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5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974篇
安全科学   301篇
废物处理   32篇
环保管理   667篇
综合类   2789篇
基础理论   678篇
污染及防治   198篇
评价与监测   314篇
社会与环境   460篇
灾害及防治   22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321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237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3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要求"环保工作要以饮水安全为重点,切实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影响的日益严重也使我们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现状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2.
内蒙古地区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地质环境基础条件以及对全区地质灾害的调查的成果分析与研究,总结出我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发生规律。本文简要阐述了内蒙古地区崩塌与滑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危害及发展趋势与防治。  相似文献   
993.
太浦河是上海市青浦区第二自来水厂的水源地。自来水厂从河道直接取水,但河水部分水质未达水源地水质标准,不但加重了处理成本,也导致供水水质不能得到保证。傍河布井取水方式能自然净化水质,特别是能去除某些传统自来水厂直接净化河水不能去除的污染物质。通过分析太浦河地区水文地质及水质水量等,探讨了该研究区傍河布井取水的主要技术条件。结果显示在太浦河傍河布井取水,可获得比直接河道取水更为优良的水质,水量充足,且取水工程经济可行,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在二类标准适用区进行不同高度的噪声监测试验,利用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不同高度噪声Leq小时值的统计特征,从而确定二类功能区噪声垂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5.
探讨了新时期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与机制。南京城郊结合部拓展的特征表现为以下方面:在经济发展上,城郊结合部发展速度高于远郊县,但低于城区;在人口城市化上,是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在土地利用上,城郊结合部粗放发展。就拓展机制而言,认为当前南京城郊结合部的拓展主要是由城市向郊区分散发展的新战略、巨型工程的建设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力量的驱动。目前,快速发展的南京城郊结合部也面临很多问题,诸如用地粗放、城中村问题、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对生态和开敞空间的侵占等。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两个方面--城乡双轨体制造成的政策缺位和郊区政府的企业化行为。最后,对优化南京城郊结合部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创新制度,消除城乡壁垒;有机疏散,有效控制城市蔓延;引导城郊结合部房地产和大学城的发展;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采用激活的方式改造城中村。  相似文献   
996.
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已经1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并可持续地利用好该保护区的自然资源,需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把天目山国家级保护区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物圈保护区。采用现场实地考察、社区居民访谈、保护区管理者和政府人员座谈、历史资料查询等方法,了解到天目山保护区在自然资源保护、科研监测、教育培训、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如保护区面积尚欠不够、毛竹林资源能否合理利用和柳杉林的衰亡与病虫害的防治等问题。按照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理念并参照以上的调查和思考,提出下列3条建议:一是扩大保护区的面积,二是建立一个完善的保护区共管机制,三是建立学术顾问委员会协助推动保护区各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97.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却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因此将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而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剔的目光。提出了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指出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有密切的关系,是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论述了周边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周边环境分类,同时基于规划和评价的实际需要,建议在今后旅游规划中应专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整治规划。认为周边环境应有较确切的地理空间范围,据此提出了确定旅游景区周边环境范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简要介绍上海河流整治的3个发展历程及各阶段的特征,总结了多自然型河流整治过程中基于河流整治的河流形态多样性保护与创建、生态护岸建设、生物多样性培育等技术研究成果,以及基于水质改善的水量水质数值模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截污治污、水质修复等技术方法。以工程实例说明,河流形态多样化是创造河流生物生境的基础,生态护岸建设可以营造并促进生物生存环境改善,生物多样性培育可以恢复滨水生态系统,底泥疏浚与截污治污则是水质修复的基础与根本手段,水资源调度有效提高水环境承载能力,生物化学方法加快了水质修复的进程。最后,以多条河流的水质与生物监测结果说明不同技术在上海多自然型河流整治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9.
港口后勤区域是港口功能的重要拓展空间,已成为影响港口物流运营效率的重要因素。运用ARCVIEW网络分析模块,从交通运输成本的角度,通过分析港口后勤区域候选点到直接腹地、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以及各候选点的综合运输成本进而对外高桥港口后勤区域区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至港区的运输成本系数为0.381 4、0.275 9、0.319 5和0.211 8,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到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1.107 93、1.136 49、1.085 24和1.109 76,处于偏低水平;到间接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874 5、0.935、0.825 4和0.874,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到腹地的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944 5、0.995 4、0.903 4和0.944 7,整体处于中等偏弱地位。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到港区和腹地的综合运输成本系数分别为0.663、0.635 7、0.611 4和0.578 2,综合区位条件较好。今后,随着外高桥港区货运量的增加,保税物流园区应该向东南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000.
为研究都市城郊耕地景观的演变历程,总结耕地景观演变模式进而为未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优化调控提供可借鉴性措施,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按其地貌特征从东至西划分为东部丘陵A区、岩溶低山B区、中部浅丘C区、西部岩溶低山D区4个区域,以1979年的MSS影像、1988、1995、2001、2007和2010年5个时期的TM影像为基本数据源,采用景观指数和定量表征指标,分析了沙坪坝区耕地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空间分布变化幅度及其种植结构引起的耕地景观功能变化。结果表明:A、B、C、D 4区耕地平均斑块面积在1979~2010年有了较大程度的减小,相应的斑块数目有了显著的增加,斑块密度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除了A区在逐步减小外,其他3区均呈增大趋势,耕地景观总体的破碎化程度增加了。2001年以前,除了A区快速减少外,各区耕地面积相对稳定;2001年为界限至今,A、C两区耕地演变属于快速消退型,B、D区则属于逐渐消退型。从2003年到2007年研究区种植作物类型及各区功能定位有所变化,研究区正处于从传统都市城郊农业向现代都市农业的转变中。研究区耕地景观从东部主城核心区到西部缙云山区,呈现跳跃突变式演变的特殊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