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125篇
  国内免费   323篇
安全科学   129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811篇
综合类   1182篇
基础理论   401篇
污染及防治   73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365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68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9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低影响开发(LID)的工程措施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是一种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低影响开发对径流水文水质的作用效果不仅受到降雨强度、降雨时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各种工程措施的材料、结构与组成的影响。文章总结了这些因素对低影响开发技术作用效果的影响,归纳低影响开发技术的现存问题,提出改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一些措施,可为低影响开发的应用与普及提供参考,从而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和城市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92.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倩  徐海云 《环境工程》2012,30(2):79-81,89
综述了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世界垃圾焚烧厂的分布,对德国、日本、美国的焚烧处理状况作了统计和说明,同时分析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最后提出了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93.
曹阳 《环境工程》2012,(Z2):280-282
重点介绍了冶金企业包括瓦斯泥、瓦斯灰、转炉泥、选矿废渣、高炉矿渣、转炉钢渣在内的固体废弃物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并对其有效元素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4.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类型地域,伴随着剧烈的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以厦门市集美区为例分析了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演变规律,发现1987-2007年间研究区土地利用强度持续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增加,农用地和淡水水域面积减少。矩阵转移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未利用地、农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由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化而来,农用地是城市化过程中最容易受到侵占的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变化与非农业人口、总GDP,第二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利用外资、房地产投资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建设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农用地面积变化与非农人口、总GDP、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集美半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包括城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政策、经济结构调整、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  相似文献   
995.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海域使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海域使用现状水平综合评分分为大于1、0.8~1和小于0.8三个区间段,其中,综合分值大于1的为进一步提高海域集约节约程度和综合效益的区域,综合得分在0.8~1之间的为今后重点发展区域,综合评价得分小于0.8为保护和谨慎开发的区域。最后文章指出,海洋开发利用应该遵从开发与保护并重、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原则,通过合理配置海洋空间资源,提高海域使用效益,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6.
“飞-停”比对飞机使用寿命消耗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飞行小时寿命和日历寿命指标确定了飞机的基准"飞-停"比,从"飞-停"比和使用寿命消耗的角度出发,首次对飞机使用效能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初步建立了飞机使用效能定量评估方法。按照该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能够判断飞机使用寿命的消耗情况、预测飞机使用寿命的到寿状态。以某系列飞机为例,对其使用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飞-停"比对飞机使用寿命消耗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97.
主要对低频噪声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并相应提出了有关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一级水生态分区辽河流域景观格局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辽河流域四个一级水生态分区为研究区,基于1990、2000、2005年TM影像,应用GIS技术,采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方法,对辽河流域1990~2000年和2000~2005年期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0年间水生态Ⅰ区耕地减少显著,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而2000~2005年间草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减少的草地主要转变为耕地;1990~2000年间水生态Ⅱ区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草地和林地,2000~2005期间耕地大幅度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1990到2000年间水生态Ⅲ区耕地面积大幅减少,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2000~2005年大量林地转变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水生态Ⅳ区包括浑河和太子河流域,其中浑河流域在1990~2000年时期景观格局的变化类型主要是由耕地转变为林地和建设用地,太子河流域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2000~2005年时期浑太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类型主要由减少的林地流向耕地。景观指数分析得到辽河流域景观变化的总体趋势是:形状更加复杂,异质性增加,破碎化程度加剧,尤其以建设用地的破碎度最高,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Ⅰ区和Ⅱ区景观连通性和聚合度在1990~2005年时期呈上升趋势,而在Ⅲ区和Ⅳ区在2000年景观结合度和连通度最低。研究时间内Ⅰ、Ⅱ、Ⅳ区景观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在前期变化不显著,后期显著上升,Ⅲ区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时期是2000年,1990年和2005年差别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9.
以七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年4、5、6月3次不同雨强条件下的河流水质实时监测数据,以及区域DEM数据和遥感数据,根据高程与坡度将流域划分5级河流缓冲区,研究不同雨强条件下各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格局与河流水质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空间单元土地利用类型与格局存在差异.低缓区域、中缓区域和高缓区域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为建设用地;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林地为优势土地利用类型.2低缓区域是不同雨强条件下,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水质影响最大的空间单元.3低缓区域建设用地对水质的影响最大;中缓区域湿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建设用地对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中陡和高缓冲区,建设用地对小雨强时水质影响最大;而中等雨强和大雨强时林地对水质影响最大.4土地利用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比较复杂.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对低缓区域水质影响最大;斑块密度、平均斑块形状、多样性指数分别是中缓区域3种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的格局因子;高缓区域3种雨强条件下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多样性指数和斑块密度对水质影响最大;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蔓延度是中陡区域和高陡区域小雨强和大雨强时对水质影响最大,蔓延度和多样性指数是中等雨强时影响最大土地利用格局因子.  相似文献   
1000.
China experienced a decline of water use intensity in the 11th Five Year Plan, but the water use intensity actually increased in 2009.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 index decomposition analysis method was rarely used to analyze changes in water use, and no decomposition analysis has investigated the role of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decline of water use intensity. In this paper, we use 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 techniques to decompose the change of water use intensity in the period 2006–2010. We find that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intensity is confirmed as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the decline in the overall water use intensity; the regional structure effect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is positive to the decline of overall water use intensity; the decline of China’s water use intensit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ffect of developed eastern provinces;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central and undeveloped western is also positive to the decline of overall water use intensity; at least one out of three effects is positive to the decline of water use intensity in the different provinces; the intensity effect is positive an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is positive to the declines of China’s water use intensity based on chaining approach except the period 2008–2009, individually; and the deviation of regional structure effec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effect between with regional economy and without regional economy in LMDI is 0.9 and 2.3 m3/104 RMB,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