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6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136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382篇
综合类   431篇
基础理论   91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ABSTRACT: Whil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standard error of estimate are frequently used when comparing models of seasonal water yield, the following criteria may be more important in selecting one model from among several alternatives: rationality of the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esidual errors, and the correctness of indicators of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predictor variables. These criteria were used to compare seasonal water yield models that were calibrated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stepwise regression, principal components regression, polynomial regression using a principal components rotation, and constrained pattern search. Hydrologic data from the Upper Sevier River basin in southern Utah were used to illustrat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cess. The prediction equations used the April-July streamflow volume as the criterion variable.  相似文献   
132.
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从总体上揭示这些事件的发生规律及其对城市水源地和供水安全的危害.采用文献检索方法,通过对1985-2005年<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报刊和网络的检索,从发生日期、地点、污染物种类、事件简况4个方面统计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经整理和筛选后共列出102起.这些突发污染事件的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总体上呈数量逐年增多,危害增大的趋势;2)化学品和污水是主要污染物;3)河道交通事故和工厂泄漏事故是主要风险源;4)突发污染事件一般都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但缺乏相应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应急部门;5)3个典型突发污染事件造成重大经济社会损失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凸现了构建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应急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3.
从开采方法、土地复垦与综合治理、经济和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采矿对土地资源的破坏,治理好矿区土地资源,保护好耕地,实现粮食产需总量的大体平衡。“保护粮食安全”关键是抓好耕地保护,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考虑矿业经济发展与矿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矿业“绿色开采”的道路,研究有利于矿区耕地保护的采矿新技术,使资源开发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对煤矸石和粉煤灰进行充分利用、防治水体受到污染、采用先进的土地复垦技术对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进行治理,把土地复垦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起来,为粮食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4.
废水污染物总量监测中采样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武江  连兵  李珉 《干旱环境监测》2004,18(4):238-240,249
通过对21家有代表性的废水污染源进行现场采样、排放曲线分析、采样频率优化的研究,确定总量监测中采样频率优化结果,为污染源总量控制监测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5.
应急照明是现代建筑安全保障的重要设施之一,它同人身安全和建筑物安全紧密相关。根据建筑电气设计规范对应急照明的具体规定,对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做了进一步探讨和归纳总结,并结合具体问题对应急照明设置场所、供电时间、电源供电方式、控制方式、施工设计及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应急照明的设计和实践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36.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沿用“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廊道提取”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模式,选取粮食供给、产水量、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和生境维持5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指标,以及人口密度、地均GDP和土地利用程度3项生态系统服务需求指标,综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2方面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利用夜间灯光强度进行基本阻力面修正,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进行生态廊道提取,构建出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新区生态源地总面积约48433 km2,占新区土地总面积的313%,主要分布于新区西北部旱地和东南部水域;新区生态阻力系数空间分布较为破碎,大部分区域阻力值较低,间或分布高阻力值;新区生态廊道总长度18586 km,呈“Y”字型沿建设用地和水系分布,所处地类主要为旱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可为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7.
分析2010—2017年北京市三类典型废弃物焚烧源的废气二NFDA1英排放监测数据,计算排放因子和排放量,评估减排政策成效,并分析不同排放源达标排放时同类物分布特征异同和变化规律,探讨影响排放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 5家焚烧源平均排放浓度为 0.008~0.069 ng/m3(以TEQ计,下同),废气二NFDA1英排放因子为 0.027~1.7 μg/t,2016年向空气中排放的二NFDA1英量为 0.002 5~0.058 g;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源的低、高氯代同类物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分别为接近于 0.5、大于0.5和小于0.5,危险废物焚烧源的 ∑PCDFs、∑PCDDs质量分数比的平均值大于2; 123478-HxCDF和123678-HxCDF质量浓度接近且线性相关,具有相近的生成机理和去除效率; I-TEQ变化趋势与∑PCDFs质量分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活性炭喷射和布袋除尘的去除效率是影响二NFDA1英排放的重要因素之一;危险废物焚烧源HWI1随运行时间增加排放浓度增加,而及时更换烟道管壁有助于消除“记忆效应”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8.
The increasing use and subsequent accumulation of polystyrene containers has triggered a substantial environmental problem.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using varied percentages of solid waste polystyrene disposable food dishes in the production of lightweight concrete samples with 350 kilograms per cubic meter (kg/m3) of cement and a density of 1,300 kg/m3. The polystyrene disposable dishes were ground into beads of 0–3 millimeters (mm) and 3–6 mm in size. Fir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ype II Portland cement, polystyrene, and aggregates were examined.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using ASTM International and 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standards were tested: slump, compressive strength, ability to resist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and resistance of concrete to rapid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s.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alytical techniques were also used. The slump of samples varied between 40 and 70 mm and was not dependent on either the polystyrene percentage or the size of the polystyrene beads in the concrete samples (p‐value > .05).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samples after 90 days of curing, and using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polystyrene, varied between 96 and 113 kilograms per square centimeter (kg/cm2). The resistance of the samples to the freezing and thawing cycle and chloride ion penetration were affected unfavorably by the presence of the polystyrene. The SEM technique indicated that concrete samples containing 15% and 25% polystyrene had denser crystals and less void than concrete samples with 40% and 55% polystyrene.  相似文献   
139.
为了研究煤层钻屑粒度随钻进深度分布规律,选取具有冲击危险性的平煤八矿己15煤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钻屑量测试和孔口瓦斯浓度监测,通过筛分实验煤样并应用Rosin Rammler分布模型,探究了钻屑粒度和钻屑量大小随孔深变化关系,分析不同点钻屑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于0.075 mm钻屑粒度分布随孔深变化与钻屑量变化规律相吻合;不同钻孔随深度变化分别对应不同Rosin Rammler分布函数,随着应力过渡越平缓,粒径分布宽度系数n值越小,煤体应力越大粒径相关系数D越大;不同范围钻屑粒度占比大小也会影响钻屑量大小;在钻屑量较大时,孔口瓦斯体积分数会出现增高现象。通过对钻屑粒度分布规律分析,更好地了解深部煤体应力分布,有助于冲击危险的预警。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提高管网地震监测点布局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基于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和动态分级法,提出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的动态分级优化布局模型。首先,利用管网微观水力计算模型计算管段流量的影响系数,构建管段的影响系数矩阵,并利用信息熵确定管段权重;其次,标准化处理影响系数矩阵,通过聚类迭代提出供水管网地震流量监测点优化布局的动态分级方法,对供水管网震后流量监测点进行优化布置分级评定;最后,根据工程实例进行方法实践,结果表明:供水管网中的管线分类较为科学合理,地震监测点在供水管网上分布也比较均匀,而且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保障了震时管网的监控效果和日常建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