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1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1275篇
安全科学   257篇
废物处理   53篇
环保管理   240篇
综合类   2277篇
基础理论   339篇
污染及防治   334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91.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降雨实验,在三种降雨强度及两种施肥量作用下,分别测定土壤及土壤溶液中TN、TP及有机质的含量,探讨降雨强度及施肥量对水源区中药材种植氮磷污染物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TN、TP由土壤表面层次流向深层次的趋势不断增大,氮磷流失量增加;随着氮、磷肥料施加量的增加,土壤及土壤溶液TN、TP都有增加,氮磷流失量随之增大;一次施肥量过高容易造成肥料堆积土壤表层,氮磷流失量明显增大,少量多次施肥能使肥料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992.
双甘膦废水中含有高浓度总磷、有机磷、甲醛、氰化物、氨氮、COD,运用三效蒸发+强氧化+两级化学除磷+UASB+兼氧+好氧组合处理双甘膦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双甘膦废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88978—1996)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93.
外源水对碳酸盐侵蚀速率研究——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桂林毛村地下河流域,进行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研究,详细研究了外源水与岩溶水对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碳酸盐岩在岩溶水与外源水中的侵蚀速率存在较大差异,雨季碳酸盐岩侵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岩溶水空气;旱季碳酸盐岩溶蚀速率:外源水外源水补给的岩溶水空气岩溶水;外源水中的灰岩侵蚀速率白云岩侵蚀速率;碳酸盐岩试块的侵蚀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方解石饱和指数、pH值与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994.
为强化CASS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提出FND-CASS工艺。FND-CASS工艺与CASS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ND-CASS工艺在有机污染物去除和氨氮的硝化方面能力略有下降,但是在脱氮除磷方面,在节省耗氧量的前提下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同样的进水流量且DO浓度控制较低的运行条件下,FND-CASS工艺的TN去除率达到80.52%,TP去除率达到80.44%,而通常的CASS工艺的TN和TP的去除率仅分别为73.51%和67.00%。  相似文献   
995.
以洱海主要入湖河流弥苴河的河口表层沉积物为实验对象,研究其磷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Elovich方程对沉积物吸磷动力学拟合较好,考虑沉积物原有吸附态磷的修正Langmuir方程能较好描述弥苴河河口表层沉积物等温吸附特性。弥苴河河口沉积物存在释磷风险,沉积物间隙水正磷浓度远高于临界磷平衡浓度。  相似文献   
996.
合肥市区典型景观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及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8,他引:10  
为掌握合肥市环城河水系水环境状况,于2012年9月~2013年7月,在城区选取6个典型景观水体测定水体理化指标和叶绿素浓度,开展水体氮磷污染特征分析及富营养化评价,结果表明:①各水体氮、磷污染较为严重,TN和TP月平均浓度均远超过国际认可的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临界值;②南淝河、黑池坝和雨花塘水体氮浓度表现出显著的逐月变化性,南淝河水体TP和PO3-4-P一直在较高浓度状态下波动,而银河公园水体则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③雨花塘与黑池坝水体TN/TP比平均值分别为104.7和158.3,包河公园、银河公园、逍遥津公园和南淝河水体分别为16.8、18.7、6.4和16.8,表明雨花塘、黑池坝水体处于磷限制性状态,逍遥津公园为氮限制性状态;④聚类分析将6个景观水体聚为两大类,即污染严重的黑池坝和南淝河归为一类,其余4个相对封闭的水体为另一类;⑤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水体均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且富营养化程度排序为:银河公园>黑池坝>南淝河>逍遥津公园>雨花塘>包河公园.  相似文献   
997.
上海滴水湖周边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集滴水湖沉积物及其引水河与排水河沉积物、湿地沉积物以及周边农田土壤进行磷的等温吸附实验,探讨不同来源物质对磷吸附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滴水湖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质量浓度(EPC0值)为0.11~0.63 mg·L-1,高于其他来源土壤和沉积物,更容易向上覆水体释放磷.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都有较高的拟合程度.由Langmuir模型计算的最大吸附量(Qm)表明,不同来源土壤和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由高到低为河流沉积物(1 003.05~2 977.65 mg·kg-1)>滴水湖沉积物(669.77~1 717.94 mg·kg-1)>湿地沉积物(368.60~1 145.51 mg·kg-1)>农田土壤(441.36~702.30 mg·kg-1).这表明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弱,当过量使用化肥时,农田会成为滴水湖磷的源.  相似文献   
998.
重庆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氮、磷及微生物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蓝家程  杨平恒  任坤  陈雪彬  徐昕  胡宁 《环境科学》2014,35(4):1297-1303
随着城镇化不断发展,我国地下水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西南岩溶区地下水是当地重要的水源,一旦遭受污染将很难恢复.本研究选取NO-3、PO34、NH+4和总细菌(total coliform)、大肠杆菌(total E.coli)、粪大肠杆菌(fecal coliform)作为指标,对重庆南山老龙洞流域进行多年来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老龙洞流域地下水NO-3、NH+4、PO3-4含量均超过天然水规定值,尤其以NH+4、PO3-4污染较为严重.桂花湾泉NO-3含量为19.78~68.55 mg·L-1,有的月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50 mg·L-1.老龙洞出口NH+4、PO3-4含量分别为2.71~12.92 mg·L-1、0.16~11.22 mg·L-1,是污染最重的地下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低于岩溶表层泉,而NH+4、PO3-4含量则高于表层岩溶泉.城镇化的发展、农田减少以及洞内还原环境是导致老龙洞地下河NO-3含量从2008~2013年降低的原因,而高PO3-4含量污水不断输入地下河使得老龙洞地下河PO3-4含量呈增加趋势.微生物污染极为严重,甚至远超过中国地下水和饮用水规定的Ⅴ类标准,以粪大肠菌为例,地下水中其含量波动范围为3.4×104~3.68×104CFU·mL-1.岩溶区由于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岩溶洼地、天窗、落水洞导致岩溶地下水极易遭受到污染.农业活动、城镇、企业和居民点生产生活排污,是地下水氮、磷和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99.
水体底泥及岸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吸附特征对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长春市新立城水库底泥及岸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底泥、土壤及二者有机无机复合体(砂粒、粉粒和粘粒)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底泥和土壤各级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以期探明底泥和土壤对磷的富集规律.结果表明,底泥和土壤对磷的吸附热力学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且底泥对磷的理论最大吸附量约是土壤的3倍.底泥及土壤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粉粒及砂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量均大于粉粒复合体,而粉粒复合体均大于砂粒复合体.底泥及土壤粘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约为60%,粉粒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贡献稍大于砂粒复合体的吸附贡献.底泥、土壤及二者有机无机复合体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且均在24 h以内达到吸附平衡.研究结果表明,底泥与岸边土壤对磷的吸附具有相似的规律,且底泥及其复合体对磷的吸附能力均大于土壤,说明若磷素由于地表径流等因素由土壤进入到水体中,底泥对磷会有较强的吸附净化作用,即某种意义上底泥为河流磷素有效的"汇".  相似文献   
1000.
王尚  李大鹏 《环境科学》2014,35(6):2171-2177
以重污染河道底泥和上覆水为材料,研究了周期性加入外源磷条件下,不同扰动强度下底泥吸附和固定磷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扰动可以增加底泥对外源磷的吸附,而且扰动强度越大,底泥对外源磷吸附效率越高.另外,尽管加入的磷以溶解性磷酸盐(DIP)形态存在,但扰动强化了DIP向颗粒态磷(PP)的转化,从而降低了水体中生物可利用磷含量.内源磷形态分析表明,弱吸附态磷(NH4Cl-P)呈降低趋势,而铁铝结合态磷(Fe/Al-P)、钙结合态磷(HCl-P)和残渣磷(Res-P)均呈增加趋势,但以Fe/Al-P增加幅度最大(占总磷的百分比超过80%,以3种扰动强度下平均值计).结合到非闭蓄态Fe/Al-P中的外源磷逐渐增加占Fe/Al-P净增加量的百分比分别为37.49%(100 r·min-1)、42.32%(200 r·min-1)、54.24%(300r·min-1),导致闭蓄态铁铝结合态磷净增加量占总磷净增加量的百分比随扰动强度增加有所降低,同样,钙结合态磷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说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和较大的扰动强度下,连续加入的外源磷主要以易释放态磷形式存在,即底泥对外源磷的吸附以暂时性的持留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