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安全科学   314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442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8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黄鹏  杨君 《安全》2012,33(7):29-30
正煤矿安全检查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企业安全生产主管部门,为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国家、社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灾害损失,依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结合行业的特点和要求,组织力量对生产作业场所及煤矿井下的采煤、  相似文献   
102.
随着秋冬的来临,气候干燥,火灾进入了多发季节。为了提高群众的灭火能力,警方提示:火灾初期是最好的灭火时间。扑救初期火灾,是减少火灾损失,杜绝人员伤亡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才是正确的灭火办法呢?常用的灭火措施有四个:第一,窒息法。即采取适当的措施阻止空气进入燃烧区,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熄灭。第二,抑制法。  相似文献   
103.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建立环境风道,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对PV板在环境风下的对流散热损失进行实验研究。考察倾角a、风向角θ、风速V以及热流密度q对PV板表面对流散热特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条件下PV板表面平均对流热损失努谢尔特数Nu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任意风向角下,当风速较小时,Nu对PV板倾角变化并不敏感,但是随着风速的增大,倾角对Nu的影响不断增大。当PV板在背风侧时,Nu随着倾角的增大有一个迅速减小的过程;此外,以风速1 m/s为转折点,低风速下Nu随风速的变化规律与高风速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4.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水培甜椒果实收获期间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动态分配规律。结果表明:甜椒果实收获期间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动态呈一平行的线性增长趋势,果实干物质积累量于始采期以后开始超过叶片,而果实氮素积累到盛采期才超过叶片,果实含氮量在整个采果期间保持稳定,随生长发育,叶片含氮迅速下降,盛采期时与果实和根相近,且均高于茎和侧枝,始采期通过根吸收的标记态氮主要贮存在叶片与果实中,叶片、果实是甜椒始采用氮素分配的最主要器官。此后,叶片和根成为主要的氮素输出器官,而果实则成为主要的输入器官。研究发现,甜椒体内的氮即使一度成为结合态,能能够被再度输出,但是,氮素在植株体内滞留的时间越长,越难以再度向外输出,并且不同器官输出的难易程度也是不相同的,比较而言,叶片和根中一度成为结合态的氮素容易被再交输出,甜椒果实是氮的强力库,氮素竞争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5.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31-331
死亡的有机物分解成有用的含氮肥料的过程,通常被假设涉及几种不同微生物的活动。现在,对在马蹄形野豌豆和其他植物的根部发现的一种植物毒素(该毒素在根部的作用可能是防止食草动物将植物吃掉)的合成和生物降解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了一个以前人们不知道的机制,通过该机制,氮能够在没有细菌或其他帮手干预的条件下返回土壤中。某些豆科植物在其根部积累这种毒素,其名称为3-硝基丙酸。这种毒素自然分解成氧化的无机氮,后者作为垃圾返回土壤中,从而对氮循环做出贡献。这些自己的豆科植物还能在其根瘤中的共生细菌的帮助下固定大气中的氮,从而…  相似文献   
106.
双氰胺对不同形态氮在红壤中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春霞  李永梅 《生态环境》2005,14(3):357-360
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了碳酸氢铵、尿素在红壤中的转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尿素、碳酸氢铵的水解速率、硝化速率的影响,以及硝化抑制剂用量问题。结果表明,无论加入DCD与否,大部分尿素在4d内水解,各处理硝态氮质量分数于35d内出现峰值,铵态氮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形态差异主要存在于培养4d内。双氰胺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相应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了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硝化抑制剂对高质量分数(≥50%)铵态氮、尿素态氮处理的抑制效果优于低质量分数(≤50%)处理。至培养结束时中壤土中仍存在较高质量分数的铵态氮,故铵的硝化时间、尿素水解产生铵的硝化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7.
齐鑫  陈利顶  李琪  马岩  张心昱 《生态环境》2007,16(2):564-568
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土壤中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同时会影响到养分流失的危险性和区域非点源污染的形成。本文通过野外采样分析,按照不同时期对官厅水库上游延庆盆地内的玉米地、蔬菜地、果园、其他经济类用地的土壤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了不同农业用地影响下土壤氮素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和土壤垂直剖面变化。结果发现:(1)0~40cm是玉米地养分活跃层;蔬菜地的养分含量在0~10cm土层变化最剧烈;果园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均较剧烈;其它经济用地在25~40cm土层养分变化较大;(2)果园和蔬菜地是研究区内养分活动最活跃的土地利用方式,蔬菜地的表层养分流失风险性最高,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具有很高的潜在影响;果园在整个剖面上养分变化较大,其发生养分的淋溶流失的风险性最高;玉米和其他经济用地养分变化不大。研究结果建议,传统农业区在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时,尤其是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改为蔬菜地和果园时,必须加强对农田生态系统研究,实施严格的科学管理,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不同生育期遮荫对番茄氮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番茄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阶段(开花早期、盛花期和开花后期)夏季午间不同光照强度(不遮荫,40%遮荫和75%遮荫)对氮素在番茄各器官中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不影响开花早期和盛花期叶片氮的含量及其分配效应,但40%遮荫使开花后期叶片中氮的含量增加,叶、茎、茬中氮的分配指数高于开花早期和盛花期。这表明,在开花后期适度遮荫有利于氮优先分配给叶组织,改善番茄氮素状况,增加开花后期番茄的经济产量,在设施栽培中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图3表1参21。  相似文献   
109.
农业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志博  王起超  陈静 《生态环境》2002,11(4):417-421
在自然和人为作用的双重驱动下,地球表面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成为当前全球变化中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探讨了氮素循环各个过程及其数量特征,对氮素循环模型进行了介绍,并对当前生态系统中氮素循环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0.
煤矸石复垦中的氮素积累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行了煤矸石上种植接菌种草及加覆盖物种植牧草的盆栽和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接菌种植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固氮酶活性和结瘤率,改善煤矸石的氮素贫瘠状况,促进牧草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和煤矸石的进一步风化;这些结果在施氮量中等区w(N)=15g/100kg更为明显。同时在煤矸石上加薄层覆盖物种植豆科植物,对其氮素的积累提高和生物性状的同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以黄土覆盖效果更佳。这些结果为解决煤矸石复垦中氮素缺乏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表3参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