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11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该试验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大型溞(Daphnia magna)对离子液体[C8mim]Br的耐受性,为离子液体的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C8mim]Br对1、3、5、7、11日龄大型溞毒性效应及其所产幼溞的死亡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的大型溞对[C8mim]Br敏感性不同。其中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敏感性最高,而5日龄和7日龄大型溞敏感性最低,怀卵期11日龄大型溞对[C8mim]Br的敏感性再次提高。置于急性处理质量浓度的[C8mim]Br中,11日龄大型溞所产幼溞死亡率随着[C8mim]Br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至48h最高浓度处理组幼溞的死亡率高达95%。试验结果表明可采用1日龄和3日龄的幼溞用于评价离子液体的毒性。  相似文献   
452.
研究了新型消毒剂溴氯海因(BCDMH)在水环境中的降解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及BCDMH对4种不同生态位水生生物(发光菌、小球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BCDMH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为3.74(25℃),在水环境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C0×e-k·t,其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5℃时k值为0.3577,半衰期为1.72d.2)pH6~9时,pH值越低BCDMH降解越快,碱性条件对其降解有显著抑制;自然光照和曝气有利于BCDMH的降解.3)BCDMH对斑马鱼的96hLC50=3.68mg·L-1,属高毒;对大型溞的24hLC50=1.44mg·L-1,属高毒;对小球藻的96hEC50=4.15mg·L-1,属高毒;对发光菌的1hEC50=0.62mg·L-1,属极高毒.  相似文献   
453.
本文报道麦病治的毒理研究结果。急性毒性试验表明,麦病治为低毒物质,蓄积毒性试验K>5,为弱蓄积性。体外致突变试验结果表明,麦病治无致基因突变作用。体内细胞水平试验未见到有致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的作用。生殖系统致突变试验表明,麦病治不会导致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对SD系大鼠的生殖能力及胎鼠的生长发育均未见不良影响,对胎鼠外观、骨骼内脏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454.
455.
用发光细菌法监测海洋沉积物综合毒性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发光细菌法对大连港大窑湾港区三期工程港池10个站位沉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并以毒性较为稳定的HgCl2作参比毒物,使此法所测得的毒性定量化;以发光细菌的抑光率或相当标准毒物HgCl2(mg/L)来评价大连港沉积物的总体急性毒性,同时参照沉积物的理化因子.该方法测出的沉积物毒性能够很好的反映出沉积物的污染状况,证明用发光细菌法监测近岸海洋沉积物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6.
本文报道了利用发光细菌法测定各种类型污水体的急性生物毒性,评价其毒性水平。同时设清洁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经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废水的相对抑光率T3值高于清洁对照组,石油化工废水与阳性对照组相对抑光率T3值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石油炼制废水急性生物毒性最强,其次为石油化工、电业废水、生活污水,食品加工业废水急性生物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457.
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同步脱氮除硫工艺基质及产物对同步脱氮除硫过程的影响,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了该工艺基质及产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的15min-半抑制浓度(即IC50)分别为78.1、12077.8、254.5、3852.1、1066.3mg·L-1.按照等效浓度混合法测定,各基质及产物的联合毒性为:硫化物与硫酸盐、硫化物与硝酸盐、硫化物与亚硫酸盐均呈加成作用;硫化物与亚硝酸盐呈协同作用;硫化物、硫酸盐、亚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5元混合体系呈加成作用.  相似文献   
458.
急性毒性实验,得到萘对成体斑马鱼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1.8 mg·L-1.在此基础上,设置5个浓度梯度:0、 1/6 LC50、 1/4 LC50、 1/3 LC50、 1/2 LC50,研究了在不同的暴露时间下(0.5、 1、 2、 4、、 14d),萘对斑马鱼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 GPx)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对萘非常敏感,在暴露0.5 d时就受到抑制或诱导.0.5 d后GPx活性整体上被诱导,只在第14 d时高浓度组(1/3 LC50和1/2 LC50浓度组)GPx活性被抑制;GST和GSH则总体上是低于对照的.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在2d后呈现先诱导后抑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在1 d后整体上受抑制.萘对斑马鱼内脏团抗氧化防御系统能产生影响,其变化可作为生物标志物,来评价暴露于多环芳烃有机污染的鱼类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59.
460.
卵圆卡盾藻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卵圆卡盾藻在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密度下对卤虫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对数生长初期的卵圆卡盾藻藻液的毒性作用最强,卤虫暴露在4.3×104/mL藻液48 h后,死亡率达到80%;对数生长后期卵圆卡盾藻藻液也具有较强的毒性,48 h卤虫死亡率为67%;衰亡期藻液毒性最弱,48 h卤虫死亡率为40%。卵圆卡盾藻的藻液和滤液均对卤虫有致死作用,且前者毒性大于后者。海洋盾藻藻液和滤液的浓度对数与卤虫的死亡机率单位呈线性关系,藻液对卤虫24 h LD50为4.8×104/mL,而滤液对卤虫的24 h LD50为5.6×104/mL。卤虫在卵圆卡盾藻藻液中的暴露时间(48 h内)与死亡机率呈线性相关关系,在藻密度为5.1×104/mL时,卵圆卡盾藻藻液对卤虫的半致死时间(LT50)为38.6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