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11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66篇
基础理论   2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叙述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现状,及已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分析了山西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2.
1960年以来山西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栋  谭桂容  耿新 《灾害学》2015,(1):75-81,86
利用山西省66个测站1960-2009年秋季(9-11)月的逐日降水量,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法、EOF及Morlct小波分析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变化趋势和时空结构特征,建立了秋季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结果表明:山西秋季年际区域性连阴雨次数和阴雨日数呈明显的线性减少趋势,过程雨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连阴雨次数的累积距平表现为"三升两降"型变化;山西秋季连阴雨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明显,1960-1970年代中期,有5~6年的周期变化,1990年代后期有2年的周期变化特征,年代际变化呈"波动状"变化规律;全省秋季连阴雨从南到北呈递减分布,除北部的天镇、山阴、繁峙等呈增加趋势外,各代表站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南部、东南部及五台山为连阴雨多发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为少发区;山西秋季连阴雨存在2~3年、8年左右的显著振荡周期。1970年代中期到1980年代中期,8年左右振荡周期的振幅最大,能量最强,是周期振荡最强的阶段。  相似文献   
23.
右玉县是一农牧效错区域,过去自然灾害频繁,人民生活艰苦。从1952年开始,大抓植树种草,至今已基本控制了灾害的影响,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本文概略地总结了综合农业生产发展的成就,提出了合理布局和调整问题,强调加速畜牧业和野生经济动植物种养事业的发展,大抓农牧产品加工体系的建立,以促进农林各业的进一步发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
25.
山西芦芽山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地理因子间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是评价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的一种主要指标。本文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芦芽山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地理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旅游影响因子之间的正负相关性均很好地体现了旅游活动对各因子影响的规律性,同时也说明了旅游影响因子的选择与确定以及对其赋值的正确性,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自然地理因子间较小的正负相关性,说明它们几乎不受自然地理因子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为评价旅游开发程度强弱的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旅游影响因子及其系数与人文地理因子间的高相关性,完全可以说明,它们能够正确地反映旅游活动对植被环境的作用。此外,加强景区管理和旅游规划尤为迫切,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26.
根据我部决定(见本刊1999年第2期第159页)和有关专家推选评定,施济普、赵崇奖、朱华(的论文《衣裳牢山西坡主要植被类型的特征与物种组成》[2005,11(1):1~7]和魏明宝、崔长征、方呈祥、张甲耀、王海、王亚芬的论文《铜绿假单胞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研究》[2005,11(1):74~77]获本刊2005年第1期优秀论文奖.本刊将授予两篇论文奖金各500元人民币,授予两篇论文的每在作者获奖证书。  相似文献   
27.
山西高原油松种群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毳  柴宝峰  王孟本 《生态环境》2005,14(5):719-722
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技术,分析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在醇溶蛋白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135份材料共分离出23条带,其中3条为共有带,多态性高达86.95%。全部材料共出现53种带型,9个不同油松种群的带型有差异,同一种群不同个体的带型也有所不同,说明山西高原的油松在遗传上已产生一定程度分化,在醇溶蛋白水平上呈现出遗传多态性。从供试材料的带型计算出油松遗传分化系数为0.1547。即在种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15.47%,种群内变异为84.53%,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但种群间的分化程度在松属树种中也属于较高水平。根据23个多态位点计算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将山西高原9个油松种群聚为3个类群。  相似文献   
28.
山西根瘤菌资源多样性与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山西不同生态条件下,采集豆科植物根瘤,经分离、纯化、回接原寄主,获得来自31属71种豆科植物寄主的纯根瘤菌株212株.对154株进行了BTB反应和生长速度测定,在YMA培养基上产酸快生型占97.4%.选用了其中50株,以快生型苜蓿根瘤菌(R.meliloti)和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各3株为CK,进行了其它生理生化鉴定.结果表明,56株参试菌株均不产生3-酮基乳糖.山西分离的菌株能在蛋白胨肉汤上生长的13株;能利用柠檬酸盐的7株;石蕊牛奶反应,产酸的12株,其中酸凝的8株,产碱的30株,其中胨化的11株,石蕊还原的7株.唯一碳源和氮源利用比CK更广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比CK有更强的耐盐、耐碱和对抗菌素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29.
2005年3月19日,山西朔州细水煤矿发生瓦斯特大爆炸事故,共造成51名矿工死亡。瓦斯爆炸还殃及附近的康家窑煤矿,使康家窑21名矿工遇难。这是一起严重的责任事故。煤矿安全生产各项指标不达标,矿主无视停产整顿的要求而违规开采,煤矿安监员严重失职渎职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矿井旁边有一座庙,工人们原本企望它能保佑自己平安。可这座庙在爆炸中也未能逃脱厄运山西朔州“3.19”矿难@张成富 @孙山  相似文献   
30.
<正>6月10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公布了国务院事故调查组关于《晋济高速公路山西晋城段岩后隧道"3·1"特别重大道路交通危化品燃爆事故调查报告》。调查组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工作,终于使事故真相大白于天下,事故路段的相关隐患得到了整改,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虽然事故调查工作已经结束,但事故中很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留给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