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沉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狐尾藻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在不同盐度下3种沉水植物的生物学指标和生理状况,以期为沿海地区水系沉水植物构建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0.05mol/L盐度下轮叶黑藻、苦草出现生长抑制,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加,单株叶片面积减小,而狐尾藻在0.05mol/L盐度下生长良好,0.08mol/L盐度下出现株高、鲜质量下降,叶片中丙二醛含量增高的现象。因此,推荐盐度在0.05mol/L以下的水体,可以建植苦草和轮叶黑藻,盐度不高于0.08mol/L的水体可以建植狐尾藻。盐胁迫下沉水植物会表现为一定的抗逆性,会通过单株叶片面积减小、增加根冠比、叶片肉质化等措施来减少水分流失和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超过一定的阀值,抗逆性会减弱,导致沉水植物出现生长抑制或者死亡现象。在有一定盐度的水体进行沉水植物建植恢复,该沉水植物能够耐受的盐度高于水体的盐度,是保证沉水植物成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2.
探讨气态氨染毒对吊兰生长的毒性作用,将生长状况相似的吊兰置于氨浓度为0.1mg/m^3、0.2mg/m^3、0.3mg/m^3、0.4mg/m^3的密闭容器中,以空气作为对照,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叶绿素a/b比值变化、丙二醛含量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脯氨酸含量变化以及叶片对有毒气体的形态学反应。结果表明,经处理的吊兰叶片外观损伤明显,叶绿素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叶绿素a/b比值减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随气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脯氨酸含量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加而积累,气态氨对吊兰的毒理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3.
以和田市城区2014年采集的大气PM_(2.5)样品为实验对象,将0.1 g的PM_(2.5)样品膜与2-硫代巴比妥酸(0.2%)和三氯乙酸(20%)混合显色液反应,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反应产物的吸光度,通过正交实验来优化PM_(2.5)膜中丙二醛(MDA)的提取及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超声和加热时间40 min、显色剂用量为45 mL时,反应产物在532 nm处具有稳定的最大吸收峰。对和田市城区PM_(2.5)及MDA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和田市城区4个季节PM_(2.5)平均质量浓度由高到低顺序分别为春季(1 096.67±369.60)μg/m~3、夏季(1 016.16±708.00)μg/m~3、秋季(686.88±525.00)μg/m~3和冬季(214.54±94.70)μg/m~3。MDA平均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10~7.75 ng/m~3,其平均值最高为夏季(4.43±1.80)ng/m~3,最低为春季(1.42±0.60)ng/m~3,冬季与秋季相当,分别为(2.93±0.70)ng/m~3和(2.83±0.80)ng/m~3;最终,将PM_(2.5)膜中MDA的质量浓度与相应的TD_(30)(体外DNA氧化损伤达到30%的剂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无论是全样还是水样的TD_(30)值均随MDA浓度的升高而呈降低的趋势。其中,全样与MDA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r=-0.597,显著性P0.01)。  相似文献   
64.
研究了不同浓度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染毒对苦草叶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比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0.15~1.5 mg.L-1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对苦草染毒7 d,其叶片SOD、APX和POD活性明显升高,1.5 mg.L-1处理组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分别比助剂对照组升高49.0%、77.0%和39.0%,MDA含量极显著上升46.9%,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42.6%。染毒14 d后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均有不同程度回落,MDA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总叶绿素含量也有所回升。以0.1~1.0 mg.L-1氢氧化铜对苦草染毒7 d,1.0 mg.L-1处理组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和MDA含量也呈显著上升趋势,总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染毒14 d时3种抗氧化酶比活力和MDA含量恢复到正常水平,总叶绿素含量回升。上述结果显示,在氧化亚铜和氢氧化铜引起的铜胁迫早期,苦草叶片抗氧化酶因过氧化应激响应而上升,膜脂出现一定程度过氧化损伤,叶绿素含量下降,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苦草对铜胁迫产生适应性,过氧化损伤得以缓解,叶绿素含量回升。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水生生物对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毒性的生理响应,以锯齿新米虾为试验生物,采用半静止毒性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Cu2+和毒死蜱5 d暴露时间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锯齿新米虾暴露在不同浓度Cu2+和毒死蜱溶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肌肉组织蛋白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Cu2+溶液较低浓度组(0.086 mg·L-1和0.172 mg·L-1)和毒死蜱较高浓度组(0.006 0μg·L-1和0.012 0μg·L-1)中,总SOD活性表现抑制效应;Cu2+溶液较高浓度组(0.344 mg·L-1和0.688 mg·L-1)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而毒死蜱较低浓度组(0.001 5μg·L-1和0.003 0μg·L-1)表现为"抑制-诱导"的变化趋势;暴露在Cu2+和毒死蜱溶液下,MDA含量变化相似,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u2+和毒死蜱浓度增加,MD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Cu2+和毒死蜱加快了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脂质过氧化作用;ACh E活性在Cu2+和毒死蜱溶液中表现为抑制效应,且在Cu2+和毒死蜱溶液的较高浓度组中,其活性随浓度的增加而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Cu2+和毒死蜱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了影响,其浓度越高,产生的损伤效应越大.研究表明,鉴于不同浓度的Cu2+和毒死蜱溶液对锯齿新米虾肌肉组织的损伤程度不同,总SOD、MDA和ACh E可以作为评价重金属和有机磷农药对锯齿新米虾急性毒性效应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66.
为了研究组合情况下植物对水中铬的去除效果,选取水生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和陆生植物绿萝(Scindapsus aureus)为实验材料,通过水培实验,考察了2种植物组合对不同浓度铬[Cr(Ⅵ)]溶液的净化效果。培养6 d后,测定了植物组织中的叶绿素、丙二醛(MDA)和Cr(Ⅵ)的含量。结果表明,溶液中的Cr(Ⅵ)浓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着Cr(Ⅵ)处理浓度的增加2种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均逐渐降低,铬的富集量和M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这2种植物组合有利于对水溶液中Cr(Ⅵ)的去除。  相似文献   
67.
全氟辛酸对大肠杆菌的氧化胁迫和膜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蒙  李祎  叶锦韶  龙焰  秦华明 《环境科学》2017,38(3):1167-1172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因其具有极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而在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近年来被认为是一种在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检测技术,研究了PFOA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氧化胁迫和膜损伤,并对其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在PFOA胁迫下,大肠杆菌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增加,膜脂肪酸不饱和度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升高、细胞膜通透性增大、跨膜电位降低,而细胞膜上的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随时间的延长代偿性地先上升后降低.由此说明,在PFOA胁迫下,大肠杆菌细胞内升高的ROS与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反应,降低膜脂肪酸的饱和度,使得MDA在细胞内积累,进一步引起细胞膜损伤及其上相关ATPase活性降低,最终导致大肠杆菌细胞失活或死亡.实验结果对研究PFOA胁迫下环境生态毒理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68.
不同温度胁迫方式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化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研究温度骤变在水生动物病害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为材料,将环境温度从20℃突然升高或下降,然后在不同时间取样分析,从免疫学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的温度改变方式对中华绒螯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2h内将饲养水温从20℃升至32℃,然后在30min内降至20℃,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密度(DH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先升高后下降,6h时出现峰值,3d后趋于稳定,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则呈相反趋势;(2)在24h内将饲养水温从20℃降至8℃,其DHC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SOD和CAT先增加后下降,在d1出现峰值;而MDA的含量先下降后升高,在d3出现峰值,但总的来说,MDA的含量均高于0h处理组;(3)在24h内水温从20℃升至32℃,其SOD和CAT在温度变化6h后呈升高趋势,而后逐渐下降,DHC的变化无一定规律,但均明显低于0h处理组,MDA的含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以上结果表明,温度胁迫使中华绒螯蟹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导致机体的氧化代谢失衡和免疫防御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69.
热空气处理对荔枝生理特性和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黑叶荔枝为材料,以成熟季节的大气平均温度[θ=(30±1.5)℃]为基础,研究35℃、38℃热空气分别处理6 h、12 h和24 h对果实生理特性与贮藏效果的影响.与CK相比,温度升幅增大或处理时间延长,显著提高果皮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果皮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果实呼吸速率、果皮丙二醛(MDA)含量和果皮质膜相对透性,显著降低果肉可溶性固形物(SS)含量、果肉可滴定酸(TA)含量、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和好果率.POD活性和MDA含量可作为果实生理活性的指标.图6表2参10  相似文献   
70.
为了探讨汞污染暴露对公众健康的潜在危害,采用清镇化工地区汞污染粮食对大鼠进行暴露试验,研究不同暴露时间节点处大鼠肝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并以市售上海粮食作对照.结果表明,利用汞污染的粮食对大鼠暴露7 d后,大鼠肝中NO含量及NOS活力出现显著升高(p<0.05).7~30 d暴露与长时间暴露90 d情况相比,肝中NO含量相对稳定.对大鼠肝中汞、硒元素的分析表明,汞、硒元素含量间有相关关系(r=0.9426),表明硒元素对汞的毒性作用有一定影响.长期暴露90 d后,肝中NO含量出现急剧上升,与对照组相比上升200%.同时,体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也出现显著升高(P<0.05),表明长期暴露引起了机体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