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8篇
  免费   432篇
  国内免费   1535篇
安全科学   218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637篇
综合类   2939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216篇
评价与监测   369篇
社会与环境   98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11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63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三甲胺的分析方法。弱酸性吸收液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三甲胺,碱液中和后顶空进样气相色谱仪氮磷检测器分析。并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盐析效应、氨水和氢氧化钠条件实验进行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三甲胺的方法检出限为0. 46μg/m~3(以采集20 L空气样品计),加标回收率为97%~107%,相对标准偏差在9. 26%以下。利用该方法对垃圾焚烧发电厂厂界空气及鱼粉厂有组织废气中三甲胺进行检测分析,该方法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及上海地方标准中三甲胺排放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2.
This work applies optimization and an Eulerian inversion approach presented by Bagtzoglou and Baun in 2005 in order to reconstruct contaminant plume time histories and to identify the likely source of atmospheric contamination using data from a real test site for the first time. Present-day distribution of an atmospheric contaminant plume as well as data points reflecting the plume history allow the reconstruction and provide the plume velocity, distribution, and probable source. The method was tested to a hypothetical case and with data from the Forest Atmosphere Transfer and Storage (FACTS) experiment in the Duke experimental forest site. In the scenarios presented herein, as well as in numerous cases tested for verification purposes, the model conserved mass, successfully located the peak of the plume, and managed to capture the motion of the plume well but underestimated the contaminant peak.  相似文献   
133.
常州市臭氧污染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HYSPLIT4模式,计算了2013—2015年常州市臭氧(O_3)超标日的气流后向轨迹。结合聚类分析方法和常州市PM2.5、PM10、SO2、NO2、O_3数据,分析了O_3超标日不同类型气团来源对各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并利用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污染源贡献函数分析了影响常州市O_3超标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常州市O_3超标期间易受到东南和西南方向气流影响,其中从东海和黄海途经浙江东北部、上海、江苏南部等地的东南气流占比达50%以上。自内陆途经黄山-湖州-宜兴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高,为116μg/m3。自山东经枣庄-宿迁-淮安-泰州-苏州-无锡到常州的气流对应的O_3平均质量浓度最低,为78μg/m3,但该气流对应的SO2和NO2平均值为各聚类中的最高。影响常州市O_3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在常州周边200 km以内的区域,且集中在从南京至上海的长江下游沿线区域和杭州湾区域;其中太湖湖区为重点污染源源区之一。O_3超标日影响常州NO2的潜在污染源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和上海3个区域,太湖周边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湖州等几个临近城市为潜在的重点污染源区。与影响常州O_3的WPSCF高值区相比,影响NO2的高值区分布范围更大、距离更远。影响常州O_3的潜在污染源区分布,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为源大气污染物的高排放区域较为一致,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O_3污染与本区域的人为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4.
以某年产25万吨大型碳化硅园区无组织排放面源为例,提出基于多个地面站气象数据的CALPUFF模型地面浓度反推方法,优化流场模拟,使得无组织面源源强核算结果更加准确,并以环境保护目标空气质量达标为原则,核算其大气污染物减排指标,得出具体结论:园区大气污染物SO2、NOX、CO、PM10年排放量分别为449.06t、86.98t、5158.58t、115.06t;无组织排放SO2、CO及PM10的减排比例分别为63.5%、19.2%、42.44%,对应减排量分别为285.16 t/a、990.45 t/a、48.83 t/a。  相似文献   
135.
微生物是威胁饮用水安全的首要问题,水环境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推动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和水质安全预警技术发展的保障。随着对水质微生物污染快速检测和准确预警新要求的提出,水环境中微生物在线检测和预警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发和应用。笔者总结了水环境常见微生物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发展,重点讨论了饮用水源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根据各项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用程度,将其归纳为常用快速检测技术、潜在适用快速检测技术和新型快速检测技术等类别,并详细阐述了一些应用较广的技术,以期为构建水质微生物污染早期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6.
分析和统计的86家印染工业企业当中,废水总排口中的总锑超标率为25.6%,质量浓度0.050 mg/L以下较低排放浓度所占比例最大,达62.8%。印染废水锑排放源主要有涤棉和涤纶化纤类布料的染色、印花工艺废水,碱减量工艺废水等,工业液碱、废酸以及硫酸铝污水处理剂等原料当中含锑浓度较高。印染废水经污水处理厂集中纳管深度处理后,锑排放浓度较低,锑去除效率最高达到88.0%,大大降低了环境地表水体锑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7.
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风险差异化分区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优化和空间防控策略对非点源污染风险控制及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太湖流域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上海市青浦区为研究对象,将灰色线性规划模型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相结合,以控制非点源污染风险和增加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为目标,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空间分区防控研究,在空间上划设了水资源保育区、水资源重点防护区、非点源污染一般阻控区、非点源污染中等阻控区及非点源污染重点阻控区,并针对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与2012年相比,预测2020年优化防控方案下,可减少总氮、总磷的输出10.96%和41.33%。由此表明,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构建空间差异化防控机制是有效调控非点源污染风险,实现区域可持续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证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8.
污染源大数据是环保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以环境管理制度为基础的污染源数据管理过程中,一直存在制度衔接不流畅、数据不共享等诸多问题。本文调研考察了现有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情况,提出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通过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有效衔接,实现环境管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覆盖。通过SWOT分析法对基于"一证式"改革的环境管理制度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以排污许可证为核心,设计企业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框架。试生产与竣工环保验收实效不足,可转为企业自行备案;将环评审批结论纳入排污许可证,可大幅度减轻企业相关环境管理业务人员的负担。环境管理制度的优化必须建立在部门职能转变与整合之上;同时,还必须获得国家层面的立法与行政的支持;社会舆论的关注与支持也将推动环境管理制度优化的进程。以排污许可证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框架可以有效实现污染源排放信息整合共享。  相似文献   
139.
2015年11月1—4日,哈尔滨市及周边地区发生了连续的灰霾天气,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污染发生时,监测仪器均布设在哈尔滨市区上风向30 km处(哈尔滨市双城区)并开展了连续96 h的监测分析。综合利用气象观测资料,3D可视激光雷达监测资料及地面空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了灰霾天气发生的气象条件和污染边界层特征,根据哈尔滨市双城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源谱库对主要成分进行来源解析,结合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气象条件研究了秸秆焚烧对灰霾天气的影响。结果表明,灰霾天气持续期间,夜间生物质燃烧源成为该地区颗粒物的第二大源;秸秆焚烧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由于地面长时间静风,污染边界层降低等原因,致使本地污染物累积、不易扩散,加剧了本次污染。  相似文献   
140.
阿什河水系枯水期氮污染特征与同位素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什河水系设置20个采样点,采用水质监测技术和稳定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枯水期阿什河氮污染特征和硝酸盐氮污染来源。结果表明:(1)阿什河枯水期大部分采样点氨氮浓度较低,大部分区域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上游河段硝酸盐氮浓度较低,中游河段较高,到下游河段略有降低。总氮浓度较高,最高达19.4mg/L。(2)阿什河水系采样点15 N的丰度(δ15 N)主要处于0.11%~0.21%、0.42%~0.78%、0.83%~0.88%和1.09%~1.26%。稳定15 N同位素示踪解析阿什河硝酸盐氮污染来源表明,阿什河上游污染源主要为大气沉降、土壤有机氮和人工化肥;中游主要受畜禽养殖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下游主要受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