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藻红外辐射测试环境重金属急性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简便、有效地检测环境中重金属毒性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敏感藻是指藻红外测试中对毒物响应的温差大、种类多、时间快、剂量低的特殊藻类,为探寻对重金属急性毒性响应的敏感藻,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进行了8种藻对10种重金属的温度响应测试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响应温差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最大,为0.24 ℃,高出8种藻的0.19 ℃总平均温差0.05 ℃;较好药品响应率短线脆杆藻最高,为80%;平均响应时间短线脆杆藻居中,为4.65 min,低于8种藻的总平均响应时间5.21 min;短线脆杆藻对重金属的灵敏度在0.06~7.0 mg?L-1之间,发光细菌在0.07~15.3 mg?L-1之间,表明短线脆杆藻对重金属响应的剂量低.根据敏感藻的定义和分析结果,确定短线脆杆藻为本试验的敏感藻.  相似文献   
92.
重金属Cd污染土壤毒性的发光菌法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明亮发光杆菌 T3 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毒性评价方法进行探索;进行了土壤平衡、土壤浸提实验及土壤中人为添加 Cd 对明亮发光杆菌 T3 的效应实验;确定了土壤最佳平衡时间、土壤浸提剂、土壤最佳浸提时间及草甸棕壤中 Cd 对明亮发光杆菌 T3 的毒性响应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土壤浸出液的提取过程中,土壤最佳平衡时间为1 d ,最佳浸提液为0 .1 mol/ L 盐酸,最佳浸提时间为2 h ;草甸棕壤中 T3 菌的发光强度与投加的 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1) ,ρ( Cd) 对 T3 菌的 E C50 值为26 .2 mg/kg .  相似文献   
93.
制药污泥的脱水处理及毒性削减是当前业界的研究热点。以污泥脱水性能(污泥比阻和泥饼含固率)和污泥综合急性毒性为评价指标,对2种不同型号PAM处理污泥的投加量进行优化,讨论了污泥絮凝脱水和毒性削减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处理100 mL原污泥,当制药污水厂现场使用的德国天使PAM和拓普戴克TOP8321型PAM投加量分别为4mg/L和12 mg/L时,污泥脱水性能达到最佳,此时污泥比阻从0.730×1012cm/g分别降低至0.126×1012cm/g和0.034×1012cm/g,泥饼含固率从16.32%分别提高至46.89%和34.98%;在毒性削减方面,2种混凝剂都可将污泥上清液毒性由微毒降至无毒,但对污泥毒性的削减效果不明显。对2种PAM的处理成本进行估算发现,污水厂现场使用的PAM对处理该制药污泥效果更佳,且费用相对较低,但要大幅度削减制药污泥的毒性需串联相应毒性削减技术和混凝沉淀单元。  相似文献   
94.
蛋白泡沫灭火剂是我国主要使用的一类泡沫灭火剂,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正日益受到关注,评估其水生毒性可考察其在火场使用后进入环境的生态风险。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水解蛋白及其他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的相对发光强度,并计算三种常用蛋白泡沫灭火剂产品对发光细菌的EC50值,通过与文献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与文献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浓度条件下,NaOH水解蛋白浓缩液的发光菌毒性要高于CaO水解蛋白浓缩液;在0.5%混合比时,苯酚和硫酸亚铁的添加不影响水解蛋白的毒性;测得3%P、3%FP、3%FFFP的EC50值分别为3 956.55mg/L、6 000.68mg/L和63.78mg/L,得到几种泡沫灭火剂的毒性从小到大的顺序为3%FP3%P6%AFFF/AR6%AFFF3%AFFF/AR3%FFFP,其中FP和P的毒性远低于AFFF,但FFFP的毒性高于AFFF,该毒性顺序与国外测定不一致,主要与受试生物和产品组分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5.
以明亮发光杆菌和鳆鱼发光杆菌为研究对象,检测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两种有毒物质的生物毒性,通过添加各种冷藏液,将发光细菌放置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进行振荡离心,重新悬浮于脱脂牛奶溶液冷藏,对比脱脂牛奶悬液冷藏、冻干粉复苏后冷藏以及新鲜菌液直接冷藏3种方法的温度条件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发光细菌采用脱脂牛奶菌悬液冷藏6 d后复苏相对发光率可达94.15%,说明采用此种冷藏方式有效提升了发光细菌活性的稳定性,在应对水质毒性快速检测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对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明亮发光杆菌T3小种(PhotobacteriumphosphoreumT3sp.)的暗变种T9171菌株对36种不同的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比较,结果显示,T9171对其中30种化合物具有阳性效应,阳性检出率为83%,高于Ames试验的阳性检出率(64%),两法检测的吻合率达69%.以两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的受试物最低剂量建立相关方程,其方程式为:CT9171=132959+00364CAmes,相关系数r=0623(n=20),经检验两法的相关性达到001的显著水平.试验进一步确证利用发光细菌暗变种T9171检测化合物的致突变性,其灵敏度高于Ames试验.  相似文献   
97.
观察了50Hz,0.1~9.6mT,10~30min的电磁场暴露及其与铅的联合作用对淡水发光细菌青海弧菌(Vibrio qinghaiensis)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场暴露能增强发光细菌的发光,在6.4mT附近,增强作用最为强烈,在0.2~0.4mT附近,增强作用显得最为微弱,提示ELFEMFs对发光细菌的效应具有剂量“窗口”特性;Pb(0.2~1.6mgL^-1)能抑制发光细菌发光,并随着Pb剂量的增大,抑制效应愈明显,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电磁场与Pb合并作用,Pb并没有改变电磁场对发光细菌效应的包括剂量窗口在内的特性,但3.2~9.6mT的电磁场暴露提高了发光细菌对Pb剂量变化的敏感性.图3表3参9  相似文献   
98.
王连生  张正 《环境化学》1994,13(2):123-128
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29种氯取代和硝苯取代的苯硫(砜、亚砜)基乙酸酯的毒性,通过定量结构活性相关(QSAR)分析发现:此类化合物的毒性主要与其取代基的电荷效应相关,电荷的区域分布对化合物的毒性效应有重要影响。推测该化合物的毒性机理是毒物分子与发光反应中的主要辅酶FMNH2形成了氢键。还发明:在这类链状毒物分子中,远离活性中心一端的基团具有脱毒作用。  相似文献   
99.
发光细菌监测沿岸水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郑天凌  王斐 《福建环境》1997,14(1):9-11,33
采用发光细菌测试毒性法(MICROTOX)检测了取自厦门大学海滨浴场、厦门大学医院排污口、厦门大学东大沟排污口的海水水样毒性;比较了四种稀释液:30‰NaCl溶液、陈海水、人工海水I及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发光强度的影响和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发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前两个站信水体无毒性反应,后一个站位水体存在毒性物质;(2)除人工海水Ⅱ对发光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外,其它两种稀释液的活化作用与常用稀释  相似文献   
100.
发光细菌暗变种对土地处理的工业废渣的致突变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验分离到的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T9171菌株对三种戒严废渣在土地处理前后呈现不同的致突变效应。与Ames试验结果的趋势相象,大部分工业废渣样品在土地处理衙遗传毒性降低,T9171菌株的致突为阳性应减弱或消失呈阴性,明亮发光杆菌暗变种试验比传统Ames试验检测致突变物的灵敏度高而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推断,工业废渣在土地处理后遗传毒性下降的主导因素可能在于其所含主要非极性有机化学物的降低,土地处理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