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9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曾芳 《环境工程》2005,23(6):74-75
火电厂污水水质和水量变化较大,絮凝剂和助凝剂投药量准确与否决定去除效率和运行成本,本研究针对火电厂实际运行情况,通过静态和动态实验,比较去除效率。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找到最佳投药量,为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2.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过程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陆地生态系统净第一性生产力的模拟已从统计模型发展到过程模型时代。过程模型从机理上对植物的生物物理过程以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和模拟,理论框架完整,结构严谨。论文从植物器官、个体、冠层、景观以及区域等不同尺度对过程模型进行分析。近年来,由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使得遥感过程模型融合了遥感及时、准确、宏观、多尺度的优势而成为当前生产力模型的主攻方向。遥感过程模型可实现生态系统NPP的及时模拟和动态监测,便捷、准确地反映NPP的时空变化格局。而在NPP建模过程中,尺度转换是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同尺度模型间扩展时,需要采取相应的数学手段进行尺度转换,同时遥感和GIS技术提供了尺度转换的有力工具。综观我国NPP研究的发展,起步晚、发展快是其特点。虽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过程模型的建模方面还很不足,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
空气污染问题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调整是缓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探究产业结构调整对于空气污染问题的改善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为双重目标,以投入产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一般的具有政策权重的产业结构双目标优化模型。模型目标中的权重体现了政策对两个目标的倾向性需求。给定了某种政策权重,就能根据优化模型计算出最优的产业结构。进一步,我们以SO 2的排放量作为环保指标,以GDP作为经济指标,利用上述模型,依据实际数据,在不同政策权重下,对北京市2017年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模拟测算,从而给出了与之对应的北京市最优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特别地,选择了其中三种政策倾向力度,即经济增长偏向性政策、中性政策、环境保护偏向性政策方案,分别给出了最优产业结构方案的数量结果和两个目标的值。我们注意到,2017年的实际值与2016年的实际值相比,2017年的污染物SO 2的排放量大幅减少,且GDP也有所增加,这表明了政府部门的政策相对有效。但是,我们计算出的三种最优化的产业结构对应的两个目标值均优于2017年实际值。事实上,对于经济偏向性政策,最优化的产业结构使得GDP的数量上升更多,而SO 2的排放量也减少了不少;即使是采用环保偏向性政策,不仅使污染物SO 2的排放量更少,而且使GDP的数量仍然高于2017年的实际值。这说明本文提出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环境保护是一个可行的、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4.
CH4 concentrations in both the surface and bottom waters of Jiaozhou Bay were determined during four surveys in 2003, which showed variability with both seasons and tidal cycles. Atmospheric fluxes of CH4 in Jiaozhou Bay showed obvious season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with the highest values occurring in summer and the lowest in winter. The annual emission of CH4 from Jiaozhou Bay was estimated to be . CH4 in the water column of Jiaozhou Bay was found to come from several land-sources including riverine water input, sewage water input and groundwater input.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in distributions and atmospheric fluxes of CH4 in Jiaozhou Bay was influenced mainly by the input of polluted river waters and the sewage effluents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which highlights the effects of human impacts on CH4 emission rates.  相似文献   
75.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ynamics of insular populations of terrestrial animals was performed. The stability of insular popula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r viability and the type of dyn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6.
长江流域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探讨长江流域中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应用碱性氧化铜分解-气相色谱检测法对长江流域的典型植物和土壤样品中的木质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植物具有较宽的C/V和S/V范围,可以区分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湿生和非湿生植物;长江流域土壤则呈现出中下游地区较上游地区有机碳中木质素含量较高且降解程度较小的趋势,南北支流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南支土壤中有机碳含量(OC)较高、碳同位素比值δ13C较高且木质素含量较高.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长江流域的植物和土壤的木质素特征具有明显的流域自身特征,这些特征为探讨陆源有机物自长江向东海陆架输送和埋藏等科学问题提供更可靠和更丰富细致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77.
根据黄河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对黄河三门峡库区段水污染物允许排污总量进行计算,在此基础上采用黑箱模型,建立了区域排污与控制河段目标总量之间的输入响应关系,并根据允许入黄量确定对各污染源的排污控制要求,为实施区域环境总量控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8.
一台气相色谱仪同时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排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气相色谱仪进样、分析气路和阀驱动系统的改造 ,同一台色谱仪可以同时检测空气样品中的CO2 、CH4和N2 O。测试结果表明 ,仪器的灵敏度、分辨率和精密度均很高 ,线性范围符合要求 ;仪器系统能够在野外实验室长期稳定运转 ,可方便用于测定陆地生态系统CO2 、CH4和N2 O排放 ,能快速、准确、可靠地获取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9.
超声破解污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超声破解是促进污泥快速厌氧消化的一项新技术,不仅超声波参数直接影响污泥破解效果,而且污泥性质和辅助条件也影响污泥破解效果.以污泥溶解性化学需氧量增加值(SCOD )和污泥破解度(DDSCOD)为评价参数,通过超声破解不同性质污泥试验,得出污泥的初始温度、pH值和污泥浓度等参数对污泥破解效果起重要作用.增加搅拌和曝气辅助条件破解污泥的试验,得出间歇搅拌和曝气能增强污泥超声破解效果.  相似文献   
80.
集约化农区经济发展对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而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是当中最活跃的部分,与人类利用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文章选取黄淮海平原的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曲周县和黄土高原的山西省兴县的446个耕作层土壤20世纪80年代和2000年的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当地的社会经济、投入产出资料,结果表明:20年来,不同区域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空间变异,但是其空间分布格局并未发生变化;对土地的集约利用并未造成土壤有机碳含量的降低,相反,各区域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增加。结合相应的农户调查和统计资料,发现区域经济发展强烈地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储量发生变化。无论自然条件优劣,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何种阶段,经济的发展都能够促使农户增加对土地的投入,经济发达地区有充足的资金和市场保障,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会增加对土地的投入;经济落后地区追求作物高产,促使土地投入也不断增加;使得作物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获得提高,促使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