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381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712篇
基础理论   119篇
污染及防治   71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Degradation kinetics and products of triazophos in intertidal sediment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his work presents taboratory studies on the degradation of triazophos in intertidat sediment. The overall degradations were found to follow the first-order decay model. After being incubated for 6 d, the percentage of degradations of triazophos in unsterilized and sterilized sediments were 94.5% and 20.5%,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temperatures of 15℃ and 35℃, the observed degradation rate constant(kob,d) enhanced as the incubation temperature increased. Triazophos in sediment degraded faster under aerobic condition than under anaerobic one. The water content of sediment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degradation when it was in the range of 50%-100%. The values of kobsd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riazophos in sediment, which could result from the microorganism inhibition by triazophos. Four major degradation products, o, o-diethyl phosphorothioic acid, monoethyl phosphorothioic acid, phosphorothioic acid, and 1-phenyl-3-hydroxy-1, 2,4-triazole, were tentatively identified as their corresponding trimethylsilyl derivatives with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The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 of triazophos in intertidal sediment was propose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riazophos in intertidal sediment was relatively unstable and coutd be easily degraded.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近几年来国内氰化物的测定方法。方法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法及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2007年3月对暴露于湛江观海长廊近8年的景观锚链进行了大气腐蚀调查和研究.现场调查结果显示,各站点锚链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锈层呈黄褐色,站点2和站点3的锈层易剥落.锚链的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外表面锈层疏松多孔,并伴有大量的裂纹,内表面局部存在大量诱导腐蚀发生的微孔,表面锈层中均含有S元素和Cl元素.红外光谱分析结果显示,锚链表面锈层均有α-FeOOH.大气湿热气候、高含量的Cl-和H2S是锚链钢严重腐蚀及发生块状开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海面溢油的荧光光谱鉴别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在鉴别海面溢油中的应用和进展。根据荧光光谱的三维特性 ,分别阐述了普通荧光光谱、同步荧光扫描光谱、可变角同步扫描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不同荧光光谱的“指纹”信息特征 ,并介绍了导数荧光法、低温荧光法、磷光光谱法等辅助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荧光光谱法研究丙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承农  李杨  关中杰  刘义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1):1880-1885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和不同温度下,用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研究了丙酮(ACE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证实了丙酮有很强的猝灭BSA荧光强度的能力.分别用Sterr-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得到了它们相互作用的生成常数KLV(平均值为7.073×106L·mol-1)、热力学参数(△Hθ、△Gθ和△Sθ的平均值分别为-3.982kJ·mol-1、-26.51 kJ·mol-1和73.31J·K-1)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为1.266)等.这为研究ACET对BSA构象的影响、ACET的毒理效应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天然更新红松幼树光合与光谱特性的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天然更新红松幼树不同叶龄针叶在不同季节光合能力的差异和光谱特性动态,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和Unispec-SC光谱仪分别在6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3个阶段对红松各叶龄针叶进行光合和光谱指数的测定.结果表明:随季节变化,红松各叶龄针叶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气孔导度(Cond)逐渐增大.但当年生针叶完全长出之后,1年生针叶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增长幅度低于2年生针叶.除1年生针叶在9月上旬的蒸腾速率(Tr)处于6月中旬和7月下旬之间外,各叶龄针叶的蒸腾速率均随着叶龄增大而减小,同叶龄针叶随时间推移而增大.暗呼吸速率(Rd)的变化趋势并不稳定.在不同季节,3年生针叶的光合参数一直处在较低水平,且差异并不显著,而当年生、1年生和2年生针叶的光合参数随着季节推移存在显著变化.叶绿素归一化指数(ChlNDI)、光化学反射指数(PRI)随季节推移而增大,随叶龄增大而减小,结构不敏感植被光谱指数(SIPI)呈现出相反的规律.结果表明,叶龄和季节对红松幼树的生长均存在显著影响.1年生、2年生针叶的光合构件随季节变化表现出较强的可调整性,而3年生针叶可调整性较弱.红松针叶的生长周期中,前3年一直保持较强的初级生产能力,直到第4年才逐步衰老,生产能力显著降低,直至凋落.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及火点图,研究了重庆2013年夏、冬两季雨水DOM光谱特征,并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雨水DOM与水体、土壤DOM具有类似性质光谱特征,证明降雨DOM也是陆地及水环境中DOM地化特征的重要贡献者.雨水DOM中DOC含量为0.88~12.80 mg·L-1,CDOM含量在3.17~21.11m-1之间,夏、冬两季降雨DOM差异明显(P0.05).与夏季相比,冬季降雨DOM分子量较小,芳香性程度较低,腐殖化程度也更低,输入主要以本地和短距离输送为主;而夏季DOM来源较分散.尽管吸收和荧光光谱可用于解析雨水DOM组成和来源,但在光谱特征的解析和来源识别上与其他来源DOM有所区别,传统"内、外源区分"并不适用于雨水DOM.  相似文献   
18.
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中不同粒径胶体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聂明华  晏彩霞  杨毅  周俊良  刘敏 《环境科学》2017,38(8):3192-3199
基于切向流超滤系统及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黄浦江流域典型污水(即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水)中的胶体进行粒径分级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水样的胶体质量浓度及胶体态有机碳质量浓度分别为9.60~32.50 mg·L~(-1)和0.03~6.25 mg·L~(-1),二者均随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不同粒径分级胶体的三维荧光图谱表现为类蛋白荧光峰(峰D和峰T)及类腐殖质荧光峰(峰C和峰A)这4个荧光峰,其中类蛋白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10~3~5×10~3分级胶体中,类腐殖质荧光峰主要存在于M_r10×10~3~300×10~3分级胶体中.同时,通过表征胶体荧光光谱特性的荧光指数,包括FI值、腐殖化指数HIX及生源指数BIX,分析了所选胶体的来源及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小粒径胶体主要为陆源来源,芳香性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而大粒径胶体自生源比重大,类蛋白物质是其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9.
夏季太湖CDOM光学特性空间差异及其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一步探究夏季太湖CDOM(有色溶解性有机质)光学特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与其来源的关系,对其紫外-可见吸收及三维荧光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CDOM吸尘系数及其荧光组分(C1、C2、C3、C4)强度和各水质参数间的相关性.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了CDOM的来源以及与各参数指标[ρ(DOC)除外]之间的来源关系.结果表明:CDOM吸收系数α(355)、S值(光谱斜率)变化范围分别为3.27~8.27 m-1和0.011~0.021 nm-1;太湖西部、北部及南部湖区CDOM丰度较大,S值较低,受陆源输入的影响较为明显.CDOM的三维荧光光谱揭示其中含有两种类蛋白质组分C1和C2以及类腐殖质组分C3和C4,并且以类蛋白质组分为主.此外,大部分采样点的荧光指数(FI)为1.70~2.01,自生源指数(BIX)大于1,腐殖化指数(HIX)小于0.6,r(T/C)(荧光峰T与荧光峰C荧光强度比值)小于2,表明夏季太湖CDOM内源特性相对强烈.研究显示,除ρ(DOC)外,CDOM与其他水质参数在第一主成分上(贡献率为90.8%)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各水质参数的来源存在相似性,并且受生物自生源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不同金属氧化物对湖泊沉积物DOM(溶解性有机质)影响机制,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在沉积物表层分别覆盖Fe、Al、Mn氧化物及湖沙后培养1 a,并利用三维荧光和紫外光谱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① 覆盖Al、Fe、Mn氧化物和湖沙主要降低了0~3 cm沉积物的w(DOC),降幅分别为8.61%、6.27%、22.38%和0.44%. ② 沉积物中DOM的类络氨酸峰(peak B1)和类色氨酸峰(peak T2)均产生较大变化.其中三种氧化物均显著降低了上层沉积物中DOM的peak T2,使底层DOM的peakT2显著增加. Mn氧化物使DOM的peak B1降低,Fe和Al氧化物使DOM的peak B1增加,湖沙则使两类峰均降低. ③ 覆盖金属氧化物改变了沉积物DOM结构特征,其中覆盖Fe氧化物增强了其芳香性,而覆盖Mn氧化物和Al氧化却降低其芳香性,但三者均使DOM腐质化程度及官能团数量增加,并使FI(Fluorescence Index,荧光指数)增大,表明DOM向生物源转化.研究显示,沉积物表层覆盖金属氧化物影响了沉积物中DOM迁移和转化,并促进了其降解,导致其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