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473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035篇
基础理论   258篇
污染及防治   158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0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氮磷吸收富集能力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比较研究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7种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研究表明,所选7种湿地植物,稳定生长4个月后,平均总生物量在1 215~3 500 g/m2,植物氮、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3.76~23.11、1.44~3.80 mg/g.香蒲具有最高氮积累量达48.18 g/m2,梭鱼草具有最高磷积累量为7.23 g/m2,姜草对氮、磷的积累量最低分别为21.40、1.68 g/m2.植物地上部氮、磷积累量与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差异较大,除姜草外,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均大于3,黄花美人蕉地上部、地下部的氮、磷积累量比分别达11.75、12.10.通过植物收割去除氮、磷量约占湿地总去除量的2%~6%.  相似文献   
992.
利用芦竹修复重金属污染湿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芦竹(Arundo donax linn)对Cu^2+、Ni^2+、Cr^6+重金属污染湿地的响应和对该污染湿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芦竹对这3种重金属离子有一定的耐受性,并有不同程度的吸收,Cu^2+、Ni^2+和Cr^6+去除率分别为63.8%,42.3%和34.4%。芦竹在100mg/kg浓度的Cu^2+、Ni^2+污染湿地中生长正常,在低浓度(55mg/kg)Cr^6+污染中能存活,但生长速度较慢。在100mg/kg浓度Cr^6+污染湿地中,出现急性中毒现象,半月后致死。在重金属污染环境中,芦竹普遍出现失绿现象,但除高浓度cr。’(100mg/kg)以外,都能正常存活,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3.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湿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了加强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保护、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水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对一种新型的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水流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系统的运行状况及介质中滞留区的分布范围,并且运用化学工程中反应器理论,采用示踪剂试验的方法得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停留时间分布与污水的实际停留时间。根据水流停留时间分布函数对系统实际液流流态进行了数学模拟,提出二级串联的理想完全混合反应器(CST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水流的流动形态。  相似文献   
995.
人工湿地系统的维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垂直流人工湿地改造前后小试和中试系统结构,针对处理效果和系统运行中堵塞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系统堵塞问题与植物的选种和填料的组成等有关,并对人工湿地系统的运行维护提出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996.
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其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污水处理的有效途径,人工湿地具有众多的优点。分析了人工湿地的构造及去污机理,总结了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应用的历史及现状,并对其未来的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7.
沼泽湿地N2O通量特征及N2O与CO2排放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进行了连续4年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沼泽湿地冬季是N2O的汇,但从全年来看,仍为N2O排放的源.5~8月是N2O排放的主要时期.土壤温度是影响N2O通量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素,生长季内的积水水位和土壤温度则会影响到N2O通量的年际变化;沼泽湿地N2O与CO2排放间相关性显著,促使二者间产生这种内在联系的因素包括温度、植物根系的作用、有机质分解的联系作用以及植物气孔行为的调节.  相似文献   
998.
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Ⅰ)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类比相邻学科近年来发展的水体快速生物评估的思想,根据湿地泥沙自身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湿地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湿地(泥沙)沉积物环境动态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湿地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评价,其最大特色是可以对那些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的区域进行快速的动态评估。快速评估的目的在于加速环境质量评估过程,同时促进后续的管理决策进程。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氮素在水陆交错带的水平和垂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氮素水平分异显著高于下层(NH4^ -N除外)且随水分梯度分异;表层土壤各形态氮素含量基本上呈由近水体向高岗地带递减的分异趋势;但下层土壤氮素分异因形态不同而异,NO3^--N含量由中间带向两侧递减,NH4^+-N变异方向则与表层变异相反,K-N、OR-N与TN分异趋势相似且与表层变异一致;NO3^--N因具有迁移性和易淋失性而使其空间分异最为显著;NH4^ -N较稳定,易被土壤胶体所吸附不易向下淋失,空间分异程度最小;K-N、OR-N与TN垂直分异趋势也具相似性;水陆交错带湿地土壤中的氮素含量与SOM和TP密切相关,而pH值对氮素分异的影响则不太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天目湖湿地公园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调查和利用1∶1000、1∶10000地形图作GIS判读分析,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对天目湖湿地公园进行规划。在将天目湖湿地划分成平坦开阔区、岛山、浅冲和廊道4类斑块基础上,以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发挥廊道的生态功能,突出绿斑、蓝带、开敞空间的整合为规划控制思路,对规划出的水生花卉园、湖滨生态园、平桥河生态廊道、芦苇园、林岛园、"双龙"入湖生态景观带以及生态产业和生态人居园7类用地布局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