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1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分析了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卢宝荣 《沿海环境》2002,(11):18-19
自我国2002年3月20日发布农业部10号令“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以来,社会各界特别是商贸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一时间对转基因生物的挂牌问题议论纷纷。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要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亮明身份,但更多的人对于什么是转基因,什么是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产品觉得十分迷茫,甚至有些人在媒体不公正和不科学的报道影响之下,对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有一种  相似文献   
73.
林森 《环境》2001,(4):39-39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基因工程技术兴起的时候,基因重组实验必须在“负压”实验室进行。在这里设立了各种等级的物理屏障以及生物屏障,以防止基因重组的生物(当时主要还是一些微生物)不致进入人体或逃逸到外界。虽然以后对非病原体基因工程实验的规定有所放宽,但有关生物安全的原则不变。对于基因重组实验,各国政府仍颁布了相应的操作规程,以防范重组生物进入人体或扩散到实验室外面。20年前,人们绝对不会想到今天有如此巨大数量的基因重组生物,堂而皇之地进入大自然之后,又进入了人体,且正在变异、重组、装配人类的基因。不可否认,国外现有已推广的几十种基因工程作物,虽然在审批时都认真考虑过它们对人体和对环境的安全性,但事实证明过去的考虑并不充分,认识也有局限性,更缺乏长期的数据。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先看看下面几则实例。这些资料都是美国依阿华州费尔菲德基因鉴定中心发布的。需要说明的是,该中心系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为基因工程生物提供测试服务的机构,得到官方批准,其测试结果被公认为具有权威性。  相似文献   
74.
基因工程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智 《环境保护》1998,(12):35-36
一、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按人的意志,将某一生物(供体)的遗传因素在体外经人工与载体相接(重组),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转入另一生物体(受体)细胞中,使被引进的外源DNA片段在后者内部得以表达和遗传。它集中了当今科学中先进生命科学的一部分,是跨学科的一门技术。它包含了生物物理学。生物分子学、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生物学科的知识。其最大的特点是:能按人们预先的设计,对基因进行拼接,且能打破物种问的界限,使一种生物的遗传信息在另一种生物体内得以表达、遗传。结果必将对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5.
由降解微生物的环境引种来对被污染的蓄水层进行生物补救,要求微生物存活的数量要相当大,并具有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较大的去除范围,结合现场试验和建立微单元系统的实验研究评定实验室培养菌的这些能力,随后引种到污染蓄水层。凤蛾假单孢菌B13的活性细胞体可在污染带存活447天,但在原始蓄水层的死亡是非常快的。在蓄水层微单元系统中,B13和经基因工程产物的B13和衍生代FR120的存在,产生了对芳香族衍生化合  相似文献   
76.
李清治 《环境》2000,(7):20-20
设计婴儿在试管里人工受孕的胚胎被植入子宫前,选择智商高、更漂亮、没有疾病基因的胚胎,使其孕育出更健美的婴儿。猪心换人心利用转基因将为生命垂危的心脏病患者解决移植器官来源不足的难题。荧光小猴把绿色发光水母基因植入恒河猴受精卵里,培育出了易于跟踪的荧光小猴。这些都不再是科幻小说中的描述,而是事实,是生物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77.
微生物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物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较多的几种生物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处理技术的进展和这些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以及用遗传与基因工程技术创建高效菌株的研究。  相似文献   
78.
RecA与UvrA是细胞SOS系统中重要的修复蛋白,在细胞DNA损伤后诱导表达.将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a)分别置于recA和uvrA启动子调控下,构建成质粒pRecAgfp和pUvrAgfp,并转化E.coli DH5α,构建成检测菌株ERS101和EUS101.试验发现,菌株ERS101和EUS101在致畸物吖啶橙处理后,GFP的表达量增高,菌悬液经507nm的蓝光激发后产生的绿色荧光明显增强,且与吖啶橙的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使在0.5μg mL^-1的吖啶橙诱导下也能检测到荧光增强效应.对硝基酚等多种致畸物处理后的检测菌株均有荧光增强效应.图4表1参9  相似文献   
79.
In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an arsM gene, encoding bacterial and archaeal homologues of the mammalian Cyt19 As(III) S-adenosylmethionine methytransferase, was regulated by arsenicals. An expression of arsM was introduced into strains for the methylation of arsenic. When arsM was expressed in Sphingomonas desiccabilis and Bacillus idriensis, it had 10 folds increase of methyled arsenic gas compared to wild type in aqueous system. In soil system, about 2.2%–4.5% of arsenic was removed by biovolatilization during 30 day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rsenic could be removed through volatilization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by bacteria which have arsM gene expressed.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use microorganisms expressing arsM as an inexpensive, efficient strategy for arsenic bioremediation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and soil.  相似文献   
80.
苯酚是一种生物毒性物质,即使在低浓度下对人体及微生物也有毒害作用。从微生物对苯酚降解的生化机制和关键酶、高效降酚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降解特性以及利用高效基因工程菌处理酚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对微生物降解苯酚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