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丹江口水库氮磷内源释放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柱状沉积物采样器在丹江口水库采集不同点位原位柱状沉积物,通过静态培养释放实验及间隙水分子扩散模型两种方法获取沉积物-水界面N和P释放速率,分析水体N和P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N和P界面交换速率差异显著.静态培养条件下,5个点位NH_4~+-N和PO_4~(3-)-P释放速率分别为13. 07~24. 88 mg·(m~2·d)~(-1)和3. 06~6. 02 mg·(m~2·d)~(-1);分子扩散模型条件下,5个点位NH_4~+-N和PO_4~(3-)-P释放速率分别为2. 67~7. 25 mg·(m~2·d)~(-1)和0. 04~0. 18 mg·(m~2·d)~(-1). N和P释放速率总体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支流N和P最低释放速率分别是主库区最高释放速率的1. 48和1. 57倍.两种方法均表明郭家山支流N和P的释放速率最高,具有较大内源N和P释放风险.比较两种方法发现,利用Fick定律计算出的界面N和P释放速率明显小于柱样模拟方法得出的结果,N和P的R/F值分别为3. 43~4. 98和29. 67~72. 88,这表明用分子扩散模型法进行内源释放速率估算时,偏离真实情况较大,而原柱样静态模拟实验则较贴近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2.
在自制电化学反应器中,以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法研究了影响阴阳极同时作用电化学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实验得出各因素对废水脱色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电流密度> Fe3+浓度>Cl-浓度。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废水脱色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电流密度和Fe3+浓度>电流密度和Cl-浓度>Fe3+浓度和Cl-浓度。优化结果表明:Fe3+浓度为1.02 mmol/L、Cl-浓度为10.96 mmol/L、电流密度为11.52 mA/cm2时,最佳脱色率为94.67%。阴阳极同时作用电化学法对甲基橙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3.
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 ,采用强制通风静态仓污泥堆肥中试实验系统进行了五种调理剂的污泥堆肥实验。结果表明 :环境温度对污泥堆肥过程的堆体温度有影响。在寒冷的冬季 (气温范围为 -1 4~ 5.0℃ ,平均气温为 -5.1℃ ) ,污泥堆肥的堆体中层温度能顺利达到设定温度( 60℃ ) ,并能保持一段高温期 (约 9d) ,堆肥产品达到了无害化国家标准。在污泥堆肥过程 ,不必对堆料的 pH值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44.
上覆水中磷被结合到底泥中时,不同形态磷的数量将会改变, 由此导致磷的释放能力和生物有效性被显著改变.以富营养化河道上覆水和底泥为材料,考察了静态条件下,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磷的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潜在活性磷(PMP)含量显著增加,NH4Cl-P、BD-P、NaOH-nrP分别增加了297.68%、1O.73%、30.49%.难释放态磷则基本保持不变.潜在活性磷对生物有效磷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4种生物有效磷中的3种(WSP、Olsen-P、AAP)均与其在a<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并且其对AAP形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推测,静态条件下,当上覆水中磷向底泥迁移时,首先会形成潜在活性磷和生物有效磷.  相似文献   
45.
建立并验证了腐植酸(HA)和芘结合常数(Koc)测定的荧光猝灭法,进而研究了重金属离子对HA和芘相互作用的影响,测定了重金属离子存在下HA和芘之间的Koc.结果表明:纯化后的HA是分子质量较小的部分,水溶性较高,具有羟基、羧基和碳氧键等极性基团;HA利用其分子中的羟基、羧基、碳氧键等基团和重金属离子产生络合作用,这种络合作用影响了HA的结构;随着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大,Koc遵循先增大,再减小,最后趋于不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46.
爆炸危险性场所作业静电安全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石油化工生产特点,对爆炸危险性场所作业中有关静电危害及安全防护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试图从流速控制、接地措施、静电消散技术、人体静电防护等方面提出一些较为具体、可行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47.
利用故障树分析(FTA)对汽车槽车装车过程中引起的闪燃着火事件进行了分析,针对中转油站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48.
炼化企业原油罐、成品油罐及污油罐定期清理过程,会产生大量罐底油泥。罐底油泥含油量大,处理成本高,环境危害严重,是炼化行业关注的重点。有效回收油分和降低处理成本是近几年罐底油泥处理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以调质-分离、化学法和生物法为主的罐底油泥处理技术及各技术对罐底油泥的处理现状,总结了3种处理方法存在的优缺点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黄土地区土壤对石油类污染物吸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室内静态实验 ,研究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行为。初步探讨了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黄土地区土壤中的吸附符合Henry吸附模式 ,吸附分配系数为 1 34 .0 7;黄土对石油类的吸附速度很快 ,1 0min内即可接近吸附平衡。水土比、温度、pH、TDS等对吸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0.
用不带电荷的极性淬灭剂丙烯酰胺和带电荷的I-离子、Cs 对川泽泻凝集素内源荧光进行淬灭研究,以揭示凝集素与小分子物质相互作用以及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的分布情况.天然川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凝集素在280nm和295nm波长下均显示λmax为328nm的荧光发射光谱,表明凝集素荧光生色基团位于相对疏水的环境中.中性淬灭剂丙烯酰胺对凝集素分子的荧光生色基团Tyr和Trp残基的可接近程度为96.81%,而对阴离子淬灭剂I-离子和阳离子淬灭剂Cs 离子的可接近程度分别为37.17%和21.96%.表明川泽泻凝集素荧光氨基酸残基主要位于分子内部的疏水核心.图3参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