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1502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878篇
综合类   1843篇
基础理论   105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34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532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55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126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71.
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根据和田河实测年径流资料,应用小波分析、R/S分析等多种方法,探讨了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和田河年径流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和田河年径流存在减少趋势,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通过径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上游出山口处两支流的径流变化主要受气温升高的影响,下游入塔里木河处除受降水减少的影响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水土资源开发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是其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2.
将社会库存、水资源足迹和污染足迹纳入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改进和完善了生态足迹需求理论与方法. 依据海南省统计年鉴资料,计算并分析了海南省1952—2004年的生态足迹,揭示了海南省52年来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状况和特征.结果表明:①海南省可再生资源生态足迹占总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二者呈同步增长态势,但距离在加大;②海南省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海洋、耕地和能源用地,对草地、林地、淡水水域和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相对较小,对水资源的利用强度明显减少;③海南省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资源利用效益逐步提高. 海南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海南省生态足迹的变化是海南省经济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的结果,经济和人口增长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是造成生态足迹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②海南省经济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农业,农业问题是海南省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③海南省对耕地、林地和水资源的利用逐步下降,近几年对水域特别是海洋动物性食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是居民收入水平上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73.
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微生物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海洋沉积物中细菌数量、呼吸作用、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并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异养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培养前期 (7 d) ,较低浓度(10 mg/kg和100 mg/kg)的氟苯尼考刺激了沉积物中细菌的生长;高浓度 (500 mg/kg) 的氟苯尼考一直表现为对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22%.氟苯尼考对沉积物中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明显,作用初期即产生抑制作用,且随着氟苯尼考浓度的增加影响越显著,其中高浓度(500 mg/kg)氟苯尼考对纤维分解作用的最大抑制率达91%.培养5 h后,氟苯尼考对沉积物呼吸有刺激作用;从24 h开始,则表现为对呼吸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加强.实验最后阶段,不同浓度(10 mg/kg、100 mg/kg和500 mg/kg)的氟苯尼考对呼吸作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2%、32%和43%.另外,使用过抗生素的养殖区海洋沉积物中异养细菌产生了对氟苯尼考的抗药性,而且使用过氟苯尼考的区域沉积物中细菌的抗药性明显强于使用过其它抗生素的区域.图3表2参18  相似文献   
974.
对科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土壤发生与系统分类>一书的学习体会与评述.该新著很好地将土壤发生学与土壤系统分类整合起来,并依此分析了土壤与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土壤科学研究内容,对于促进中国土壤科学研究的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以及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成果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地理学、生态环境科学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5.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潮白河月水量平衡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尽管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是迄今的应用还只是其潜力的很少一部分。Freeze-Harlan蓝图中由于理论上的深化带来了应用上的困难,同时也指出模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按照科学的建模原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DTVGM);其中通过引入土壤湿度因子,改进后的Bagrov模型同时考虑了前期土壤湿度与降水对蒸散(发)的贡献;通过设置人类活动影响背景参数集,表述人类活动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将DTVGM月模型应用于华北地区密云水库以上潮白河流域,识别出白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为44%,人类活动导致下垫面变化对径流减少的影响达54%;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为24%,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高达74%,是导致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6.
中亚与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环境蠕变问题,分析了环境蠕变与人类活动,环境蠕变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近年全球增暖的背景下,由于人类过度开采和利用水资源,引起了环境进一步恶化;气候变暖加速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当人类活动超过自然承载力时,小的气候波动也可能引起大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977.
Seuly 《环境》2005,(5):76-77
提起美国的亚利桑那州,人们首先会想到瑰丽、神秘,充满魔幻色彩的大沙漠。但我们要说的不是沙漠风光,而是人类科学史上一段悲壮的探索历程,以及它带给人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78.
段少玉 《环境》2005,(5):68-69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广州市东山区中星小学意识到要取得良好的环境教育效果,必须在教育的力度上不断加大,在教育的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育的内容范围也要逐步扩大。基于此,我校以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将小学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来,认真贯彻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在全面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宝贵的科学精神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和谐地统一起来,初步探索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79.
宣钢选烧厂二烧车间在班组安全活动日的活动中,抓活动制度的落实,抓骨干培训,抓活动内容,抓活动形式,抓活动管理五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80.
以盐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对象,选用哨兵-2号卫星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及变化斑块提取,分析其区域内2019—2020年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动态变化情况分为正变化和逆变化,其中逆变化占变化总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呈现为水田的减少;正变化主要呈现为农村居民点的拆除。总体来说,人类活动变化面积非常少,无工业用地的增加。该技术获取数据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可作为国家生态保护红线区等动态监管和生态评估的重要支撑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