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8篇
安全科学   9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222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149篇
污染及防治   28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17年对西湖9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采集到3门7纲25种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280.3个/m~2,主要类别为水生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空间分布上,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组成存在不同,在主湖区(少年宫、外湖心)底栖动物主要为水生昆虫,摇蚊幼虫为绝对优势种,而湖西区(西里湖、茅家埠、金沙港、乌龟潭、浴鹄湾)底栖动物主要为软体动物。季节变化上,底栖动物密度分布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寡毛类全年采样出现频次较低,作为耐污染种,这表明西湖水环境质量变好。西湖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27,西湖水质为轻污染,其中茅家埠、金沙港和乌龟潭点位H’较高,与所在湖区生长大量沉水植物,生境更加稳定有关。H’与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在对西湖个别点位水质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鉴于西湖底栖动物生境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群落波动较大,因此认为TLI(∑)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22.
为了研究滩涂围垦对近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1~2012年在青堆子海湾布设了16个监测站位,开展了4个季节的调查工作。运用ABC曲线、聚类分析(CLA),重点分析了滩涂围垦对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岸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受扰动明显,与历史数据对比,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下降明显,经济物种损失严重;(2)近岸大型底栖动物种数、栖息密度、生物量明显低于远岸;(3)ABC曲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受干扰程度明显,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较低,滩涂围垦导致近岸沉积环境形成了多个不同类型的小生境。  相似文献   
123.
以国家自然保护区贵州草海湿地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草海湖中深水区和湖边浅水区生长的底栖动物,测定其总汞和甲基汞,探讨底栖动物汞和甲基汞分布特征及其对沉积物汞的响应特征,并评估了其面临的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底栖动物总汞含量范围为0.51~46.55 ng·g~(-1)(均值7.82 ng·g~(-1)),甲基汞含量范围为0.04~27.71 ng·g~(-1)(均值4.31 ng·g~(-1)),低于其他自然保护区报道的底栖动物的汞含量.对比发现,夏季底栖动物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高于其他季节;湖边点底栖动物总汞和甲基汞含量均高于湖中点同种类底栖动物汞含量,这与沉积物中甲基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却与沉积物总汞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相反,且中华圆田螺甲基汞含量与沉积物甲基汞含量呈显著相关(r=0.52,P0.05),表明湖边浅水区沉积物汞的甲基化程度、生物可利用性都明显高于湖中深水区.湖中湖边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差异以及湖边沉积物存在干湿交替可能导致了这种明显的差异.底栖动物对水体或沉积物总汞和甲基汞的富集系数均较高,这些高富集系数足以引起对草海湿地水生食物链中汞污染风险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4.
为深入了解辽东湾北部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依据2007年7月下旬在辽东湾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生态调查数据,论述了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点.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40,平均值为2.41;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为0~2.40,平均值为1.58.两指数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一致,低值区主要位于调查区北部的沿岸浅水区,其他海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且无显著的空间差异.以20%的相似性程度划分,取样站可被划为7个大型底栖动物站组,各站组在调查区内呈斑块状分布.其中,有4个站组(站组Ⅰ,Ⅱ,Ⅴ和Ⅵ)的生物量曲线始终在丰度曲线之上,且优势度明显,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显著干扰;其他站组的生物量曲线与丰度曲线相互交叉或非常接近,显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中等程度干扰.统计分析表明,水深,底层水中的ρ(DO),ρ(总磷)共同构成了解释调查区内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它们与栖息密度(R=0.484)和生物量(R=0.489)的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25.
松花江水污染对哈尔滨段底栖动物的影响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后,针对松花江污染后(第二年)松花江中游(哈尔滨段)水生生物群落组成进行布点取样调查,并与历史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给出特征污染物对松花江哈尔滨江段底栖动物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6.
低氧环境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8月在调查中发现长江口以南浙江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低氧区,本文在此基础上对低氧区内外的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对低氧环境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低氧区内是底栖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的高值区;CLUSTER和MDS标序把底栖动物分为了两个生物群落组群,一个组群属于低氧环境下的组群,近一步用ANOSIM检验发现,这两个组群差异显著(R=0.347,P=0.75%);低氧区内的多样性指数(H′=1.71)小于低氧区外的相应值(H′=2.53)。说明了低氧环境已经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丰度、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27.
Among more than 75 variants of microcystin(MC),microcystin-LR(MC-L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oxins.In this study,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 evaluate MC-LR toxicity was studied.C.elegans was treated with MC-LR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1 to 80 μg/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C-LR could reduce lifespan,delay development,lengthen generation time,decrease brood size,suppress locomotion behavior,and decreases hsp-16-2-gfp expression.The endpoints of generation time,brood...  相似文献   
128.
对辽河铁岭段3条支流清河、柴河和混河入水库前的河段,利用底栖动物需氧特性,以需氧有机体百分率指标,对3条支流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监测调查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9.
超声处理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有效地发挥微型动物摄食对剩余污泥的减量作用,研究了超声声能密度和超声时间对剩余污泥的粒径和溶出物(蛋白质、多糖、DNA、COD及BOD)溶出的影响.在脉冲比2:1和超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声能密度为0.2W·mL-1时出现一个污泥粒径变化的转折点,当小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随声能密度增加明显下降,而当大于转折点时污泥粒径几乎不受声能密度影响.在脉冲比2:1和声能密度0.8W·mL-1的条件下,超声时间5min是个转折点.上清液中溶出物的浓度随超声波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各溶出物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溶出物指标中蛋白质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污泥破解状态.为了得到既能使污泥粒径变小到微型动物可摄食的程度又能使污泥中溶出物的溶出量最少的效果,建议声能密度或超声时间取上述转折点为限值.个数平均粒径(Dn)和重量平均粒径(Dw)分别反映了污泥的几何粒径变化和溶出物的溶出状况,因此,在超声破解污泥-微型动物摄食污泥的污泥减量工艺中可通过Dn和Dw的并用来决定剩余污泥超声处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0.
土壤动物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土壤质地优良,食物种类丰富多样,则土壤动物个体数、类群数、多样性显著增多.目前,国内学者多侧重研究农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而流域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研究较少涉及.对此,从土壤动物的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和群落多样性三个方面来综述流域生态系统相关因素对土壤动物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借鉴其他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相关研究并且结合流域生态系统自身特点拓展土壤动物研究方向,为研究区土地利用方向提供依据.研究流域中不同环境因素对土壤动物区系的影响,了解国内外土壤动物的研究和流域生态系统对土壤动物影响的进展.对于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