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9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65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厦门市空气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碳气溶胶是厦门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对厦门市空气中PM10进行研究,探讨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分布特征,为有效控制城市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43.
浅论厦门市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丽珍 《福建环境》2002,19(2):41-43
该文介绍了厦门市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的总体实施方案,实施条件与意义。  相似文献   
44.
庄马展 《福建环境》1998,15(1):21-22
通过对厦门主要大气河南省的及降水状况进行了近十年连续观测及研究,厦门大气污染物SO2、NOX、TSP污染水平不高,但NOX浓度的上升必须引起重视:O3及H2O2含量较高,大气氧化气氛较强,大气中NH3浓度较低,这是厦门酸雨产生的重要原因,且降水酸化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5.
厦门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为例,介绍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业务管理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市级环境监测部门合理的信息管理构架。  相似文献   
46.
厦门市土地利用及氮负荷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强度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内氮素循环,但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城市氮负荷时空变化的研究仍缺乏.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基于物质平衡的城市氮流动估算方法,分析了2005—2010、2010—2015年两个时间段内厦门市土地利用及氮负荷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氮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2005—2010、2010—2015年期间城市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工业、居民区及交通用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占总面积的比例从16.9%增加到30.3%,而林地和其他类型面积的比例从53.78%下降至38.01%.大量农林地转变为工业和交通用地,导致单位面积氮负荷强度分别增加了10倍和25倍.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等氮排放强度较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断扩张,造成城市中活性氮排放增加了2.1倍.同时,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也影响着城市氮负荷的空间变化特征,氮排放热点在空间上逐渐向岛外扩张,且强度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7.
1引言厦门是福建省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灾种多、灾期长,发生频率高、受灾损失重。灾害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以暴雨洪涝、台风气旋为代表的气象水文灾害和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厦门还处在地震断裂带上,已经有400多年没有发生地震,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海啸等自然灾害。此外,厦  相似文献   
48.
为交流我国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新方法,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促进安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9年学术年会拟于2009年11月中旬在厦门市召开。  相似文献   
49.
3月26日,厦门市集美区举行以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为主题的文明交通行动启动仪式。当日上午,来自集美区各相关单位领导及各镇街、各大中专院校志愿者共计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区委领导为志  相似文献   
50.
2011年7月28日,厦门市供销社集团投资的集美再生资源集散中心项目在厦门后溪工业组团动工。该项目总投资约2000万元人民币。预计2012年9月底竣工,2013年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逐步形成以回收网点为纽带、加工生产为龙头,集回收整理、分拣、生产加工、报废汽车拆解、交易为一体的区域性循环经济中心,预计年均可回收各类废旧物资超10万t,占全市废品收购总量约70%以上,新增就业岗位约400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