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人到中年,各系统机能开始出现程度不同的衰退现象,接踵而来的就是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如果您步入中年,若能对自己的身体加以注意,经常察看“钟”与“表”,可防患于未然,避免积重难返的大病发生。其“钟”与“表”的内容是:  相似文献   
42.
大气污染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具有巨大的影响。自19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对这方面问题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内容涉及污染症状的诊断,污染源的追踪控制,主要污染物在不同的树种上极限浓度的确定,主要污染物质的空中化学转化过程以及酸雨和森林衰退的原因等许多方面。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各国对森林衰退的研究19世纪中叶,德国科学家施德克哈特(StoeckhardtJ.A.1850)发现,位于一熔炼厂附近的森林(欧洲赤松Pinussylvestris,挪威云杉piceaabies)生长不良,并推断是…  相似文献   
43.
叶细养  汤建东 《生态环境》2003,12(2):248-249
根据农业部的布置,广东省选择佛山市高明区开展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试点工作。查清了高明区耕地等级及其分布、土壤肥力状况、土壤及水源受污染的背景,建立了高明区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明区土壤合理利用和改良、作物布局调整、肥料合理生产和正确施用、土地有偿使用、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等提供了指导,也为今后全省各地开展该项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4.
邱振雄  陈洪 《生态环境》2002,11(3):328-330
在不同土壤种类、不同土壤肥力的田块进行了多点多年定点试验。经过连续三年早造稻草还田和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4个试验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了0.182%,早晚稻、马铃薯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1305、1275、3765kg,表明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效果显著,但不同土质的田块其效果有所不同。稻草还田、冬种马铃薯稻草覆盖与合理轮作和平衡施肥相结合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稻草还田的土壤肥力越来越高、连年增产,因此,稻草还田是改造中低产田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5.
铝毒与森林衰退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吉喜  曹洪法 《环境科技》1990,10(1):19-21,86
  相似文献   
46.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监测和预警研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终极目的是保障粮食安全,使得存量耕地的产出能力总量及其人均水平只能增加不能下降。由于耕地占补质量差异的存在,在监测耕地系统数量增减的同时,应警戒其质量升降超过临界值的时空范围和危险程度,才能全面反映耕地系统的状态。耕地质量的监测必须与各等级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监测结合起来。耕地分等定级、耕地质量动态变化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监测体系的研究应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技术方案,才能解决耕地占补质量平衡中“占一补几”的操作难题。论文在耕地占补的定位监测和基于耕地基础地力指数的耕地地力等级划分基础上,对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行了预警分析。  相似文献   
47.
讨论了人工混交林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改良和促进作用。针对目前人工纯林地力衰退的问题,提出了混交林可作为防止地力衰退的途径, 并对混交林应用上的有关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8.
利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对湖北省苇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全省苇田资源进行了生产力评价。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苇田呈碱性反应,钾素营养丰富,氮,磷养分普遍不足;长江干游戏韫以力高于支流汉江的苇田肥力。将全省苇田土壤按生产力水平分为四等,其中一等苇田占13.8%,二等苇田占36.7%,三等苇田占33.2%,四等苇田占16.3%,表明对全省苇田进行科学、合理投入将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49.
为了研究滇池流域沉水植物衰退和消失的驱动因子,该文通过室内控制培养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结合沉水植物野外调查数据、水质监测数据和相关数理统计分析结果,定量分析导致沉水植物死亡衰退的驱动因子及其浓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氨氮是驱动沉水植物分布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导因子,氨氮与沉水植物种类的相关性最大,且呈负相关。高浓度的氨氮导致沉水植物黑藻、金鱼藻和篦齿眼子菜死亡,且p H值升高时导致沉水植物死亡的氨氮浓度阈值降低。随着p H值从7升至8.5,导致黑藻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12 mg/L下降到2 mg/L,且导致黑藻全部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至6 mg/L,导致金鱼藻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到3 mg/L,导致篦齿眼子菜死亡的氨氮浓度最低值从高于16 mg/L下降到8 mg/L,即氨氮和p H的协同作用加快了沉水植物死亡衰退的速率。因此,氨氮和p H的协同作用是沉水植物的衰退和消失的驱动因素,且p H值越高,驱动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5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海洋渔业资源的急剧衰退以及海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我省渔业安全生产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认真分析现阶段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原因、仔细排查安全生产隐患,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对策,对保障渔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