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3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收集1986~2000年黑龙江省79个县市农业生产资料和30个气象台站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应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方法将粮食产量分解为气候产量和经济产量,然后用EOF方法分析了粮食产量、气候影响程度指数、≥10℃积温、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5年间全省粮食产量稳步增加,气候变暖趋势明显但降水变化不显著,变暖对粮食生产有利,降水的变化未对粮食产量产生实质影响。15年间气候影响程度总体增大,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具有时空差异性:1986~1993年北部和西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大于东北部和东南部;1993~2000年东北部和东南部积温增加明显,粮食产量增加超过北部和西南部。  相似文献   
102.
盐胁迫对3种冷季型草坪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季型草坪草在不同盐离子含量的胁迫下生长,其各项生理指标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反应出不同草坪草抗逆性的强弱.本实验所用的品种为早熟禾P.Pratensis L.、黑麦草L.Perenne L.、高羊茅F.Arundinacea Schreb..3种草均为冷季型草坪草.将氯化钠溶液设为5个处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6%、0.9%和一个对照,每个处理3次重复.将处理后3种草坪草的种子,播于营养钵中,实验室内培养.每日浇灌相对应的盐溶液,浇灌量为约2/3的溶液流出.待幼苗长到5~7 cm时,进行测定.在盐胁迫条件下,通过对黑麦草、高羊茅、早熟禾的发芽率、POD酶活性、质膜相对电导率等生理指标测定的研究,结果表明黑麦草抗盐性较强,早熟禾的耐盐性较弱.为在盐碱地上种植草坪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3.
Abstract: Fire is frequently used for land management purposes and may be crucial for effective control of invasive non‐native plants. Nevertheless, fire modifies environments and may affect nontarget native biodiversity, which can cause conflicts for conservation managers. Native Australian reptiles avoid habitat invaded by the alien plant rubber vine (Cryptostegia grandiflora) and may be susceptible to the impacts of burning, a situation that provides a model system in which to examine possible conservation trade‐offs between managing invasive plants and maintaining native biodiversity. We used replicated, experimental fire treatments (unburned, dry‐season burned, and wet‐season burned) in 2 habitats (riparian and adjacent open woodland) to examine the short‐ (within 12 months of fire) and longer‐term (within 3 years of fire) changes of reptile assemblages in response to wet‐ and dry‐season burning for weed management in tropical savannas of northern Australia. Within 12 months of fire, abundances of the skink Carlia munda (Scincidae) were higher in the burned sites, but overall reptile composition was structured by habitat type rather than by effects of burning. Within 3 years of a fire, the effects of fire were evident. Reptiles, especially the gecko Heteronotia binoei (Gekkonidae), were least abundant in dry‐season burned sites; litter‐associated species, including Carlia pectoralis (Scincidae), were rarely observed in burned habitat; and there were fewer species in the wet‐season burned sites. Reptile abundance was associated with vegetation structure, which suggests that fire‐induced changes detrimentally altered the availability of resources for some reptiles, particularly leaf‐litter species. Invasive alien plants, such as rubber vine, have severe effects on native biodiversity, and control of such species is a fundamental land management objective. Nevertheless, fir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may adversely affect native biodiversity, creating a conservation conundrum. In such scenarios, land managers will need to identify the most desired conservation goal and consider the consequences for native biota.  相似文献   
104.
唐承德 《四川环境》2000,19(2):56-56
长江地面水在产水期呈黄色浑浊状态。按GB11892 -89进行高锰酸盐指数分析。滴定时 ,由于受剩余悬浮物的干挠 ,水样呈浅黄色。因而滴定终点微红色极难判断。通过本文描述方法改进后 ,滴定时样品为无色滤液。滴定终点微红色非常明显。提高了滴定分析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5.
在成都经济区典型地貌单元(平原区和丘陵区)采集春季和秋季样品,共计52件农作物样品和100件土壤样品,通过美国EPA8080A方法测试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以研究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季节有机氯农药污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DDT含量高于HCH含量;平原区绵竹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丘陵区盐亭县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在平原区的绵竹市,秋季采集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春季样品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在丘陵区的盐亭县,春季采集的土壤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秋季样品中含量。农作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检出率较高,各种作物浓度均未超标,但对人们健康具有潜在危害。油脂含量高的粮食作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高于叶类蔬菜和果实类蔬菜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地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有机氯农药施用是造成两个地区春、秋季土壤含量特征不同的主要原因,而植物的吸收方式、OCP的物理化学性质是影响农作物中OCP含量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6.
利用1998~2013年热带测雨卫星TRMM 3B42降水率资料以及NCEP/CFSR温度场、气压场和风场等再分析格点资料等,从气候学角度揭示了长江流域梅雨季节降水和对流的日变化特征,探讨了典型和非典型梅雨锋年降水日变化差异,分析了大气环境场要素的日变化特征及其对降水和对流日变化影响。结果表明:(1)强降水在夜间发生在长江上游,白天发生在长江中下游。降水日变化特征显著,长江上游、盆地以东的中游以及中下游的沿江以南地区降水日峰值分别出现在午夜、清晨08时以及傍晚17时。沿江以北地区降水表现出半日循环,具有08时和17时两个峰值,午后峰值明显强于清晨。(2)长江中游地区降水日位相较上游地区延迟约6 h,下游地区日位相进一步向后推移,同时下游地区降水强度和范围明显强于上游,降水日较差也更明显。(3)典型梅雨锋年和近15年梅雨季节平均的降水日变化分布特征较为一致,非典型梅雨锋年较前两者日峰值出现时间明显提前。(4)短时强降水和深对流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白天高发区位于长江下游,夜间位于上游。(5)大气温压场在梅雨锋两侧显著的日变化差异使梅雨锋强度和结构在昼夜形成了差异,并使低层风场的辐合位置产生了日变化,这些大气环境场的日变化最终导致了梅雨期对流和降水的日变化。  相似文献   
107.
2013年11月—2014年3月采暖期在沈阳市沈河区设置采样点采集环境空气中的PM2.5。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分析PM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组成和污染特征等。结果表明,沈阳市冬季采暖期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06μg/m3,PM2.5中总水溶性离子占PM2.5的比例为41.7%,含量较高的二次离子依次为SO2-4、NO-3、NH+4,三者均有较好的相关性,SO2-4以(NH4)2SO4形式存在,采暖期PM2.5偏酸性。  相似文献   
108.
太湖重污染区麦季养分输入与流失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识别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典型麦季污染物流失规律,以田间单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麦季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营养元素的输入和流失与降雨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和施肥输入氮素190.23 kg/hm2,磷素19.12 kg/hm2;优化施肥-秸秆还田处理条件下COD、总氮和总磷平均流失量均小于常规施肥处理,而小麦产量有一定增加,说明采用深施化肥可以降低营养元素的流失,而秸秆还田措施对小麦产量的增加有一定帮助;径流流失中氮的形态以硝态氮为主,硝氮、氨氮平均浓度分别占总氮浓度的85.8%和4.84%,所以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污染应着重考虑硝态氮的处理。文章研究结果可为太湖流域重污染区农田径流流失的治理提供基础性支撑。  相似文献   
109.
星云湖浮游植物和水环境特征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10年9月(丰水期)和2011年3月(枯水期)对星云湖水环境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星云湖枯水期各营养盐分布较均匀;而丰水期藻类的大量繁殖打乱了水体中营养盐的均匀分布。对水生态调查结果显示,星云湖丰水期叶绿素a含量最高达到了736.56 mg/m3,位于螺狮铺和大庄河附近,浮游植物总量最高达到6.1×109个/L,蓝藻为优势种;枯水期叶绿素a含量最高达到了89.28 mg/m3,位于陈家湾和河咀附近,浮游植物总量最高达到1.04×109个/L。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可知,星云湖浮游植物总量与叶绿素a和总氮呈显著性相关关系,在丰水期和枯水期星云湖水环境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别,水质易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星云湖水华防治工作中,建议重点应关注各湖湾区域,尤其是南部区域的螺狮铺和大庄河附近。  相似文献   
110.
桂林市峰林平原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峰林平原区往往作为岩溶地下水系统的主要径流、排泄地段且人类活动密集,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典型峰林平原区岩溶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合理分析,不仅能够反应峰林平原区在丰水期的补给模式,而且也能够反应出人类活动对岩溶盆地中水化学组分的影响.通过对桂林市典型峰林平原区的补给区、内排泄区、补给径流区、排泄区岩溶地下水主要出露点和漓江上下游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的野外取样、现场测试,对各化学指标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市峰林平原区水文地球化学性质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均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含水层介质岩性对地下水主要离子组分具有强烈的控制作用;丰水期的岩溶水文地球化学信息反应了在峰林平原区内排泄与补给径流区的补给模式以快速流为主,第四系土壤孔隙水垂向补给次之;桂林市峰林平原区人类活动对岩溶水化学性质具有一定的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染与农业污染,其重点防护区为内排泄区与补给径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