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太平洋上空硫酸盐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首次南极考察(1984年11月—1985年3月)在太平洋和南极半岛周围海域收集了31个海洋气溶胶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气溶胶中硫酸盐、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钠离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洋气溶胶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含量自北纬向南纬明显降低。在北太平洋主要是由于陆源污染源的硫酸盐在风系作用下经长距离传输而进入海洋上空;而在南太平洋,特别是南极半岛海域大气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可能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活动的产物。利用通量计算模式,估算了南极半岛海域生物源输入大气的硫通量为0.065gS/m~2·a。  相似文献   
102.
Glutathione(GSH) and GSH-related enzymes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tecting organisms from oxidative damage. The GSH level and GSH-related enzymes activ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s well as the growth yield and malonyldialdehyde(MDA) content in the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exposure to the different cadmium concentr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Cd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ICE-L significantly and Cd would induce formation of MDA. At the same time, it is clear that GSH level, glutathione peroxidases(GPx) activity and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s(GST), activity were higher in ICE-L exposed to Cd than the control. But GR activity dropped notably when ICE-L were cultured in the medium containing Cd. Increase of GSH level, GPx and GST activities acclimate to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Cd and protect Antarctic ice microalga Chlamydomonas sp. ICE-L from toxicity caused by Cd exposure. These parameters may be used to assess the biological impact of Cd in the Antarctic pole region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3.
菲尔德斯半岛火山活动有两个高峰期,相应分为两个亚族回.火山机构有二类,一类以火山颈相岩柱为标志,另一类发育着火口相、近火口相集块岩、集块熔岩.据形成时间又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火山机构.火山活动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为典型的裂隙中心式喷发,形成本区NW向、间距约为2km的火山喷发带.早期活动遍及全区,具有自SW向NE迁移的总体演化趋势;晚期沿火山喷发带自NW向SE局部性迁移.  相似文献   
104.
《环境技术》2009,27(6):3-3
中国专家日前对记者说,中国将在第26次南极考察期间,在位于东南极的中山站全面建设极区地球空间环境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5.
晓蒂 《环境》2011,(6):72-75
企鹅真的是只属于南极的动物吗?实际上真正在南极大陆越冬的只有帝企鹅一种。在非洲的最南端,生息繁衍着一群体形独特、性情温驯的斑嘴环企鹅,在它们的家乡——南非戴森岛正发生着许多关于它们的有趣故事。  相似文献   
106.
季靖 《环境》2015,(3):63-65
<正>随着大量游客的涌入,有人不免担忧,南极的生态是否会因此遭到严重破坏。但结果表明,南极还好,不用过分担忧。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是这块地球最南端大陆的最佳旅行时节。就在几年前,中国游客前往南极大陆的人数还寥寥无几,短短两三年,这个数字却骤然猛增——2011年中国游客登陆南极的数量第一次以单列形式被计入"国际南极旅游业者行业协会(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107.
中国南极长城站室内空气微生物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气微生物是空气洁净程度的重要指标、环境污染状况的真实反映[1] .十年来 ,位于南极半岛的中国长城站常年有考察队员居住和工作 ,尤其在南极之夏 ,不时有各国考察、旅游、观光者出入 .这些都给长城站空气微生物的变化带入了外来因素[2 ] .我们于 1994年 2月 ,随机对站上 19个室内测点作空气微生物考察 ,以监测和比较室内空气微生物含量状况 ,为进一步了解空气微生物的卫生学意义 ,并服务于提高南极考察队员的身体素质 ,加深对南极生态系统的理解而提供一些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 .1 测点1994年 2月份分 6天对 19个室内空间作了 2 0次测定 …  相似文献   
108.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植被微区CO2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极苔藓植被的微环境区内,CO2的浓度在473.5mg·m-3以上,大大高于全球CO2的平均浓度(356 mg·m-3),可见苔藓等植被区可能是大气CO2的源之一.这与特殊的南极条件下植被的生理生态特性有关.在苔藓分布区,CO2浓度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光照和温度.菲尔德斯半岛变化无常的天气状况使得CO2浓度昼夜变化规律出现局部波动,不同的天气状况也使CO2浓度发生变化.研究表明:光照条件是CO2浓度变化的主导影响因素,从CO2浓度的季节变化中可以看出,CO2浓度变化与大气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呈正相关.本文首次给出了极地环境下植被微区的CO2浓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极地温室气体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了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HRGC/HRMS)测定南极土壤、苔藓和地衣样品中23种有机氯农药的分析方法.样品经冷冻干燥、研磨处理后用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混合溶剂进行加速溶剂萃取(ASE),萃取液经硅胶-氧化铝层析柱和C18小柱净化后,进HRGC/HRMS检测分析.样品中目标物定量采用平均相对响应因子法,6点标准曲线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20%,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4—800μg·L-1,回收率在62%—101%之间.实际样品分析结果表明,23种OCPs的加标回收率为40%—100%,在土壤、苔藓和地衣样品中的检出限(LODs)分别为0.024—5.01、0.2—12.2、0.020—13.7 pg·g-1,可以满足南极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