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40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192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5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丁鹏  张敏  谢忠雷  杜尧国 《环境工程》2012,30(5):140-143
采用微乳法制备了镍、铋复合氧化物纳米粒子,以XRD、TG-DTA、XPS及紫外-可见光谱仪对合成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对其气-固复相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i和Bi都显+3价,XRD曲线上分别出现Ni2O3和Bi2O3的特征衍射峰,制备样品是Ni2O3与Bi2O3复合氧化物,对于单一Bi2O3,制备的复合氧化物由于Ni2O3具有较强的电子富集能力,能够快速地传递光照射产生的电子,导致光生电子与空穴分离效率大大提高,促进了氧化反应,显示出了较好的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62.
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中华新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态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TEX污染物对中华新米虾的单一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在单一毒性试验中,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96h LC50分别为13.8,10.4,11.3mg/L,毒性大小顺序为乙苯>二甲苯>甲苯.基于等毒性溶液法(ETS)分析了TEX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甲苯-乙苯、乙苯-二甲苯与甲苯-二甲苯按不同毒性单位比(4:1,3:2,2:3,1:4)组成的二元混合物对中华新米虾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基于毒性单位法(TU)和混合毒性指数法(MTI)研究了甲苯-乙苯-二甲苯按浓度比1:1:1和毒性单位比1:1:1所组成的三元混合物对中华新米虾的联合毒性,96h LC50分别为11.6,10.7mg/L,毒性大小与3种苯系物单独作用相当.当暴露时间为48h时,联合毒性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而暴露时间为96h时,联合毒性作用为协同作用,即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甲苯-乙苯-二甲苯组成的三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从部分相加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但是协同作用均不明显,非常接近于相加作用.因此,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联合毒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63.
Phys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PBPK) models were developed in order to translate external concentrations into internal dose estimates, but most PBPK models were developed for younger adults. A set of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for ages 65, 75, and 85 of both genders were developed and were used with previously established human PBPK models of exposure to toluene and perchloroethylene (PERC)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internal dose changes with increasing age. The predicted compartmental concentrations of toluene and PERC for aged adults were lower than predicted concentrations for younger adults, and this suggests that body composition changes with aging do not increase internal doses of inhaled toxicants alone after acute exposure. Hence, susceptibility to either toxicant was not expected to increase solely based on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ging. Predictions for a metabolite of PERC, however, were similar in magnitude across ages, which may lead to enhanced susceptibility if metabolic capacity changes with aging.  相似文献   
164.
为探究甲苯在非均质毛细带中的迁移规律及环境要素响应,采用一维土柱淋滤分层监测实验,模拟瞬时释放情境下甲苯从包气带进入毛细带到达含水层的迁移过程,同步监测pH值、DO、ORP等环境要素随甲苯迁移的变化规律,利用Pearson方法识别各环境要素与甲苯迁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甲苯在毛细带中迁移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重力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65.
用甲苯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代表物质,建立了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对电子束辐照甲苯的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有效地降解甲笨,其降解率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同时,甲苯降解过程中也会生成部分有毒有害物质。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为0.02mg/L,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1000mg/L,相关系数为0.9998,活性炭吸附、解吸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66.
以TiO2(P25)为催化剂,研究了玻璃平板反应器在室内典型冬季工况紫外光催化降解甲苯的特性。甲苯的初试浓度为0~14mg/m3。实验发现,随着浓度的增大,甲苯的降解速率先增加,在达到一个最大值后急剧减小。一个考虑了催化剂钝化的动力学模型能很好的解释这种现象。文章提出了钝化区、最大反应速率、抑止浓度等概念,对光催化型净化器的设计与选用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7.
微乳液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ween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增溶试剂,增溶吸收难溶有机物甲苯。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增溶效果显著,甲苯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增溶曲线在CMC处出现折点;微乳液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挥发性有机物甲苯的增溶能力更强,增溶比更大;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能力,其规律为:正丁胺正丁醇正丁酸;温度对微乳液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且低温条件更有利于增溶吸收挥发性有机物甲苯。非离子型微乳液是一种良好的增效试剂,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8.
目的评估采样和检测过程各操作步骤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先根据测定方法建立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然后逐一对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计算。结果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Bs)=0.030、ur(A-A0)=0.016、ur(V0)=0.029、ur(VL)=0.010,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C)=0.046。结论本法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采样流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和色谱检测的峰面积。  相似文献   
169.
刘玉龙  夏凡  刘菲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10,31(7):1526-1532
地下水中挥发性氯代烃和石油烃类(主要为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总称为BTEX)混合污染羽可用铁渗透反应格栅(Fe0-PRB)联合厌氧生物降解技术修复;在设计上游Fe0-PRB时,需考虑BTEX存在下是否需增加其厚度.采用柱实验方法研究了苯和甲苯在粒状铁反应系统中吸附平衡后,对粒状铁去除三氯乙烯(TCE)长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苯或甲苯(浓度各1~2mg·L-1左右)存在时,TCE(2mg·L-1左右)的去除仍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苯和甲苯的存在分别使TCE的去除速率平均降低约15.1%和18.5%,而使cis-1,2-DCE的去除速率各提高约4.5%和42.8%.在Fe0-PRB的长期运行中,矿物沉淀的积累仍是影响TCE还原脱氯的主要因素,苯或甲苯对TCE还原脱氯的抑制仅表现在运行初期;无论有无苯和甲苯,TCE的氯代中间产物种类皆相同,其中以顺式二氯乙烯(cis-1,2-DCE)为主,并且各柱中cis-1,2-DCE均首先穿透,出水浓度为2~75μg·L-1,需以cis-1,2-DCE的水力停留时间来确定Fe0-PRB的厚度,因此在设计上游Fe0-PRB时,若仅考虑TCE的修复目标,不考虑cis-1,2-DCE对下游BTEX生物降解的影响,则不需增加Fe0-PRB厚度.  相似文献   
170.
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联合工艺处理甲苯硝化废水,探讨了溶液pH值、铁炭投加量、铁炭比例、H2O2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硝化废水的影响规律,获得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硝化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废水pH在3左右,铁炭投加量为0.6 g/L,Fe/C质量比为4∶1,反应时间为1.5h,微电解后H2O2投加量为20 ml/L,反应时间为1 h。硝化废水经微电解-Fenton氧化处理后,COD由29 146mg/L降至6 477 mg/L,COD去除率达77.8%,BOD5/COD由0提高到0.37左右,废水可生化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