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安全科学   545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66篇
综合类   755篇
基础理论   153篇
污染及防治   108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为探究碱土金属中毒规律以及中毒方法对中毒的影响,采用干混法和湿混法模拟CaO和MgO对商业催化剂的中毒过程。研究中毒后催化剂脱硝特性的改变及差异,并对催化剂中毒前后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能变化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湿混法模拟SCR催化剂中毒后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干混法;模拟中毒实验应该采用干混法;湿混法对于催化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表面V~(5+)含量以及化学吸附氧的不利影响强于干混法;CaO对催化剂脱硝效率的降低大于MgO。2种中毒方法的对比研究为延长催化剂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2.
以硅酸四乙酯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海藻酸钠和四丙基氢氧化铵为模板剂,采用原位水热晶化法制备多级孔ZSM-5分子筛,负载Ru和Ce制备出RuCe/ZSM-5催化剂,考察了多级孔结构对RuCe/ZSM-5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BET、XPS、H2-TPR、GCMS、TGMS等分析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分散液物质的量的比为1SiO2:0.02Al2O3:0.15TPAOH:0.04SA:40H2O,Ru和Ce的负载量分别为0.8%和10%,焙烧温度为350℃时,RuCe/ZSM-5催化剂催化氧化氯苯活性最佳,在氯苯浓度为2600 mg·m-3,反应空速为10000 h-1时,T90(氯苯转化率达到90%)为247℃,并且在反应温度为325℃时,氯苯转化率能持续48 h维持100%,而传统微孔RuCe/ZSM-5催化剂T90为302℃.多级孔RuCe/ZSM-...  相似文献   
83.
以某1000 MW燃煤机组脱硝系统使用的脱硝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运行时间的催化剂进行了对比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运行初期,催化剂表面沉积了一定量的碱金属,但属于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过多的硫化合物的沉积;催化剂微观结构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比表面积有下降趋势;催化剂机械强度基本保持良好;催化剂活性衰减在正常范围内,催化剂可以继续使用或添加加装层。  相似文献   
84.
以钛基层柱粘土(Ti-PILCs)为载体,制备了Mn-Ceox/Ti-PILCs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采用浸溃法模拟了催化剂钙中毒,研究了不同含钙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并运用NH3-程序升温脱附(TPD)、H2-程序升温还原(TPR)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分析了钙对催化剂的失活作用.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5.
硫化氢(H2S)是无色、剧毒,有臭鸡蛋气味的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后可致急性中毒,且中毒多为群体急性中毒事件。其毒性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亦可伴有心脏等多器官损害,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立即发生急性中毒,引起昏迷,呼吸与血管中枢麻痹、细胞内缺氧和窒息,  相似文献   
86.
截止2009年底,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94.7%,人口占53.4%。然而,在如此庞大的面积及人口背景下,农村饮用水净化状况却未能得到相应比例的重视和提升。本文将具体针对湖北地区农村饮用水现状及进一步完善方法给出一些分析及建议。  相似文献   
87.
在考虑吸附与脱附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室内毒物浓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剂量响应模型进行中毒定量评估.分别对纯净物、混合物的中毒定量评估方法进行阐述,并举例计算分析各种情况下概率变量达到半数致死的时间.研究结果可以指导室内车间毒性准则的制定.  相似文献   
88.
沥青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是一种棕黑色有机胶凝状物质,有液体、半固体和固体3种形态,能完全溶于二硫化碳,其主要成分为烃类混合物,主要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工业以及铺筑路面等。其一般分为天然沥青、石油沥青、页岩沥青和煤焦沥青4种,而日常生活中我们所接触的主要是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3种。  相似文献   
89.
沧州部分地区深层地下水F~-浓度已经严重超标,高氟地区也在不断扩大,为了解F~-扩散过程需要分析F~-垂向运移状态和各影响因素。运用MODFLOW软件建立沧州地区深层地下水垂向溶质运移模型,模拟第Ⅲ含水层高氟水来源于更高浓度的第Ⅳ含水层氟的垂向运移状态,运用敏感系数公式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溶质垂向运移的关系。通过溶质运移状态预测出2030年沧州地区第Ⅲ含水层氟离子平均浓度为1.64 mg/L,地下水氟离子垂向运移的主控因素为第Ⅳ含水层氟离子浓度,抽水量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90.
蔡荟梅  彭传燚  陈静  侯如燕  宛晓春 《环境科学》2013,34(11):4440-4446
采用盆栽实验和化学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外源添加水溶性氟在茶园土壤中的赋存形态转化及不同赋存形态氟对茶树氟富集的贡献.结果表明,茶园土壤中本底各赋存形态氟含量随时间的变异很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外源水溶性氟进入土壤后迅速向各个形态转化,10 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含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有机束缚态氟和铁锰结合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00mg·kg-1氟处理下,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和有机束缚态氟含量随着处理时间呈下降的趋势,可交换态氟含量则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处理前后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残余态氟含量则为上升的趋势,与10 mg·kg-1氟处理表现有差异.0~10 mg·kg-1氟处理内,茶树根、茎和叶中总氟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在10~100 mg·kg-1氟处理内,则变化不显著(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茶园土壤中不同氟形态对茶树根、茎和叶中水溶性氟和总氟的积累贡献有差异,叶片总氟含量与土壤中水溶性氟、铁锰结合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渣态氟含量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而叶片水溶性氟含量与土壤各赋存形态氟含量没有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