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511篇
基础理论   98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为提高含风电场电网经济调度能力并降低电力系统规划决策的保守性,提出了基于原子稀疏分解-核密度( atom sparse decomposition-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ASD-KDE)算法的超短期风电出力区间预测模型。该模型应用ASD计算出较为精确的点预测值,并采用粒子群优化正交匹配追踪算法提高原子分解过程的预测实时性。同时针对风电序列不同区域所具有的线性及非平稳特性,构建了衰减线性原子库及Gabor原子库,以期达到自适应分解的效果。再通过对原子分量和残余分量分别进行自预测和BP( back propagation) 神经网络预测,获得点预测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历史风电数据不同区间的划分,构建一维核密度估计模型,逐步滚动获取预测值的置信区间,从而降低了环境变化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实际风电场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自适应性、快速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72.
唑类杀菌剂因其广谱性和稳定性会残留在水环境中,从而危害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目前对唑类杀菌剂的毒性研究大多集中在急性毒性,对其致毒机理知之甚少.本研究将三唑醇、三唑酮、克霉唑和氯咪巴唑4种常见的唑类杀菌剂作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指示生物,研究4种唑类杀菌剂暴露96 h后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和生理变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4种目标污染物浓度越高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程度越强,在50%效应下,96 h时毒性大小为:氯咪巴唑>克霉唑>三唑醇>三唑酮.其毒性机制可能与活性氧(ROS)的持续积累有关,随着污染物浓度升高,ROS含量不断增加,其中刺激作用最明显的是克霉唑,ROS的增加促进丙二醛(MDA)的大量产生,从而使绿藻产生氧化损伤,激发了不同水平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同时,它们对叶绿素和蛋白质的合成也存在明显的抑制,破坏了绿藻的光合机制,最终造成藻细胞凋亡.研究结果为评估唑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73.
用蒸馏和液体闪烁计数法测量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原工作地点核退役过程中直接接触氚和间接接触氚工作人员的尿样,氚浓度在102~105Bq/L,最大氚浓度为2.7×105Bq/L,折合剂量当量约为0.19mSv。短期观测了23名氚生物半衰期,其范围为5.5~14.8d,平均值9.1d;中期观测了5名氚生物半衰期,其范围为7.6~9.4d,平均值为8.5d。观测的共28名工作人员氚生物半衰期与理论值10d接触,并且与国内外的观测值符合。  相似文献   
974.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975.
空气氟化物污染对工人淋巴细胞微核的诱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磷肥厂慢性接触空气氟化物污染的40 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发生频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氟化物污染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发生率和微核细胞率均显著高于CK.人体对低浓度化学污染物的损害作用可产生适应机制,这种适应机制的形成需10 a 左右.吸烟能加剧氟对微核的诱发作用.  相似文献   
976.
亚硝基胍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诱发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诱变剂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的诱发作用,以寻求较为简便的检测水体中污染物对遗传物质的损害程度及毒理效应的方法。试验以亚硝基胍(MNNG)作为诱变剂,研究其不同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泥鳅红细胞微核形成和核异常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微核细胞率与亚硝基胍浓度呈正相关;但当浓度过高时,微核细胞率反而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随着亚硝基胍浓度的升高,微核细胞率出现高峰的时间也相应提前。从试验结果来看,微核测定法确是遗传毒理学试验中一个较为理想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977.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环境污染物的诱变活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应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10份矿尘样品、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15份真菌提取物进行诱变性研究,结果有10份矿尘、AFB_1和5种真菌提取物能明显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增高;对其中5~#矿尘、AFB_1和杂色曲霉提取物进行剂量效应测定,显示了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提示具有诱变活性,这对当地的肿瘤发病率可能起重要作用。说明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对研究环境诱变剂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8.
王子峤  李叙勇 《环境科学》2022,43(2):867-877
了解城市基础要素与街尘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关联特征有利于城市非点源污染源区的定量解释及精准控制.为探究城市基础要素与街尘营养元素含量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以武汉市汉阳区为案例研究区,选取总氮(TN)、总磷(TP)、交换态磷(Ex-P)、铝结合态磷(Al-P)、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c-P)、钙结合态磷(Ca-P...  相似文献   
979.
阿超 《环境》2004,(9):43
环境污染正以惊人的发展态势,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气候的异常变化,沙尘暴的长驱直入,江河湖海水质下降,人为因素造成的资源破坏……尽管所有这一切都在警示人类要保护地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然而,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件依然屡禁不止,并且花样翻新,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980.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比对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氨法脱硫装置由于运行工况复杂,现场比对监测时诸多因素会造成比对监测的偏差。文章针对烟气比对监测数据异常和烟尘比对监测数据异常,从几个方面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质控措施,以减少数据偏差,提高在线比对监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