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7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781篇
安全科学   571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382篇
综合类   2712篇
基础理论   422篇
污染及防治   322篇
评价与监测   22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41篇
  2006年   223篇
  2005年   197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01.
以滇东岩溶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云南松林(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元江栲原生林和小铁仔灌丛作为参照样地,对5种植被类型中的叶片-枯落物-土壤中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云南松林都呈现为高C(432.27 g/kg)、低N(10.28 g/kg)、P(0.96 g/kg)的格局,5种植被类型的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含量基本都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C/N、C/P、N/P值则都表现为枯落物>叶片>土壤,叶片和枯落物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与土壤间差异显著.(2)3种云南松林对于养分的吸收同化能力差异不大,但天然次生林的枯落物质量最好,人工混交林的土壤N、P有效性最高,云南松林内受N的胁迫作用强于原生林和灌丛.(3)植物叶片-枯落物-土壤中C、N、P及其化学计量比间相关性显著,互馈机制明显.研究区内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pH、团聚体颗粒、含水率、容重和硝态氮影响显著.因此,滇东岩溶高原云南松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受N胁迫作用,提高枯落物养分回流是云南松植被恢复与经营的关键要素.(图4表3参41)  相似文献   
902.
孙友敏  范晶  徐标  李彦  韩红  张桂芹 《环境科学》2022,43(5):2304-2316
为探究城市不同功能区大气PM2.5污染水平、成分季节差异特征以及来源,采集了省会城市济南市2019年不同季节(春、秋、冬)3类典型功能区(城市市区、工业区、城乡结合区)和环境背景点植物园区的PM2.5样品,对其浓度[ρ(PM2.5)]、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元素)和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3类功能区ρ(PM2.5)在空间上呈现:工业区[(89.88±49.25)μg·m-3]>城乡结合区[(86.73±57.24)μg·m-3]>城市市区[(70.70±44.89)μg·m-3],远大于植物园区[(44.36±21.54)μg·m-3].各功能区ρ(PM2.5)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季,冬季最高值出现在城乡结合区,春季和秋季均为工业区最高.工业区各季PM2.5中的水溶性离子浓度较高,主要的水溶性离子NO-3  相似文献   
903.
明确撂荒地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对揭示土壤养分循环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以秦岭中段不同年限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5种胞外酶活性[β-1,4-葡萄糖苷酶(B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  相似文献   
904.
2006 年南京冬季浓雾雾水的化学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 年12 月24~27 日南京外场观测试验资料和采集到的雾水样品化学分析资料,从雾水的化学组成及同月采集的雨水的比较、雾水离子间的相关性、雾水离子浓度与污染气体的关系等几方面,分析了南京雾水的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南京雾水pH 值介于4.24~7.27,多呈酸性;雾水离子浓度随时间有较大变化,这与雾的宏观和微物理结构有关;雾水中离子浓度与同时期(2006 年12 月上旬)雨水中的离子浓度以及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趋势有一致性.如,雾水SO42-和NO3-的浓度在25 日14:30~19:55 有1 个峰值,而污染气体的峰值则相对提前,大约在13:00~14:00,随后气体和离子的浓度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5.
丽江市降水中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趋势分析、海盐示踪法和HYSPLIT模型,对1989-2006年期间丽江市降水中常量离子的化学特征分析表明,该区降水中常量离子浓度为SO2-4﹥Ca2 ﹥Cl-﹥NO-3﹥K ﹥Mg2 ﹥Na ,其中SO2-4和Ca2 是降水中高浓度离子,分别占总离子浓度的43.9%和32.1%,降水中阴离子总浓度显著高于阳离子总浓度,由于离子在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和来源的一致性,离子间相关性水平较好,特别是K ,Mg2 ,Ca2 与NO-3和SO2-4.离子浓度的年际变化与丽江市产业结构的变化关系密切.研究区大气降水中离子主要是陆源物质贡献,NO-3,SO2-4,K ,Ca2 ,Mg2 和Cl-陆源物质贡献比例依次为100%,98.4%,98.4%,99.8%,92.4%和83.4%.  相似文献   
906.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属于生态环境系统审批的"高频事项",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背景下,辽宁省生态环境系统已经通过减少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等形式提高审批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提出仅在时间上硬性压缩还不够,还需要通过建设单位、环评单位、评估单位、管理单位多角色、多角度的共同努力,从环评审批的内核进行更深层次加强和优化,以助力...  相似文献   
907.
煤矸石风化物不同粒级中重金属镉含量及其形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抚顺西露天矿煤矸石山表层煤矸石风化母岩进行多点取样,风化物筛分成>2 mm、2~0.25 mm和<0.25 mm等3个粒级,分析测定了矸石山表层母岩及其风化物不同粒级中Cd含量及其形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煤矸石母岩及其风化物中cd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2级标准,页岩、泥岩及其风化物pH值7.2~8.6,但燃后泥岩pH值4.9.碳质页岩2~0.25 mm粒级风化物中Cd损失最多,为73.6%;<0.25 mm细粒级Cd损失较少,为17.0%,这与细颗粒的表面吸附作用有关;泥岩及其各粒级风化物Cd元素不易损失,其Cd含量变化也相对较小;但燃后泥岩风化物中的Cd较容易损失.煤矸石风化物各样品类型中的Cd均以残渣态为主,可还原态和弱酸可提取态所占比例次之,可氧化态所占比例最小.弱酸可提取态Cd在细颗粒风化物中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08.
通过营养液培养,以种子分别来自粤北大宝山矿区和惠州博罗非矿区的2个五节芒种群为试验材料,并采用差速离心技术和化学试剂逐步提取法,比较研究了Cd在2个种群根、茎和叶片中的亚细胞分布及化学形态.结果表明,五节芒2种群各部位的Cd主要富集在细胞壁和以液泡为主的可溶组分,在叶绿体、细胞核和线粒体中的分布较少;2种群根、茎、叶的亚细胞各组分Cd含量由高到低的次序均为:细胞壁组分(F1),可溶组分(F4),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F2),线粒体组分(F3).Cd在五节芒矿区种群根、茎、叶中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矿区种群.提高Cd处理质量浓度,对于非矿区种群,Cd在细胞壁(F1)和可溶组分(F4)的分配比例下降,在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F2)与线粒体组分(F3)的分配比例卜升;而对于矿区种群,Cd在细胞壁(F1)的分配比例上升,在可溶组分(F4)、细胞核和叶绿体组分(F2)与线粒体组分(F3)的分配比例下降,细胞壁对Cd的同持作用增强.五节芒2种群根中Cd的化学形态存在着明显差异:低Cd(5 mg·1-1)处理下,矿区种群根中的Cd以水提取态、氯化钠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为主,各占36.41%、28.15%和17.04%,其它形态所占比例较少;而非矿区种群根中的Cd以氯化钠提取态、水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所占比例较大,各占31.58%、23.15%和20.85%.提高Cd处理质量浓度,矿区种群根中的氯化钠提取态为优势形态,所占比例提高到41.29%,水提取态所占比例也提高到38.25%.其他提取态所占比例均有不同幅度下降;而非矿区种群根中氯化钠提取态Cd含量比例下降到21.45%,各化学形态的在分配比例上表现为平均化趋势.因此,细胞壁同持、可溶组分的液泡区隔化和向活性较弱的结合形态转移可能是五节芒矿区种群耐Cd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9.
工业园能源代谢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运用工业代谢分析方法对某农药化学工业园能源代谢系统进行量化分析. 结果表明:提升能源转化水平、改善能源利用效率是优化该工业园能源系统的2个有效途径,可减少能源代谢过程中的资源消耗与环境压力. 进一步根据能源代谢模型量化分析得出,提升工业园热电厂运行水平,达到供热煤耗0.043 t/GJ,供电煤耗4.538 t/(104 kW·h)(2004年江苏省平均水平),将较2005年水平减少原煤消耗35.31%;将能源利用水平较低企业的电力利用效率和蒸汽利用效率分别提高到园区平均水平(58.01%和63.84%),可较2005年水平减少原煤消耗2.5%左右.   相似文献   
910.
Zn,Cu和Ni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化学固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化学固定剂处理被污泥中Zn,Cu和Ni污染的土壤,研究不同化学药剂对重金属离子的固定技术.结果表明,石灰、硫化物和硅酸盐对Zn都有较好的稳定效果,硫化物对Cu的稳定效果较好,硅酸盐和石灰对Ni的稳定效果较好;对于被Zn,Cu和Ni污染的土壤,混合药剂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固定效果最佳.研究表明通过调解系统的pH和生成稳定化合物形态使土壤中Zn,Cu和Ni得以固定.通过硫化物 石灰化学固定处理,固定前后Zn,Cu和Ni的不稳定形态含量分别减少了69%,56%和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