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9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870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405篇
综合类   2101篇
基础理论   437篇
污染及防治   62篇
评价与监测   217篇
社会与环境   477篇
灾害及防治   132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211篇
  2021年   242篇
  2020年   212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76篇
  2017年   217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66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91.
火灾现象具有随机性、模糊性,是个复杂的模糊系统行为。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借助于M ATLAB计算软件,对中国火灾的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类。根据2000年中国火灾统计资料,把31个省市分为重灾区、较重灾区、一般灾区、轻灾区等4类,与传统的概率统计方法相比,本方法更符合客观实际。城市火灾分类是动态的,重灾区吸取教训,增强消防意识,增大消防投入,可减少火灾隐患;而轻灾区如不注意防范,也会增加火灾隐患。因此不论轻重灾区,均应时时增强防范意识,把火灾危害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92.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40年中厄尔尼诺(Elnino)现象与黑龙江省降水距平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及前一年,黑龙江省以春季4-6月份少雨干旱与夏秋季7,8月份(除厄尔尼诺年前一年的8月份外)多雨洪涝为主要气候特征;在厄尔尼诺年的下一年,春季4,6月份与秋季8,9月份一般具有少雨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3.
我国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经济基础理论,对1991~2001年间我国各省区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部分进行了实证分析,从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差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区域物流产业基本经济活动的省区差异:在时间维度上区域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较明显的沿海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并以此分析归纳出我国物流产业基本活动的"四区(物流集聚区)一带(物流集聚带)"空间格局特征,进而得出其基本经济活动强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程度、科技水平、区位条件、交通等基础设施、政策及历史发展作用紧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94.
ABSTRACT: A method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riteria and large scale assessment of trophic state in environmentally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The method uses the River Environment Classification (REC) as a spatial framework to partition rivers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accrual and loss of algae biomass. The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gravel bed rivers with natural flow regimes that drain hilly watersheds in New Zealand's South Island. An existing model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rophic state (in terms of chlorophyll a as a measure of maximum biomass) u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 which controls the rate of biomass accrual, and flood frequency, which controls biomass loss. Variation in flood frequency was partitioned into three classes, and flow data measured at 68 sites was used to show that the classes differ with respect to flood frequency. Variation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was partitioned at smaller spatial scales by subdivision of higher level classes into seven classes. The median of flood frequency in each of the three higher level classes was used as a control variable in the model to provide spatially explicit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riteria by setting maximum chlorophyll a to reflect a desired trophic state. The median of mean monthly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and soluble inorganic nitrogen measured at 68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were th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rophic state of each of the seven lower level classes. The method models biomass and therefore allows variation in this response variable to provide options for trophic state and the associat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o achieve these. Thus it is less deterministic than using reference site water quality. The choice from among these options is a sociopolitical decision, which reflects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rather than purely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95.
ABSTRACT: Dynamic linear models (DLM) and seasonal trend decomposition (STL) using local regression, or LOES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50‐year time series of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for the Yadkin River, measured at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station at Yadkin College, North Carolina. A DLM with constant trend, seasonality, and a log10 streamflow regressor provided the best model to predict monthly mean log10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based on the forecast log likelihood. Using DLM, there was evidence (odds approximately 69:1) that the log10 streamflow versus log10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relationship has changed, with an approximate 20 percent increase in the log10 streamflow coefficient over the period 1981 to 1996. However,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Yadkin River have decreased during the decade of the 1990s, which has been accompanied by a concomitant increase in streamflow variability. Although STL has been shown to be a versatile trend analysis technique, DLM is shown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discovery and inference of structural changes (trends) in the model coefficient describ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ow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96.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发展情景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以日本和美国为例 ,分析了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高发期的发展历程 ,得出了道路交通事故的上升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机动化增长有着直接关系的结论。笔者通过分析和预测我国经济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情景发现 ,今后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特征和日本道路交通高发期的情况十分类似。如果现有交通管理体制和技术措施没有大的变化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到 2 0 2 0年可能会超过 2 3万人。为此 ,国家应尽快改善道路交通管理方面所存在体制上、行政上和技术上的不足 ,防止出现笔者所预测的道路交通事故极其严重的局面。  相似文献   
97.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泛长江三角洲2002~2012年市域面板数据,并借助面板SDM及空间效应分解方法,对区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及其动力因子的空间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都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溢出效应,当邻近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提高1%,将促进本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增加约0.257%和0.312%;2区域城市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各动力因子的空间交互作用也较为明显。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旅游交通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入境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服务设施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内旅游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也较显著。3保障性因子多为正向溢出,吸引性因子多为负向溢出。前者体现了动力因子的空间模仿效应,后者反映了空间竞争效应。保障性因子和吸引力因子的空间效应强度及作用路径差异推动着区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98.
中国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进及跃迁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存危机以及环境治理的复杂状况,对中国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的动态监测与预警治理的研究是实现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的关键。文章测算1997—2015年中国大陆30个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对中国碳排放强度的空间相关性、集聚特征及其时空跃迁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借助分位数回归与时空跃迁嵌套模型,揭示在时间和空间推移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各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时空跃迁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30个省区的碳排放强度在时空分布上并不是完全随机状态,各个省区碳排放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特征,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会受到其相临近省区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省域间的碳排放强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聚"与"分异"并存的时空演进特征。(2)中国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趋势增强,具有高度的凝固性和较低的流动性,10个高碳排放强度省区碳排放强度的稳定性将成为制约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重点省区,相关省区的跃迁性将成为驱动中国碳排放强度整体跃迁的关键省区。(3)各省区的碳排放强度空间集聚过程中存在时空跃迁的驱动模式和制约模式,分位数回归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的驱动机制,不同响应阶段的驱动因素的分位数与碳排放强度时空跃迁类型之间具有很强的嵌套性。(4)根据各省区碳排放强度时空演进及其跃迁机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加强对关键省区碳排放强度的有效监测与治理,加大碳排放的约束力度等差异化的碳减排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99.
潜在蒸散发对水资源评价和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中国西南地区90个气象站的潜在蒸散发,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近52a的平均潜在蒸散发为3 209.8 mm,其中云南省潜在蒸散发最高(3 664.7 mm),其次为四川省(3 015.0 mm)、重庆市(2 972.4 mm)、贵州省(2 958.0 mm)。四季潜在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与年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2)西南地区整体呈增加趋势(0.9 mm/10 a),其中31个站点呈减少趋势(p0.1),17个站点呈增加趋势(p0.1),其余站点变化趋势不显著。大部分站点春季(55.6%)和夏季(63.3%)呈减少趋势,秋季(62.2%)和冬季(58.9%)则呈增加趋势。(3)经MannKendall突变检验,该区整体潜在蒸散发的突变时间为1995年(p0.05);单个站点突变检验显示,76个站点发生突变,突变年份集中于1980s,未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缘。整体上看,近52a来西南地区潜在蒸散发略呈增加趋势,并存在突变点,但部分站点存在相反的变化趋势,这和复杂的地形环境和气候特征有较大关系,体现出西南地区水文气象变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0.
从城乡、产城、区域和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衡量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及以上市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并运用泰尔系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考察协调性的空间差异和时空演化,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存在明显的反地势分布和"城市圈俱乐部"特征;东、中、西部城镇化协调性差异随时间越来越明显,东部城市主要体现在非省会城市之间的差异,中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与非省会城市的组间差异,西部主要体现在省会城市之间以及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之间的组间差异;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协调性表现出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协调性高的区域开始集聚在一起,这种趋势随时间不断增强并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