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58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47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821.
As the biggest iron and steel producer in the world and one of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sector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low-carbon transition accompanied by remarkab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adjustment, in response to the macroeconomic climate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Many drivers of the CO2 emissions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ve been explored,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2 abatement,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expenditure,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governmental policies in China, have not been conjointly and empirically examined. We proposed a concise conceptual model and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investigate this crucial question.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echnological expenditu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2 emissions, and that investment expansion showed a negative impact on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t was also argued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a good economic situation favored CO2 abatement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hile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is industrial sector did not necessarily threaten economic growth.This shed light on the dispute over balancing emission cutting and economic growth.Regarding the policy aspects, the year 2000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for policy 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The subsequent command and control policie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O2 abatement.  相似文献   
822.
薄液膜下铝合金与不锈钢电偶腐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研究与不锈钢偶接时铝合金的腐蚀行为与机理。方法依据ASTM G149标准制备电偶试样,在循环盐雾箱中模拟薄液膜下2024铝合金与316L不锈钢之间的电偶腐蚀过程,分别在腐蚀6,12,18,24,30 d后取出试样,进行质量损失分析、截面与点蚀坑形貌分析、以及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偶接之后2024铝合金的质量损失量是非偶接条件下的将近10倍。偶接后2024铝合金在腐蚀6 d后就形成了约20μm厚的腐蚀产物层,且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产物层越来越致密,越来越厚。偶接后点蚀坑则主要在横向扩展,在纵深方向扩展较小。结论电偶作用不仅加速了铝合金的腐蚀,还改变了其腐蚀过程,而且这种作用在腐蚀的初期不明显,在腐蚀后期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23.
李国强  张超 《火灾科学》2012,21(2):51-57
介绍了火灾下有匀质防火层保护的钢构件温度计算的一维传热模型。给出了求解该模型的相关边界条件和假定,并给出求解该一维传热模型在不同边界条件下的解。通过分析三种典型防火材料保护下、截面系数不同的三种截面的升温,比较了由我国规范CECS200、欧洲规范、欧钢协标准、美国规范及其他学者推荐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并对照有限元结果,考察了不同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CECS200与国外规范给出的结果符合良好且略微偏高。通过计算典型截面在不同耐火极限要求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比较了各国规范的设计结果。结果显示,由不同规范推荐的公式计算得到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相差不大。CECS200计算的最小保护层厚度与国外规范一致,与欧洲规范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同。研究表明,在标准火灾环境中我国规范给出的方法合理有效且形式简单便于工程运用。  相似文献   
824.
近年来,随着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大力开发,油气集输管道的腐蚀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微生物腐蚀是导致管线服役失效的一大重要因素.建立快速有效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微生物腐蚀监测技术,可对腐蚀状态做出预判,为管道安全运作提供保障.针对这个问题,文中概述了微生物腐蚀机制,详细总结了各类微生物检测方法.从电化学角度出发,系统...  相似文献   
825.
南京某合金厂土壤铬污染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京某合金厂是以生产铬合金为主的重工业工厂,铬是其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本文通过系统取样和实验研究,结合对铬含量数据的数学处理,对该厂铬污染范围、强度、分布特征及其在土壤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评价和解释。结果显示,该厂铬污染叠加量已达背量含量的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囟为中心,范围达1.5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约为1.38km;有害铬主要以土壤吸咐状态存在(Fe-Mn氧化物态),其在铬总量中占比例较大(22.9%),对环境会有严重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826.
复杂地形下确定钢铁联合企业防护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现有钢铁联合企业防护距离确定方法均未考虑复杂地形情况的影响,给新建项目选址和现有企业的环境管理带来一些困难。利用AERMOD模式预测复杂地形案例,对现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更符合实际防护距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7.
以强碱(NaOH)溶液为浸取剂,采用碱浸法回收镀锌钢板废料中的锌,考察了不同因素(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碱浓度、添加剂)对锌浸出效果的影响,并对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浓度为250 g/L、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00 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锌的浸出率高达97.89%;添加NaNO_3可提高锌在碱液中的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从而加快镀锌钢板废料中锌的溶解,缩短反应时间;添加KMnO_4对反应速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828.
目的 确定高纯锌、钛以及铂等3种参比电极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差异,以及不同参比电极针对沉管的最佳使用位置。方法 以银/氯化银参比电极的监测电位数据为钢壳的实际电位基准,通过在不同区域设计安装电位传感器,持续监测沉管不同区域的钢壳电位,以及9个多月的波动情况。结果 高纯锌参比电极所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与钢壳实际电位数据接近,且环境介质的改变对其监测电位数值的影响不大,电位数据波动小。铂和钛参比电极在钢壳底面海泥/抛石耦合的服役环境下,其监测电位数据稳定,但是二者在海水中监测电位时,对环境介质中的溶解氧浓度、金属离子等氧化性介质较为敏感,极易受到氧化性介质的影响,导致测得的电位偏移剧烈。结论 高纯锌参比电极更适合应用于沉管侧面阴极保护电位的长期监测,铂和钛参比电极更适用于钢壳底部保护电位的长期测量。  相似文献   
829.
通过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温度、溶解氧、pH值等环境因素对X80管线钢在NS4溶液中腐蚀性的影响,并将三者对X80钢腐蚀速率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灰关联分析.动电位极化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S4溶液中溶解氧含量的减少,X80钢的腐蚀电流密度(icorr)降低,耐腐蚀性增加;随着溶液温度升高和溶液pH值降低,X80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增加,耐腐蚀性下降;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关联度的大小,环境因素对X80钢腐蚀速率影响大小的顺序为溶解氧、溶液pH值、温度.  相似文献   
830.
肖利萍  刘晓丹  刘喆 《化工环保》2012,40(4):411-417
研究了膨润土-钢渣复合吸附剂对模拟酸性矿山废水中Fe2+的吸附去除效果、Fe2+在吸附剂表面的赋存形态及其吸附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在处理含Fe2+模拟酸性矿山废水时,不仅能释放碱性物质中和酸,且发生了吸附-聚沉协同作用;Fe2+可与膨润土发生晶格置换,还可通过静电吸附作用形成硅酸盐类矿物相,还有一部分通过配合作用生成多金属氧化物,最后一类是通过化学沉淀作用生成的 Fe(OH)2或Fe(OH)3受热分解而形成Fe2O3;被吸附的Fe2+中98.62%以残渣态形式存在于复合吸附剂中;复合吸附剂对Fe2+的吸附行为符合BET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