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49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长江河口硅和磷生源要素质量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近年来长江河口区域内大通水文站的记录和近期在长江入海河口区上海段多个采样点的生源要素质量浓度实测数据,比较水中可溶性硅酸盐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分析在长江入海河口区水中硅和磷元素含量的主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水中的硅酸盐和磷酸盐从长江入海河口进入大海的过程中,其质量浓度有降低的趋势,它们在长江入海河口的多年的质量浓度变化趋势是相反的.长江入海河口区域上游的磷酸盐质量浓度升高幅度较大,而硅酸盐变化不大,硅酸盐、磷酸盐质量浓度在长江河口区进入海洋的过程中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122.
黄河河口区域有机污染物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对2004年采集于黄河河口区域的水样进行了检测分析共鉴定出有机污染物8类192种,包括VOCs33种、SVOCs159种;其中属美国列出的129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62种,属我国列出的58种优先控制污染物的有33种,属GB3838-2002控制的有31种.定量出的VOCs有19种,主要包括卤代烃类和单环芳香族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683和0.609 μg/L;定量出的SVOCs有69种,主要包括多环芳烃类、酯类、单环芳香族类、卤代烃类、酚类和农药类,其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为0.458,1.011,0.367,0.121,0 220和0.045 μg/L,其中多环芳烃类、酯类和单环芳香族类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分别超标2.857,0.288和0.001~1.543倍.   相似文献   
123.
针对阳澄湖某入湖河口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实际工程,在探究各净化单元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构成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生态净化系统中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97属14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系统进、出水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5.81×105~1.76×107、4.96×105~1.65×107个/L,进、出水生物量分别为0.292~5.21、0.194~4.66 mg/L,净化系统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具有较好的控制效应;按照浮游植物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FG)分类方法,净化系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6个功能群,其中B、D、MP、P、S1、W1、X2、Y、G、J、LO和M为优势功能群;各单元优势功能群的演替与水温、CODMn、DO和TN等水质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研究期间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水体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状态,净化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入湖水体的生态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4.
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初步估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研究是研究海水污染的内容之一。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九龙江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选择高锰酸钾指数与NH3-N作为代表性水质监测项目,利用各种估算公式进行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部分公式适用性较好。估算结果表明,2003年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CODMn大约为21 000 t/a,NH3-N大约为2 500 t/a。根据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探讨了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的特点,对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5.
为了解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鱼类多样性,于2021年4月至2022年1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样采集,使用环境DNA (environmental DNA, eDNA)技术对该江段进行了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重庆市江北段共检测出82种鱼类,包括未鉴别到种水平的罗非鱼属(Oreochromis),隶属7目19科63属,其中包括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种、长江上游特有种8种及外来物种8种。鱼类种类数在季节上呈现秋季>冬季>夏季>春季的趋势,其中鲤(Cyprinus carpio)、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张氏■(Hemiculter tchangi)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均在4个季度均被检测到且具有较高的序列丰度。Chao1指数和ACE指数在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冬季的α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3个季节。PCoA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样本间异质性较低,物种组成相似,秋季和冬季鱼类种类组成差异显著,异质性较高。RDA分析表明水位、水流量...  相似文献   
126.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充分肯定人民治黄60周年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明确指出了经验治水在治黄工作中的八大表现及其严重危害。其要害是没有抓住黄河水少沙多的主要矛盾为黄河增水,严重影响了沿黄经济的发展,造成黄河在国家的地位下降,在国家新一轮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规划中被边缘化。明确提出了新世纪黄河治理的三大任务是固定河口、稳定河势、增水复航。提出应立足中国地理的实际,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每年为黄河增水1 000亿m3的目标,黄河以北的水问题由黄河解决。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彻底实现经验治黄向科技治黄的转变。采取科技治黄的措施,完成三大治黄任务,在新中国第二个甲子,我们看到的将是一条浩浩荡荡、航运船如织的黄河;一条蓬勃发展、浴火新生的黄河经济带,黄淮海平原将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127.
人口分布的空间演变是人口发展过程中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的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与形态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揭示人口分布现状的本质、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并结合GIS技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人口密度为衡量指标,对西藏"一江两河"地区1990-2008年间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一江两河"地区各县市(区)人口总量和密度均有明显增长,人口分布总体上呈现出不断集中的态势.局部自相关分析揭示"一江两河"地区开始显现以拉萨市和日喀则市为中心的两个显著的人口高密度区,显示出该区域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对以拉萨市、日喀则市和乃东县为中心的区域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一江两河"地区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90年代单中心(拉萨市城关区)阶段,向目前的多中心向心集聚阶段转变,除拉萨市城关区外,日喀则市和乃东县集聚能力开始显现.  相似文献   
128.
苏通大桥及沪崇苏通道的建设将引致区域交通格局的演化,从而对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于相对落后的南通市而言,快速过江通道建设既是促进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和威胁:(1)交通可达性改善明显,南向联系趋于便捷,运输成本相应减小,要素集聚呈现加速态势,但优质要素面临流失威胁;(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但以低层次产业为主,进一步加大了产业层次提升的压力,同时建设用地的盲目扩张和散乱布局,使得空间开发无序风险加剧;(3)进入上海都市圈的紧密圈层,有望成为长江三角洲北翼重要的次中心城市,但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增大。为促进南通市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应在推进都市区建设、促进要素集聚、空间资源的合理和统筹利用等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129.
微博     
《环境教育》2012,(10):11-11
@谢庆浩(生态环境网总编):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这将对我国动物福利立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待动物的行为。据了解,目前很多国家对于动物福利都有专门的立法,比如韩国就规定,养鸡场禁止24小时开灯助产,要保障鸡有6小时以上睡眠。http://t.qq.com/qinghaoxie/9月29日  相似文献   
130.
对鸭绿江河口剖面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之间和重金属与生源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总结了近百年来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除Cu以外,Cr、Ni、Zn、Cd、Pb、As和Hg之间及它们与生源要素之间有着很高的相关性,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农业污染物排放等,Cu与其他环境因子有着不同的来源,人类活动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环境变化贡献极大;鸭绿江河口地区的环境演变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总体上鸭绿江河口地区的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