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85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3484篇
安全科学   318篇
废物处理   237篇
环保管理   1369篇
综合类   6509篇
基础理论   227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616篇
评价与监测   673篇
社会与环境   267篇
灾害及防治   13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318篇
  2019年   251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20篇
  2016年   218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60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513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329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276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45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373篇
  2001年   369篇
  2000年   501篇
  1999年   556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445篇
  1996年   517篇
  1995年   426篇
  1994年   380篇
  1993年   266篇
  1992年   186篇
  1991年   217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74篇
  1983年   52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27篇
  1975年   34篇
  197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张健  孙巧银  卢全中  王勇 《地球与环境》2005,33(Z1):468-472
在介绍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k295+750~k296+050滑坡工程地质情况的基础上,对滑坡的成因和机制进行了分析,并且进行了稳定性计算与评价。最后结合工程实际特点提出了以路肩挡墙作为支挡工程,并辅以刷方减重和地表排水相结合的合理处治方案。  相似文献   
192.
Picea mongolica W. D. Xu. is an endemic species in China. The spruce forest is only found in semi-arid habitat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of China. Based on the simulative defoliation experiment, it was proved that Picea mongolica seedlings ha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effects under the certain defoliation rate. The results of variance analysis on growth indexes showed that in PM I (natur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Picea mongolica forest), the differences of H1 (height in June 23 ) and H2 (height in September 3)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diameter at the breast height)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PM Ⅱ (artificial regeneration seedlings under Betula platyphylla Suk. forest), the difference of H1 was significant, the difference of H2 wa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difference of D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compensatory and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obtained. In PM I,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were 0.7628, 0.7436, 0.5725,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were 0.6056, 0.5802 and 0.2909 respectively. In PM Ⅱ, the compensatory points of H1, H2, and D are 0.5012, 0.3421, 0.2488, and the overcompensatory points are 0.4137, 0.2633 and 0.0747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ction of compensatory growth mechanisms in spruce seedlings required a threshold level of defoliation, and the insects in Picea mongolica forest could be controlled in a certain de clree.  相似文献   
193.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因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而具有一系列的特点和优势。针对该工艺的理论依据和运行机理进行了阐述,讨论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相分离以及相分离的实现对整个工艺的影响,着重剖析了两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并对该工艺的应用范围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说明了工艺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4.
电凝聚过程中消除电极钝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电凝聚法是一种对环境二次污染很小的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其电化学过程中可溶性铝或铁阳极的钝化现象而限制了其高效低能耗应用。从电凝聚电极过程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电极钝化的本质原因及消除电极钝化的措施,并介绍了笔者采用自行研制的交变脉冲电凝聚专用电源,彻底消除电极钝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5.
通过对鞍山市双岭水泥厂污染源及周边环境的调查监测,搞清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厂区周边空气环境的质量,并评价了该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6.
兴仁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中砷自然净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山环境中砷的自然净化能力及其净化机制,对兴仁典型高砷煤矿区溪流水系环境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和沉积物中砷含量从上游到下游均呈不断降低的变化趋势,水体显示较强的自净能力。上游水体中砷含量的降低主要是吸附沉淀作用,而溪流的简单稀释作用在下游也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7.
通过对一个待建的城市生活垃圾场处理技术的综合分析,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指标体系,然后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归一化,得到一个通用的评价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该垃圾的垃圾处理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提出卫生填埋是当前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98.
超临界水处理有机废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超临界水处理废物以通过添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氧化和不加氧化剂的超临界水萃取两种方式实现,超临界水氧化应用较多,与其它废物处理技术相比有显著优点。本文总结了超临界水氧化流程和反应机理,评述了添加剂,温度,压力及停留时间,催化剂等对超临界水氧化反应的影响,同时介绍了超临界水氧化和超临界水萃取的最新应用研究状况及尚需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9.
曲霉对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2种曲霉A.sojae M146和A.oryzae M149的菌体,作为吸附剂对水中Pb^2+和Cd^2 进行去除实验。结果表明,曲霉菌体的最佳培养时间为72h,吸附的最佳pH为5.5、温度为30℃、时间为1h。在最佳实验条件下,A.sojae M146对Pb^2 和Cd^2 的吸附率,分别为69.76%和72.28%;A.oryzae M149对Pb^2 和Cd^2 的吸附率,分别为60.64%和81.34%。使用稀碱溶液对曲霉菌体进行浸泡预处理后,可提高对重金属的吸附去除效果;而使用稀释、乙醇水溶液以及蒸馏水对菌体浸泡后,明显降低了重金属的去除效果。Na2CO3和EDTA溶液,可以有效地将重金属从曲霉体上解吸下来,从而达到重复利用菌体作为吸附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中土壤演替和植被演替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讨论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涵义的基础上,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探讨了大型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与原生态系统演替的不同,即露天矿区复合生态系统演替极大地受着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的控制,在演替过程中土壤演替与植被演替相互影响、相互协调,共同作用了矿区复合生态系统。同时,还阐述了进行矿区生态重建的两大关键措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群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