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4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116篇
安全科学   313篇
废物处理   66篇
环保管理   192篇
综合类   2215篇
基础理论   505篇
污染及防治   483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288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为确定亚硝酸对聚磷菌好氧吸磷的抑制作用,利用批量实验研究了在不同pH下不同浓度的亚硝态氮对聚磷菌好氧吸磷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对聚磷菌好氧吸磷具有更直接的影响;亚硝酸质量浓度达到0.001 00 mg/L时,聚磷菌好氧吸磷即会受到50%的抑制.聚磷菌受到较低浓度的亚硝酸抑制时,其在无亚硝酸存在的环境中好氧吸磷能力基本能恢复.  相似文献   
992.
实验研究了蔗糖为碳源,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等氮源对NⅢ2发酵产絮凝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液起始pH值为7.50,以硝酸钠为氮源,发酵液pH会上升,升至7.60~8.34时,NⅢ2菌株开始大量分泌微生物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可达7.5 g/L,该产量是目前报道的克雷伯氏菌产絮凝剂的最高值。脲为氮源,pH则下降,降至5.04~6.49时,大量分泌絮凝剂,发酵72 h产量达5.2 g/L。蛋白胨、氯化铵和硫酸铵等为氮源时,pH下降十分明显,pH小于3.71时有絮凝剂分泌,发酵72 h产量约2.0 g/L或更小。以硝酸钠和脲为氮源时,发酵液中有黄色物质分泌,该黄色物质出现或黄色逐渐加深,是NⅢ2菌高产絮凝剂的标志。除硫酸铵外,其他氮源发酵所产絮凝剂为O-糖蛋白。当以硝酸钠、脲、蛋白胨、硫酸铵和氯化铵为氮源时,絮凝剂中蛋白的含量分别为9.55%、33.28%、19.39%、13.81%和15.51%,且蛋白含量越高,絮凝剂活性越大。  相似文献   
993.
从孤岛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石油降解菌,命名为SKD-1。该菌株菌落表面湿润光滑、边缘整齐、圆形、不透明、乳黄色,能够利用葡萄糖和淀粉作为其生长的碳源和能源,其最适生长环境为碱性(pH8-10),在分别以正十六烷烃和原油为惟一碳源,温度为30℃,摇床(180r/min)培养的条件下,菌株SKD-1的降解率分别为66.1%和36.9%。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SKD-1与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coaceticusSY-1同源性达99%。结合菌株SKD.1菌落形态、理化性质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可以鉴定菌株SKD-1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sp.),序列登录号为AB774229。  相似文献   
99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特性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方法,从垃圾渗滤液中筛选到一株高效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LB1,根据其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nomas sp. LB1。LB1所产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LB1的最佳产絮凝时间为96 h,所产絮凝活性物质主要是其生长过程中的胞外分泌物和细胞生长后期的次级代谢产物,菌体细胞本身具有一定的助凝作用。LB1所产絮凝剂最佳加样量为3%(体积分数V/V);对pH的适应范围较宽,在4~10之间具有较高的絮凝活性,均大于75%;温度为25℃时絮凝率为86.3%,在25~60℃之间,絮凝率基本保持稳定;LB1所产絮凝剂对几种废水具有较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995.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明确指出,要提高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是对2007年—2012年我国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续问题引起中央高层领导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96.
以白腐菌降解水溶液中的苯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Na^+、K^+、cu^2+、Pb^2+、Ca^2+等阳离子对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u^2+、Ph^2+等阳离子对白腐菌降解苯酚有抑制作用,其抑制阈值分别为800、600、4和10mmol/L,但Ca^2+对白腐菌降解苯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7.
分别从台州和衢州某化工厂的好氧池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苯胺降解菌TZ1和JH1,经16S rDNA测序鉴定为Comamonas sp.TZ1和Pseudomonas sp.JH1,均具有较强的苯胺降解能力,培养24 h后,可使初始浓度为800 mg/L的苯胺去除率达到96.4%~98.4%。在此基础上,按体积比1∶1将2株菌液进行混合构建了混合菌体系,进而对比考察了苯胺初始浓度、pH、盐度和重金属等环境因子对单一菌和混合菌生长量及降解苯胺效果的影响,重点探讨混合菌对不适宜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对苯胺的降解特性。通过单一菌和混合菌对比实验发现,在适宜苯胺初始浓度、pH和盐度条件下,混合菌的生长量略高于单一菌;在不适宜生长的高浓度苯胺、pH和盐度条件下,混合菌也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苯胺矿化能力。Zn2+和Cr6+耐受实验则表明,对于Cr6+,混合菌表现出了更强的耐受能力,而对于Zn2+并没有表现出更强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实验研究了菌体接种量、氮源、氮源浓度、温度和pH等不同因素条件下,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果胶废水中果胶和COD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0 g/L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果胶和COD的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6%和83%。酒石酸铵为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果胶废水的最佳氮源,其最佳浓度为0.8 g/L,在此条件下,菌体对果胶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和84%。废水温度为25~35℃,废水pH值为4~5时,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果胶废水中果胶和COD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95%及80%以上。黄孢原毛平革菌处理果胶废水的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废水处理工程技术工艺的设计提供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在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构建生物模型对纠正学生生物知识、改变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一个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也就不存在真实的竞争力。本文以华数传媒为实例,通过对该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识别及评价华数传媒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并建议其在面临机遇与挑战的同时构建自身新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