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653篇
安全科学   89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90篇
综合类   931篇
基础理论   229篇
污染及防治   228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8 毫秒
991.
通过对照实验,研究了净循环系统中A系列药剂缓蚀、阻垢的效果,以及循环系统中加入A、B两系列药剂对缓蚀、阻垢的影响,说明了在B系列药剂存在的循环系统中加入A系列药剂,其缓蚀、阻垢效果基本上不产生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某住宅楼裂缝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采取的措施,避免此类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3.
利用联醇装置废催化剂生产氯化亚铜和氧化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晏华中 《化工环保》2000,20(2):36-38
叙述了用化肥厂联产甲醇装置的废催化剂生产氯化亚铜和氧化锌的原理、工艺流程和工艺条件,氯化亚铜和氧化锌的收率分别达到95%和92%.  相似文献   
994.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人工混交林改土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沙棘人工混交林的改土效应,实验采用国家标准森林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棘人工混交林增强了土壤稳定性,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良好的改土效应。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比油松纯林提高了20.8%,而表征土壤团聚体稳定程度的破坏率却比油松纯林低40.76%;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分别较油松林低5.9%和15.1%,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高12.16%和16.9%,持水量和含水量高13.6%和5.9%;有机质、全N、P2O5、速效P、速效K较油松纯林分别增长了10.5%、22.6%、20.2%、25.4%和12.6%;林内蛋白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分别比纯林平均提高了17.5%、89.6%、2.9%、39.1%;沙棘-油松混交林改土效果优于沙棘-侧柏混交林;随着林龄增加,改土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995.
旱地农田温室气体净排放(以全球增温潜势表示)主要取决于土壤固碳速率和氧化亚氮(N2O)排放量.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综合分析2010~2017年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2014~2017年N2O排放通量的观测结果,定量评价秸秆还田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农田土壤固碳速率、N2O年排放量和全球增温潜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固固共混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固固共混法,制备具有不同铝浓度和碱化度(B)的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剂.实验结果表明,在高铝浓度下可制备出较高含量Alb的PAC,制备条件对PAC中Alb的含量影响很大.B值的升高可以提高PAC中Alb的含量,但铝浓度的提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则会降低产品中Alb的含量.反应温度为80℃左右时可制备出高Alb含量的PAC.加药时间和熟化时间对制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7.
CuO和Cu(Ⅱ)催化臭氧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皮运正  王建龙  吴迪 《环境化学》2005,24(2):197-199
以乙二酸为实验对象,研究了CuO/Al_2O_3和Cu(II)对臭氧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低pH条件下,CuO/Al2O3有较强的催化臭氧氧化能力,可以将乙二酸的去除率提高约15%而在中性条件下,20g·l-1CuO/Al2O3的催化效果有限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强烈抑制臭氧氧化乙二酸以及CuO/Al2O3的催化作用与CuO/Al2O3相比,Cu(II)离子有更强的催化臭氧氧化乙二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998.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其农业生产所排放的CH4和N2O,早已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在分析总结现有的野外观测结果的基础上,验证了估算区域痕量气体排放量的生物地球化学模型DNDC,估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CH4和N2O排放量分别为1.69(1.29~2.09)Tg·a-1和0.019(0.014~0.024)Tg·a-1,分别占全国农田CH4和N2O排放量的16.7%和6.1%.  相似文献   
999.
Dehalogenation of chlorinated aliphatic contaminants at the surface of zero-valent iron metal (Fe0) is mediated by the thin film of iron (hydr)oxides found on Fe0 unde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o evaluate the role this oxide film plays in the reduction of chlorinated methanes, 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 degradation by Fe0 was studi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anions, ligands, and initial CCl4 concentrations ([P]o). Over the range of conditions examined in these batch experiments, the reaction kinetics could be characterized by surface-area-normalized rate constants that were pseudo-first order for CCl4 disappearance (kCCl4), and zero order for the appearance of dissolved Fe2+ (kFe2+). The rate of dechlorination exhibits saturation kinetics with respect to [P]o, suggesting that CCl4 is transformed at a limited number of reactive surface sites. Because oxidation of Fe0 by CCl4 is the major corrosion reaction in these systems, kFe2+ also approaches a limiting value at high CCl4 concentrations. The adsorption of borate strongly inhibited reduction of CCl4, but a concomitant addition of chloride partially offset this effect by destabilizing the film. Redox active ligands (catechol and ascorbate), and those that are not redox active (EDTA and acetate), all decreased kCCl4 (and kFe2+). Thus, it appears that the relatively strong complexation of these ligands at the oxide–electrolyte interface blocks the sites where weak interactions with the metal oxide lead to dehalogenation of chlorinated aliphatic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000.
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生物效应灯模拟自然光源 ,研究氯化亚铜水解法制备的超细颗粒Cu2 O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 ,1 1 2mg·l- 1 ,2 2 4mg·l- 1 和 44 8mg·l- 1 对硝基苯酚 1 0h的降解率均达到 90 % ,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且 7次重复使用试验显示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比硼氢化钠法制备的催化剂明显延长 ,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对苯醌与对苯二酚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