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1.
单力  杨伟利 《环境》2006,(1):78-79
站在陈氏书院的庭院里,只要给你一个相机,你即刻就可成为一名摄影家。因为上下左右、前前后后都是颇耐咀嚼的历史文物。类似的感觉你在九寨沟或者稻城也会有。不同的是,在九寨沟或者稻城你得到的是自然风光;在陈氏:括院,你触摸到的,却是历史。  相似文献   
12.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世界级旅游精品,对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正确认识和评价,对景区的保护意义重大。本文选取直接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五个因子:植被、湿度、土壤、热度、坡度,通过遥感图像提取各因子的指数值分析研究生态环境质量,结论为高海拔的九寨沟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优、良级别区域占71.09%以上。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敏感性因子NDVI分析,认为九寨沟内植被覆盖度较高,自旅游开发后植被覆盖率明显提高,多年植被覆盖变化属于波动变化,处于平稳变化。  相似文献   
13.
旅游活动对九寨沟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晶  包维楷  何丙辉  刘艳 《生态环境》2006,15(2):284-288
2005年4—9月,选择九寨沟旅游热点景点五花海与珍珠滩,设置了4组对比样地(干扰与未干扰对照),采用径流实验方法定位监测了25个降雨事件下的地表径流、湖边水体与地表降水中的全氮、全磷含量,分析了旅游活动对九寨沟核心景区林下地表径流与湖边水质中氮/磷含量的影响,探讨了旅游活动对湖泊水质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表径流中的全氮/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近地表层降水中的全氮与全磷,也显著高于天然降水中的含量;(2)旅游活动后,径流全氮和全磷含量都增大;(3)径流全氮和全磷含量与土壤物理因子呈显著相关关系,地被覆盖因子中的凋落物因子影响径流全磷含量较显著;(4)地表径流全氮、全磷含量大于湖边水全氮、全磷含量,两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表明旅游活动引起了氮/磷向湖泊的输入加大。研究结果提示,控制游客的游径扩大,湖岸边地被层植被恢复等措施是削减湖泊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颖 《沿海环境》2000,(1):20-22
老早就对享有“童话世界”、“风光宝石”盛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寨沟神往不已,听说最近又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于是呼朋唤友欣然前往。 藏疆风情 从成都出发,顺页着岷江,溯流而上四百余公里,到达阿坝羌族自治州。岷江落差大,水流湍急,一个个浪头,前呼后拥,小有气势,不利行船,但对于发电则是极好的选择,一路大小发电站十余个。岷江源头是一片草原牧场,浅溪漫流、水草丰茂,名为弓杠岭,距离当年红军过的草地——松潘大草原只有几十公里。在弓杠岭生活的藏民,靠放牧马、牛、羊为生。夕阳下,一群群牦牛、骏马散在金色地毯似的草原牧场上,偶见一两个穿  相似文献   
15.
冰雪九寨     
决定去九寨前,很多人惊讶:现在去?很冷的。还是秋天吧,那时才美。不过此前的一个数据却让我坚决摇头:秋天的九寨沟,日接待游客量一两万。那样,将是见人不见景,且喧闹难耐。诺日朗瀑布,关于神的爱情抵达九寨沟当日,正是圣诞节,坐上观光车,白茫茫的冰雪、缭绕的云雾、潺潺的水声,就那样不着痕迹地跳入心间。  相似文献   
16.
怡情九寨游     
人迹罕至的地方,往往藏匿着一些无人知晓的美景,就像古时待字闺中的佳秀,偶尔窥见,忍不住会在心中惊呼一声:“妙哉!” 由于职业的便利,我得以叩访天下诸多的名山大川。总的说来,每一处锦山秀水,都能使我慕名前往。  相似文献   
17.
地质灾害影响评价是实现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选取历史灾害危险性、地质环境条件、遗产地易损性和遗产地减灾能力4个评价要素和18个评价因子:地质灾害点密度、地质灾害规模、地质灾害频度、断裂分布密度、地貌类型复杂度、岩土体稳定性、年均降水量、降水量变异系数、森林覆盖率、人类活动、建筑群或人造工程面积、建筑结构体系、文物数量、物种丰富度、生态系统稳定性、防灾工程、救灾能力、重建能力等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评价过程进行了探讨。作者以九寨沟为例对该指标体系与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并认为其能够直观的反映地质灾害对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着手建立国家公园体制,通过降低门票,让公园回归公益性,改善中国自然保护体系管理。发改委已选定长城、张家界、九寨沟等7个最具盛名的景点作为首批国家公园试点单位。  相似文献   
19.
川主寺至九寨沟旅游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主寺至九寨沟公路(简称“川九”路)是交通部、四川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所在地海拔高、生态环境脆弱,又是旅游胜地,做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是本工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分析公路建设环境影响,主要针对施工期提出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并贯彻于设计和施工中,达到了交通部“安全、舒适、环保、示范”的要求,建设了我国第一条高原区生态公路。  相似文献   
20.
九寨沟国内旅游者行为特征初步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65,自引:1,他引:65  
九寨沟国内旅游流表现为九寨沟与几个地域结点间的线状季节性流动。旅游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如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和偏好等)对其所获取的感知映象、行为动机与决策、实际行为在目的地的时空分布格局有决定性意义,而旅游地高质量的风景资源、文化特征、设施水平及居民态度会促使潜在旅游者产生由感知-动机-决策-旅游的良性循环,并影响旅游流的发展(壮大或分散)。本文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揭示了九寨沟旅游流的结点特征与现状以及国内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提出开拓客流市场的建议性措施,并强调了形象与定位对山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