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397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9篇
综合类   642篇
基础理论   439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萃取液;MF,化肥减氮100%配施全量萃取液),分析萃取液对水稻苗期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萃取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农用标准,0.33%~10%浓度的萃取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 施用萃取液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茎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增加. 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后,土壤pH显著提高0.51%~13.8%,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3%~66.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可显著增加68.0%. 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位于前10位的细菌门类在各处理土壤中均有分布,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改变了菌群分布比例,且对近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 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后,与碳循环相关的门类菌群显著增加,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常见于胁迫环境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减少. 研究显示,活性污泥萃取液具有农用安全性,配施高量萃取液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菌群结构,可与有机肥施用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82.
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砷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向土壤中添加富硅稻壳灰提高土壤溶液中Si浓度可以有效抑制水稻对As的吸收. 为了探索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As的内在调控机理,于2020年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开展了大田试验. 结果表明:富硅稻壳灰的添加使土壤孔隙水中Si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了866.0%,这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充足的Si,使Si在与As的竞争吸收中占据主导作用,同时富硅稻壳灰促进了土壤铁氧化物的沉淀,使孔隙水中As浓度下降了20.3%,这一过程中由于铁氧化物的还原溶解而释放的As重新被固持. 水稻根系铁膜的形成对As的截留作用是抑制As向地上部转运的关键,富硅稻壳灰通过促进通气组织的形成来增加根系氧化能力,使水稻根表铁膜铁浓度(DCB-Fe)较对照组增加了47.3%,使根表铁膜As浓度(DCB-As)较对照组增加了41.0%. 富硅稻壳灰为水稻生长供应的足量Si,通过下调水稻根系中Si转运蛋白Lsi1和Lsi2的表达,从而限制了水稻根系对As(Ⅲ)的吸收,结果显示富硅稻壳灰使精米中无机As浓度降低了29.1%,低于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限值. 该研究通过大田试验,从土壤孔隙水、水稻根表铁膜以及Si与As在水稻茎叶和稻米运输中的竞争作用三方面系统论述了低温燃烧条件下制备的富硅稻壳灰对水稻吸收As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以0.2%的施加比例施加富硅稻壳灰有效降低了水稻籽粒中无机As 含量,为As污染土壤的水稻安全生产利用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3.
84.
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赋存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威  王沛芳  金秋彤  胡斌 《环境科学》2023,44(2):1021-1028
为探究土壤中残留抗生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土壤中检出率较高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作为外源污染物,分析水稻苗期和成熟期生长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水稻各器官中抗生素残留量和富集转运因子的变化特性,并评价水稻籽粒中残留磺胺二甲嘧啶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存在于整个生长周期中,且苗期的影响大于生长成熟期,根部受到的影响大于苗部.苗期秧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到随抗生素含量增加而增大的抑制作用,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不同特征,具体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先被激活后被抑制.磺胺二甲嘧啶在水稻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根>叶>茎>籽粒,且水稻籽粒的抗生素风险评估结果显示EDI/ADI<0.1,不构成健康风险.生长成熟期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富集因子和转运系数的影响大于苗期.综合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在水稻种植中施加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和使用养殖水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关注磺胺二甲嘧啶的生态效应,保障水稻等作物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5.
水稻耐氨固氮菌施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晚两季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电脑推荐施N水平上,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不显著;在低N情况下(每公顷减纯N37.5kg),耐氨固氮菌的增产效果达显著水平,早、晚稻分别增产8.41%和7.21%。15N示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耐氨固氮菌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秧苗期明显增加秧苗对肥料15N的吸收.禾苗分蘖盛期则增强了禾苗根系的吸氮能力。  相似文献   
86.
用沿海盐碱土进行的“花盆”试验表明,水稻在分蘖和开花的早期阶段对盐渍水灌溉非常敏感。水稻在生长早期阶段用盐渍水灌溉后是严重的,经常用盐渍水灌溉,不论其盐碱度如何,都会缩短水稻的生长期、减少产量和禾杆中氮、磷、钾的成份。在水稻生长的后期阶段用盐水灌溉较为适应。  相似文献   
87.
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中铁、锰对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铁、锰含量的差异是造成不同土壤类型间甲烷排放量差异甚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中铁、锰通过对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及根膜形成的影响而影响甲烷的排放。  相似文献   
88.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配合施用对水稻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量的过多或过少均使水稻产量下降,化肥的施用也有相似的影响;有机肥与氮肥、磷肥、钾肥只有施用量在适宜的范围内,交互作用较大,产量最高.提出了延边地区水稻获得稳产、高产的施肥体系.  相似文献   
89.
气候变化对中国南方水稻产量的经济影响及其适应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构建经济-气候模型(简称C-D-C模型),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候变化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并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的影响进行了模拟评估。结果表明,气候对南方地区水稻产量有显著负影响,且气候对各区域影响存在差异,降水对华南、华中和华东地区有负的作用,而对西南地区有一定正影响;温度对西南、华南、华东和华中地区都有负的影响,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南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减产为主,应引起政府和农户的高度重视。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南方地区水稻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0.
常规灭鼠下城市小型兽类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常规灭鼠下城市小型兽类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季节消长,通过分析浙江省杭州、宁波、绍兴、金华、湖州和萧山等6个城市1997-1999年灭鼠情况和3年的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其种类组成啮齿目的的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食虫目的臭QuQing;其中袍家鼠占42.9%、小家鼠32.1%、黄胸鼠10.6%、黑线姬鼠6%、臭QuQing8.3%;这些动物的密度季节变化呈现单峰型或双峰型。每年3-4月和9-10月开展两次灭鼠,能有效地控制小型兽类的密度,但应注意灭鼠药的轮换和灭鼠药的发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