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0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55篇
综合类   331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用分离获得的嗜热厌氧纤维素降解细菌 Clostridium sp . E V A4 菌株进行了直接转化纤维素产生乙醇的动力学、发酵最适条件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结果表明, E V A4 菌株在p H6 .2 ~8 .9 ,θ45 ℃~60 ℃的范围内能直接转化纤维素滤纸产生乙醇,最适p H 为7 .5 ~8 .0 ,最适θ为55 ~60 ℃. E V A4 菌株能利用纤维素滤纸,纤维素粉 Whatman C F I I,微晶纤维素,纤维素粉 M N300 和未经处理的玉米秆芯,甘蔗渣,水稻秸秆产生乙醇.乙醇浓度 ,纤维素降解率和培养基还原糖浓度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大.不同的纤维素材料、p H、θ、底物浓度、酵母粉含量、振荡、培养气相、外加 O2 和乙醇等条件均能影响 E V A4 菌株转化纤维素为乙醇的能力.最适条件下 E V A4 菌株利用1 % 纤维素滤纸培养120 h 产乙醇浓度为1 123 mg/ L,纤维素降解率为59 %  相似文献   
602.
As the area covered by human-modified environments grows, it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responses of communities to the novel habitats created, especially for sensitive and threatened taxa. We aimed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ajor 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hat shape the assemblage of amphibian and reptile communities to forest modifications. To this end, we compiled a global data set of amphibian and reptile surveys in natural, disturbed (burned, logged), and transformed (monocultures, polyspecific plantations) forest communities to assess the richness, phylogenetic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ose communities, as well as the morphological disparity among taxa between natural and modified forest habitats. Forest transformations led to a diversity reduction of 15.46% relative to the statistically nonsignificant effect of disturbances. Transformations also led to a community composition that was 39.4% dissimilar to that on natural forests, compared with 16.1% difference in disturbances. Modifications did not affect the morphological disparity of communities (p = 0.167 and 0.744), and we found little evidence of taxon-specific responses to anthropic impacts. Monocultures and polyspecific plantations detrimentally affected the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both amphibian and reptile communities and altered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shaping these communities, whereas forests with lower impact disturbances might, to some extent, serve as reservoirs of species. Although different mechanisms might buffer the collapse of herpetological communities, preserving remaining natural forests is necessary for conserving communities in the face of future anthropic pressures.  相似文献   
603.
传统培养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的蛋白胨纤维素(PCS)培养基成本较高,其主要成本来源于氮源——蛋白胨和酵母粉,限制了复合菌系的规模化应用.为解决此问题,从对木薯渣降解复合菌系RXS生长、产酶及底物降解的影响3个方面比较了胰蛋白胨/酵母粉及8种廉价氮源.结果表明,比较适宜的廉价氮源为鱼粉和玉米浆.接着探究了二者的复配比例对RXS的影响,并获得一种廉价培养基.考虑到为调节pH值和促进产酶添加的试剂对甲烷菌的毒害作用,以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以调节pH值,并比较了RXS在廉价培养基和PCS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效果.最终所得廉价培养基组成为木薯渣10 g/L、滤纸5 g/L、鱼粉4 g/L、玉米浆3.5 g/L,高温厌氧消化出水作为配料水.经成本核算,廉价培养基的成本仅为PCS培养基的1/6.并且复合菌系在廉价培养基上对木薯渣的降解率较PCS培养基提高了约37%.就工业化生产而言,该培养基不仅显示了对木质纤维素物质较好的降解效果,还节约了成本和减少了水的用量.  相似文献   
604.
人工湿地不同基质对氨氮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量氮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氮的去除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其中人工湿地中基质对氨氮的去除是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重要途径。通过基质氨氮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以及基质饱和吸附后氨氮解吸实验,研究沸石、红泥、水洗砂、炉渣4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氨氮的效果,评价其饱和吸附后氨氮解吸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风险及基质去除氨氮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4种基质对氨氮的吸附量顺序依次为沸石〉红泥〉炉渣〉水洗砂;沸石去除氨氮的途径以离子交换为主,物理吸附作用很小;炉渣的离子交换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效果相当。从氨氮的解吸率来看,沸石的解吸率最小,红泥次之,炉渣和水洗砂的解吸率较大。综合评价,沸石更适合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去除氨氮的基质。  相似文献   
605.
606.
论述了冶金行业除尘系统中通过对大功率电机进行调速达到节能目的的可行性,列举了在冶金除尘系统中采用高压变频器调速的优势,并与其它调速方式进行了比较.给出了高压变频器的组成结构,对高压变频器的控制进行了描述,对高压变频器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607.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相似文献   
608.
酶底物法检测地表水粪便污染的适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酶底物法检测地表水粪便污染的适用性,采用酶底物法与多管发酵法同步检测了长江南京段、秦淮河、玄武湖等水中大肠菌群。结果显示:在多数情况下,酶底物法检测结果略低于多管发酵法,两种方法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多管发酵法相比,酶底物法检测粪便污染特异性强、时间周期短、二次污染小、简便快速,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9.
用标准菌株对比了酶底物法和多管发酵法及快速纸片法,监测分析了分组环境水样中的大肠菌群。结果表明,酶底物法操作快速、简单、结果稳定、无二次污染,能满足水质监测和应急监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