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众多古气候记录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我国北方地区的季风降水变化显著,该现象的理解对于深入认识东亚夏季风降水的长期演变模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瞬变古气候模拟的分析发现:在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变化中心位于季风区北边界附近的半干旱区,是季风环流整体性演变及季风区北边界摆动的综合作用结果。东亚夏季风降水的轨道尺度演变模态与古气候记录的指示相一致,但与当前观测记录给出的以年际尺度变化为主的模态显著不同,说明东亚夏季风降水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轨道尺度气候变化下东亚夏季风北方降水的响应幅度取决于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其中轨道辐射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2.
通过研究地下轨道交通现行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监测方法与评价量,探讨标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通过对受地下轨道交通运行过程影响的建筑物进行室内噪声与振动实地测试和数据分析,大胆提出了监测地下轨道交通排放的新思路。即采用1/3倍频程时间历程方法对列车通过全过程产生的结构传声排放与振动排放全时记录,借鉴声暴露级的方法,通过实测各频率数值变化截取列车通过时噪声事件的振动分频振级与结构传声1/3倍频程声压级。对此种方法的数据结果进行各频率噪声与振动相关性分析,得出地下轨道交通运行所产生结构传声污染排放的低频排放特性。通过研究和测量发现,轨道交通所引起的室内结构传声与振动污染能量主要集中于500 Hz 以下低频部分,其峰值出现于40~60 Hz 附近。将其与现行国家或地方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采用特征频率作为事件判别的依据,并将各事件的最终测量结果以低频分频数据进行评价的方式,最终归纳总结了实际地下轨道交通排放频率特性并展望其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