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289篇
基础理论   66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4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客观理解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2+26”城市)空气污染时空格局对于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遥感数据反演的PM2.5浓度产品,利用趋势分析法和重心分析法,揭示了京津冀城市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区2000~2015年大气污染时空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PM2.5平均浓度整体呈现出太行山脉区域较低,太行山脉以东较高的格局,城镇地区明显高于周边地区.(2)2000~2015年区域PM2.5年均浓度总体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在2000~2007年,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全区的88.48%,之后呈稳定状态.(3)区域PM2.5污染重心位于衡水、邢台和德州3市交界处,区域北部大气污染较严重.本研究可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制定和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与支持.  相似文献   
12.
Climatic changes can be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natural changes -and human activity influenced on climatic changes. The observed data could not only show the effects caused by human activity. Several simulated results as simulated by the GCMs induced by the greenhouse effects in China .have been analysed. It is shown that an obvious warming of about 3-6℃ in winter and 2-5℃ in summer in China as simulated by the GCMs induced by doubling CO2 have been found. There are getting drier or wetter regions in China due to doubled CO2 as simulated by most of models. Comparing the simulated results with the observed data in China, some simulated results are able to be believed. The GCMs should be improved,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al areas.  相似文献   
13.
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 Scherffel)赤潮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97年冬季和1999年夏季发生于广东省饶平枯林湾海域的棕囊藻赤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监测,结果表明,棕囊藻赤潮的爆发是海洋环境变化和棕囊藻自身特性共同决定的,长期集约化养殖引起枯林湾海域的N、P、Fe、Mn浓度较高,特别是Fe浓度明显高于广东沿海的其它海区,为赤潮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棕囊藻增殖过程中对DIN(可溶性无机氮)的需求量较高,特别对NO3^--N有明显的主动吸收,与DIP(可溶性无机氮)相比,海水DIN浓度恢复速率较慢。可能成为限制棕囊藻赤潮的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海水温度的异常增高及降雨量偏少,与棕囊藻赤潮的发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4.
王海云 《上海环境科学》1992,11(11):35-39,46
分析了葛洲坝工程对宜昌地区地下水的影响,论证了由此而产生的物理、化学、水动力条件等诸方面变化规律。并着重对造成影响较大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Forests and soils are a major sink of carbon, and land use changes can affect the magnitude of above ground and below ground carbon stores and the net flux of carbon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atmosphere. Studies on methods for examining the future consequences of changes in pattern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carbon flux gains importance, as they provide different options for CO2 mitigation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a simulation approach combining Markov chain processes and carbon pools for forests and soils has been implemented to study the carbon flows over a period of time. Markov chains have been computed by converting the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data of India from 1997 to 1999 into a matrix of conditional probabilities reflecting the changes from one class at time t to another class time t+1. Results from Markov modeling suggested Indian forests as a potential sink for 0.94 Gt carbon, with an increase in dense forest area of about 75.93 Mha and decrease of about 3.4 Mha and 5.0 Mha in open and scrub forests, if similar land use changes that occurred during 1997–1999 would continue. The limiting probabilities suggested 34.27 percent as dense forest, 6.90 as open forest, 0.4 percent mangrove forest, 0.1 percent scrub and 58 percent as non-forest area. Although Indian forests are found to be a potential carbon sink, analysis of results from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for different years till 2050 suggests that, the forests will continue to be a source of about 20.59 MtC to the atmospher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results in the context of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pressure on open and scrub forests 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carbon source from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sector are discussed. Some of the mitigation aspects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land use change and forestry sector in India are also review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的上海市区水灾灾情模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上海市区近50年来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了重建,并计算了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上海市区水位变化量。以特定的1962年水灾为参照,模拟在同等雨强情况下,由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和地面沉降引起的淹没范围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水灾损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9mm/d降水条件下,由于土地利用的变化,使2001年的径流系数比1950年增大了34.0%,2001年的水位比1950年增高了45.9%;2001年的水灾灾情为1950年的1.0629倍;即使在目前千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下,亦可造成相当于2001年地均GDP值0.088%(约为4.5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这是1991年相应数值的220倍。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2年土地调查结果,作者对黔南州本年度各类土地增减变更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探讨了新地减少的原因以及耕地增加来源和建设用地变更情况。  相似文献   
18.
厄尔尼诺事件对黑龙江省春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际监测资料,分析了40年中厄尔尼诺(Elnino)现象与黑龙江省降水距平之间的时空变化关系.结果发现,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及前一年,黑龙江省以春季4-6月份少雨干旱与夏秋季7,8月份(除厄尔尼诺年前一年的8月份外)多雨洪涝为主要气候特征;在厄尔尼诺年的下一年,春季4,6月份与秋季8,9月份一般具有少雨干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南充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水平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连续1年又5个月同步采样的基础上,测得南充市市辖三城区5个采样监测点环境空气中PM10的浓度及其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M10的日平均浓度范围为0.020~1.030mg/m^3,超标率达38.0%;周日均浓度在0.040~0.520mg/m^3之间,超标率达到了37.8%。空气污染最重为嘉陵城区,其次为高坪城区,再次为石油学院、炼油厂和市府二院。浓度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为秋季,再次为春季,最轻为夏季。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东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地震、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软土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消极因素.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具有波动性,过去35年来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分别是1985-1992年和1997年至今;其空间分布具有区域耦合性,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粤西、粤北低山丘陵区和人类活动剧烈、经济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都是重灾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它们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并调整人类的经济行为,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