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3篇
环保管理   550篇
综合类   282篇
基础理论   6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69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空间规划是支撑旅游地发展规划的核心章节,目前主要依靠规划者经验判断,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方面的信息数据支持。论文将GIS格网化与旅游资源评价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资源单体采集、旅游资源格网化及其空间分析方法,并融合旅游资源群评价模型、旅游功能区识别模型、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识别模型予以支撑,形成了标准化的旅游资源采集、评价到空间识别的集成技术方法;并以青岛市为例,识别出了旅游资源集群及其发展潜力、旅游功能区和空间拓展轴线,确立了“一心、一带、三轴、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论文初步探讨了GIS格网化空间分析方法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应用,能够补充传统定性评价方法客观性不足的缺陷,实现复杂旅游资源数据的单体评价、旅游资源集群评价、旅游功能区识别、旅游线路和空间发展轴线优选的系列化分析技术路线,可为延伸旅游规划深度、提高规划精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2.
目前国内关于旅游体验对环境态度和行为影响的纵向追踪研究较为缺乏。论文以自然旅游地黄山为案例地,通过纵向调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批次旅游者游前、游后以及3个月后的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研究发现:1)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态度基本没有影响。2)旅游体验对旅游者环境行为存在显著影响。短期影响表现为:特定地点环境责任行为中的教育、身体和法律行动显著改善,一般环境责任行为中教育、消费、说服、身体和法律行动显著改善;长期影响表现为:特定地点环境责任行为中的教育、消费、身体行动和一般环境责任行为中的消费、身体、法律行动显著改善。环境行为的改变主要是通过旅游体验中的认知和情感刺激引起的,包括预期愧疚、集体自豪感、环境知识、负面后果认知、自我效能、环境解说等因素。文章最后讨论了管理意义和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103.
基于空间聚类分析的中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是考量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指标,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有效测度和分析是实现旅游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采用“自下而上”法核算2001—2015年我国旅游业能源消耗量与碳排放量(不含港澳台及西藏自治区数据,下同);继而运用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对旅游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度,并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揭示其空间特征;最后采用Malmquist指数(MI)评估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趋势.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我国旅游业总体碳排放效率较低,平均水平为60%;各年度达到最佳生产前沿面(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值为1)的省(市、自治区)(简称“省区”)数量较少,绝大多数省区的碳排放效率具有较大改善空间;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水平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东、中、西部地区的效率存在梯度差,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②Moran's I指数和LISA聚类图显示,各省区旅游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地理聚集特征,形成“高—高”型与“低—低”型聚集区,空间联动格局尚未形成.③2001—2015年MI均在1以上(2004年除外),且总体平均值高达1.195,体现出持续改善的态势;各省区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双重贡献,其中,技术进步是促进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贡献因素.研究显示,我国旅游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但整体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各省区在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同时,要注重全局空间联动格局的形成,最终实现低碳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公路网络的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论文运用GIS软件,定量分析了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可达性。通过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旅游景点资源的可达性较好,整个区域的平均可达性时间为25.89 min,景点的可达性在30 min以内的区域达到了69.79%,可达性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人文景点可达性好的区域相对于自然景点更加集中。并以县域为统计单元,分析了所有景点、人文景点、自然景点三种类型的空间关联情况,均呈弱集聚格局,可达性热点区域的分布都表现为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结构,冷点区域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围地区。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景点可达性的因素归纳为4个,即:旅游景点分布、路网结构的地区差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05.
Based on the elements of social exchange and organizational justice theories, a conceptual model and associated hypotheses were formulat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governmental fairness (i.e., distributive, procedural, 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dimensions), social capital (i.e., cognitive and structural dimensions), and support for govern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496 residents in four Korean cities: Busan, Gyeongju, Pohang, and Ulsan. Empirical testing resulted in support for multiple hypotheses. More specifically, cognitive social capital wa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distributive, interpersonal, and informational fairness. Structural social capital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distributive and informational fairness. Subsequently, two dimensions of social capital positively influenced two types of support. Overall,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terplay of governmental fairness and social capital is important in influencing residents’ support for government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6.
庐山旅游景区环境保护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庐山风景秀美、人文历史丰富,伴随着庐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庐山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游客关于庐山旅游景区环境的看法,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水、空气、固体垃圾的污染现状,提出了改善庐山旅游环境质量的举措,将为庐山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旅游对峨眉山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游人数目的增加,峨眉山的生态环境正受到严重损害,大气中SO2浓度局部超标,NOx浓度日益上升,雨,雾和土壤普遍酸化,高山区主要风景林冷杉衰亡严重。旅游 散地的危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本文提出了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方针,增加旅游容量,合理分流游人;介导以电代煤,生活污水,固体废物集中处理。  相似文献   
108.
发展中国工业旅游的思考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工业旅游在中国正逐渐兴起,工业已成为旅游开发的对象之一。本文阐述了工业旅游这一新概念,系统总结了工业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探讨了我国工业旅游的基本模式及其发展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09.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6):374-375,378
本文分析了皖南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提出了组建皖南生态旅游开发联合体,加强区域旅游形象建议和宣传促销工作,精心设计生态旅游路线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介绍了生态旅游的特点,探讨了开发生态旅游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