的沙尘暴对SO2、NO2、CO的贡献率分别为15.56%、20.55%和21.57%.本文定量印证了沙尘暴对和田绿洲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可为绿洲区沙尘暴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4.
孙蕾  彭翔 《上海环境科学》2001,20(9):455-456
以某铝厂环境空气氟化物污染纠纷的技术仲裁监测为实例,总结出了一套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从法律程序、技术路线、质量保证,监测指标体系等方面对环境污染纠纷技术仲裁监测工作如何开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5.
福建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OAC)推荐的小白鼠生物测定法,对三都湾赤潮监控区的经济贝类于2003年5月.10月进行每月1次的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泻性贝毒(DSP)含量检测。结果表明:在此期间均未检测出PSP;DSP于7、8、10月在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体内检出,其中10月检出DSP含量为10Mu/100g,超标。  相似文献   
146.
本文简述了室内有害气体氨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详细介绍了日前国内外测量室内空气中氨含量所应用的不同方法 ,研究讨论了各种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 ,在具体检测中各种不同方法的干扰离子以及干扰离子所允许的最高浓度 ,比较各种不同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7.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向模拟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并测定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Cd污染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对添加量为2.5%的生物质炭响应明显,氧化还原酶活性指数值介于0.522~0.792之间.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2.5%的生物质炭比未添加生物质炭处理显著提高蛋白酶与过氧化氢酶活性至121%与653%.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碳循环酶与氧化还原酶及综合酶活性均在0.5~1mm中等粒径土壤团聚体中产生富集效应,其酶活性随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先升后降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研究显示,在2.5mg/kg的外源Cd条件下,添加2.5%的生物质炭对水稻根际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影响显著,土壤酶活性受酶种类、生物质炭量与团聚体粒径的综合影响;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生物质炭后,土壤酶活性随团聚体粒径的增大呈“∧”形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148.
以监测预报工作为导向推进数字化监测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震预测的发展方向,是从协同的观点,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预测工作的结合.本文从如何利用原有监测资料、连续前兆监测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前兆监测体系数据报送体系等地震监测工作环节,分析地震监测教学如何与监测工作方向相一致,并对教学改革如何结合台站技术人员更新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9.
SO2 和氟化物对农作物的危害可通过症状、镜检和受害叶片的化学分析来鉴别 ,并从风向、与污染源距离、障碍物和叶片成熟程度几方面与作物病虫等影响因素相区别。排放浓度、接触时和作物本身抗性是影响危害程度的主要因素。应从治理污染、选种抗性强树木、避开作物敏感生育期、合理种植、加强施肥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50.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