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3种制备方法对纳米TiO2催化剂进行疏水改性,以高浓度硝基苯为处理对象,在可见光照射下,研究了催化剂的疏水改性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光催化反应影响因素研究. 结果表明,滴加法和吸附法制备的催化剂具备完整的TiO2(锐钛矿)和CuO晶体衍射峰,共沉法制备的催化剂没有TiO2(锐钛矿)衍射峰出现;不同方法制备的催化剂对可见光吸收阈均达到900 nm;滴加法和吸附法制备的催化剂疏水位主要是长链烷基;共沉法制备的催化剂疏水位主要是短链烷基. 降解试验发现具备长链烷基的催化剂有较佳的催化能力,滴加法氮气煅烧得到的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2 h硝基苯去除率可达75%.   相似文献   
102.
吉芳英  邱雁  徐璇  袁云松 《环境化学》2008,27(3):288-291
以亚甲基蓝染料为对象,研究CuO/TiO2-H2O2光催化的脱色效果及影响因素.在CuO/TiO2光催化系统中,加入H2O2可以显著提高催化效率,但H2O2的加入量不宜太多;反应系统的pH值、催化剂用量以及初始色度等对CuO/TiO2-H2O2的光催化效果都具有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在pH=7的溶液中,每1000ml溶液加入0.1g CuO/TiO2催化剂和10ml 30% H2O2溶液,用ZY3-150型高压汞灯照射2h,色度为500倍的亚甲基蓝溶液脱色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03.
104.
魏超  陈涛  江桥  王姝  邱伟建  成小英 《环境科学》2021,42(12):5884-5895
采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对微米沸石粉进行固定,通过批次吸附实验探究水凝珠去除氨氮的效果及其机制.结果表明:PAZ-20的投加量超过10 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了 80%之上.pH为3~8时,pH增加对PAZ吸附氨氮影响不大,当pH从9增至11时,氨氮去除率随pH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AZ吸附氨氮的最佳pH为7.水温为5~25℃时,氨氮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上升,25~35℃内略有上升,水温升至401,氨氮去除率有所下降.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PAZ吸附氨氮.PAZ-20对于水中阳离子的吸附能力为:K+>Mg2+>Na+>Ca2+.共存阳离子对PAZ吸附氨氮的影响程度为:K+>Na+>Ca2+>Mg2+.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显示微米沸石粉被良好地固定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中.PAZ可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且受共存阳离子的干扰较小.  相似文献   
105.
叶片对大气颗粒物中铅的吸收富集会对水稻本身产生毒性效应,然而目前关于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铅富集能力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叶片喷施等铅浓度飞灰颗粒物的方法,探讨水稻生长后期剑叶对亚微米颗粒物和微米颗粒物中铅的吸收作用,讨论不同粒径颗粒物中铅向叶片迁移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向水稻剑叶分别喷施等铅浓度的亚微米飞灰颗粒物和微米颗粒物后,亚微米颗粒物处理组的剑叶和稻米的铅含量均显著高于微米颗粒物处理组.亚微米颗粒物中的铅从叶片反面表皮向内扩散,富集在维管束中,并引起叶肉中铅含量的 显著升高.相比之下,微米颗粒物处理组的铅向植物叶片内迁移扩散趋势较弱.基于铅同位素分析,亚微米颗粒物组飞灰源对叶肉中铅含量的贡献为80%,而微米颗粒物组飞灰源的贡献仅为31%~42%.亚微米颗粒物组铅在细胞质中的含量比例升高,由此产生的毒性作用会更大. 因此,关注大气亚微米颗粒物中铅在水稻叶片的迁移富集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针对低功耗换能元点火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油墨直写技术制备一种油墨含能NiCr桥换能元。方法 以Al/CuO为主体含能材料,完成含能油墨的制备,并将其集成到NiCr桥上,形成油墨含能NiCr桥。对油墨含能NiCr桥换能元进行电爆实验和间隙点火实验,验证油墨含能NiCr桥的非接触式点火能力。结果 在24 V/100 µF条件下,油墨装药量为2.9 mg时,油墨含能NiCr桥可以在5 mm间隙下点燃B/KNO3装药,在间隙为1 mm条件下,油墨含能NiCr桥能够成功引发装药为硝酸肼镍的雷管。结论 含能油墨的引入能够增强NiCr桥的点火起爆能力,有望在工程实践中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07.
以东海近岸泥质区和济州岛西南泥质区表层沉积物的木质素含量(Λ8)及其特征参数为主要指针,结合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C/N,分析比较两地区的物质来源,特别是陆源有机物的迁移埋藏。结果表明:近岸泥质区沉积物中陆源有机物占主导,集中体现在该区Λ8与TOC有类似的分布特征,而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的相互作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济州岛西南泥质区,陆源有机物的贡献相对较小且有较高的氧化降解程度,这与其距离木质素母源较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或现场化学吸收的2种方法来去除气流中的NOx.结果表明,非热等离子体结合催化,反应器内的CuO催化剂能有效地促进NO的还原反应;相对于催化还原NO而言,脉冲电晕作用下能有效地降低NO催化还原的反应温度.当催化剂为CuO,脉冲电压为18kV,反应温度为200℃,还原剂为1%CO及NO进口浓度为719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非热等离子体结合现场化学吸收方法,是一种在常温下从气流中净化氮氧化物的有效方法,NO的去除率远远高于反应器内没有吸收剂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应器内的Ca(OH)2吸收剂通过与NO的氧化产物NO2或NO3的吸收反应促进了NO的去除.当反应器内有Ca(OH)2吸收剂存在时,在脉冲电压为18kV,O2浓度为2%及NO进口浓度为1 050 mg/m3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109.
微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生殖功能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探讨纳米与微米尺度SiO2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选择不同剂量的纳米SiO2(20~40nm)与微米SiO2(1~10μm)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于染毒5周后处死大鼠,检查附睾精子形态,并检测睾丸组织和血清中睾丸功能标志酶活性变化以及性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高、低剂量的纳米和微米SiO2染毒均可使大鼠发生程度不同的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动率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2)纳米SiO2染毒可使大鼠睾丸组织SDH、LDH和血清中ACP活性显著降低,而微米SiO2染毒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不显著;3)纳米SiO2和高剂量微米SiO2染毒可使大鼠血清T和睾丸匀浆T浓度显著降低,而对血清LH没有显著影响;4)与微米SiO2相比,纳米SiO2对大鼠生殖功能的损伤有更严重的趋势,但相同剂量下,纳米SiO2和微米SiO2相比,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微米和纳米尺度SiO2染毒均可使大鼠生殖功能产生损伤,使部分生殖功能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与微米SiO2相比,纳米SiO2对大鼠生殖功能的损伤有更严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0.
CuO/γ-Al_2O_3的制备及其湿式催化氧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常温常压的废水双氧水催化氧化,采用浸渍法制备CuO/γ-Al2O3催化剂,利用比表面积、XRD手段表征了制备工艺对催化剂的影响,以模拟苯酚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表明,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含量等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剂对双氧水催化氧化苯酚溶液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