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2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综述了红壤上施用磷矿粉对油菜产量、土壤铝毒和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认为磷矿粉直接施用于酸性土壤上,除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外,还能提高土壤pH值,增加交换性钙含量和降低交换态铝含量,增加土壤负电荷量,是一种低投入的土壤改良剂,在有条件的地区宜予推广。  相似文献   
92.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农业施肥制度对红壤稻田土壤磷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移耕农业、施化学N肥和NK胆施肥制下,农田系统磷素亏缺量大,7年间达140mg/hm2以上,土壤有效磷降低;(2)有机农业和施化学P肥施肥制可促进农田系统磷素平衡,改善土壤供磷状况,提高稻株含磷量和磷累积量;(3)在有权无机结合施肥制下,农田系统土壤磷素盈余量大,7年间共达200mg/hm2以上,并可改善土壤磷组分,增加土壤有效磷含量,促进水稻对磷的吸收.  相似文献   
93.
雷州半岛旱地砖红壤非点源氮、磷淋溶损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施用化学肥料所引起的养分淋失和环境污染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土柱模拟氮、磷素养分淋溶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下砖红壤氮、磷素淋溶损失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尿素用量的增加,渗漏水中NH4^+-N质量浓度和TN淋失量也相应增加,而NO3^--N的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大,渗漏水中氮素淋失形态主要是以NO3^--N为主。由于土壤磷素很难移动,所以TP累积淋失量非常少,氮、磷肥混施对非点源氮、磷素的淋失都有影响,其中过量磷肥配合尿素施用可以增加土壤中NH4^+-N、NO3^- -N、TN的淋失程度。  相似文献   
94.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都为:NPKM>O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可矿化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碳库质量。同施肥处理A层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显著大于P层;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潜在可矿化碳的比率(R2)>微生物量碳的比率(R1)>可溶性有机碳的比率(R3);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R1、R2、R3大小顺序都为:NPKM>OM>NPK>CK。除P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外,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5.
氮肥对旱地土壤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胡荣桂 《生态环境》2004,13(1):74-77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率是20%。大气中甲烷浓度的迅速增加与甲烷的源和汇的不平衡有关。土壤中存在甲烷氧化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氧化大气中的甲烷。不过土壤对甲烷的氧化能力受一些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氮肥的施用对土壤甲烷氧化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定位施肥实验的结果表明氮肥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主要来源于铵态氮而不是硝态氮,因为氨对甲烷氧化有着竞争性抑制作用。此外,长期施用氮肥还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区系及其活性,从而降低甲烷的氧化速率。氮肥施用的短期效应则与土壤的耕作管理历史、土壤性质、氮肥施用量等因素有关。有机肥对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比化肥要低得多,其物理化学性质及施用方法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土壤对甲烷的氧化。  相似文献   
96.
磁性肥料能明显促进水稻的生长和提高生物产量,在以广州发电厂的粉煤灰为主要磁性物质时,对赤红壤和水稻来说,其磁性肥料磁处理的最佳磁感应强度是0.22T.  相似文献   
97.
柳州地区各种红壤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简单质量平衡法,多层模型PROFILE和基于植物响应标准计算柳州红壤和土种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并建立了系统完整地收集,测量与估算模型所需参数的方法。结果表明,柳州红壤各土种的硫沉降临界负荷为0.50-1.80keq.hm^-2.a^-1,为保护95%的土壤不受酸沉降危害,柳州土壤的潜在酸度,酸度和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8keq;hm^-2.a^-1,1.9keq.hm^-2.a^-1和0.70  相似文献   
98.
将国内外应用广泛的MAGIC模型和SMART模型综合起来 ,提出了自己的动态模型。对韶关几种典型生态类型的土壤化学状态进行了长期趋势模拟。结果发现 ,马尾松对酸沉降最敏感 ,土壤溶液的pH值下降到 4.0 ,BS值下降到几乎为零 ,有大量的Al离子溶出。最后选取马尾松为指示生物 ,综合选取土壤溶液 pH >4.0、BS >10 %和 [Al3+ ] <0 .1mmol.l- 1 为临界化学指标 ,确定了韶关酸沉降临界负荷 (S的临界负荷 )为 14 .1keq .ha- 1 .a  相似文献   
99.
红壤性水稻土铅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湖南省桃林铅锌矿区为试验区,通过水稻盆栽、田间小区、大田、农田地表径流和淋溶等试验以及土壤酶和微生物试验,研究土壤铅对土壤-作物(水稻)、土壤-微生物和酶、土壤-水体三体系的各种效应,得到各单体系中铅的临界含量并确定了红壤性水稻土中铅的临界含量,通过铅的平衡试验,建立了土壤铅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得出红壤性水稻土的铅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100.
昆明红壤环境下酸沉降对二种树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昆明红壤人工酸化后进行树木生长实验。发现昆明红壤的酸缓冲能力非常大。在 12 0meqH /Lsoil的酸添加处理区也没有发现树木生长的显著下降。根据实际情况判断 ,认为没有必要继续加大酸添加强度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