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52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6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41.
宗威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151-151,15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流生态环境,进而出现了河道整治的方式。本文主要对河流生态系统构成与特点进行分析,从河流本身生态结构特点、物理循环、水文地理条件等方面,探讨河道整治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有效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措施,实现河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面源磷负荷改进输出系数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输出系数模型是模拟较大流域面源污染的有效手段,但它假设同一土地利用类型的输出系数相同,忽视了营养物径流和截留过程中其他流域特征对输出系数空间分布的影响,难以为流域分区管理提供依据。在传统输出系数模型基础上,引入产污因子(CI)和截留因子(RI),校正地形、降雨、植被缓冲带对面源磷流失空间格局的影响。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模拟滇池流域面源磷负荷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流域管理。结果表明,改进的输出系数模型能更好地模拟面源磷污染的空间格局,识别出面源总磷的关键风险区--湖滨平原地带以及与入滇河流邻近的山谷、台地。以2008年滇池流域面源总磷的模拟结果(3525 t)为基准,若单位面积磷肥施用量减少20%,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86%;若环湖公路内侧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或还草,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60%;若同时实施减少磷肥施用量和环湖公路内退耕两项措施,面源总磷负荷将减少130%  相似文献   
43.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改善预测分析,首先分析生态需水量和供氧量是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后又利用地面水环评助手软件预测了河流水质,预测分析了天堂河水质目标的可达性,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
通过分析影响射线跟踪法计算效率的因素,提出一种基于多线程的用于开放地理环境中的射线跟踪加速方法,以提高射线跟踪法在计算机仿真中的计算效率。该方法应用于特定复杂战场电磁环境,根据电磁波射线传播特性,采用对地形分区的途径减少射线与规则三角面地形面的求交次数,同时使用多线程追踪单个辐射源的射线路径。经过对方法进行仿真计算,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
采用DEM数据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地形起伏度特征分析,海拔高度和地形起伏度总体上是南西高,北东低。5km×5km单元地形起伏度〉1000m的区域面积占27.98%。0.5km×0.5km单元〉100m的区域面积占50.63%。在8.0级主震和6.4级余震震中之间典型区段剖面0.5km间隔分析中,南西段起伏度大于北东段,南西段起伏度〉200m区段占全段14.84%,北东段仅占6.64%。地震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程度的差异与地形起伏度的差异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重合,具有高起伏度的南西段生态系统破坏面积占总破坏面积的88.55%,新增水土流失面积占新增总面积的70.99%。地震灾区地形起伏度是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致灾关联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6.
分别应用高差、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比值作为指标来衡量贵州省的地形起伏度,并基于此来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地形起伏对贵州省土地利用的控制性较强,各种用地不能形成规模,彼此交叉分布,空间上垂直分异明显;受地形起伏影响,贵州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结构混乱,土地利用困难、利用率低,土地整理工作难度大。  相似文献   
47.
建坝对下游河道水文情势影响RVA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水库下游河道中水文情势的变化是研究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胁迫的一种新途径。RVA(Range of Variability Approach)方法基于32个参数从水流的等级、频率、历时、发生时间、变化率5个方面的水文特征对建坝后河道水流情势的变化进行定量分析,并给出各个参数确定的满足河道生态要求的流量特征变化范围。将该方法运用于位于浙江省飞云江上的珊溪水库,以其下游的峃口水文站为观测点,分析了该站52a的日流量资料,计算出了河道水流参数满足生态系统要求的可控制范围。并在原RVA评价各参数水文变化度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方法对32个参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整个河流水流情势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评价。通过与原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改进后的RVA方法更为客观。根据计算结果,建坝后该河流的整体水流情势变化度为中度,流量的频率和历时指标变化最大,低流量事件的持续时间减少,出现次数增多,严重影响了河流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48.
"5.12"汶川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这些滑坡和不稳定斜坡体的稳定性影响到灾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灾后重建。地震滑坡的不同稳定性状态孕育了滑坡地形剖面线的演化特征,并且地震滑坡地形剖面线直接地反映了在地震力作用下坡体的演变过程和演化机制。根据实测的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地形剖面线特征,研究了相对稳定滑坡、蠕滑阶段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地形剖面线的分布特征,以及地震滑坡不同稳定状态下的地形剖面线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对稳定滑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特征的具有明显的有序性,处于蠕滑状态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的多重分形维数演化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拐点。  相似文献   
49.
基于CALMET对复杂地形下风场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CALMET模拟风场的基本原理,对资料的选用及参数的设置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在复杂地形及下垫面条件风场的模拟进行了应用研究。模拟结果对了解区域风场特点,合理规划布局,掌握污染扩散特点,科学利用风能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为科学评价磷在河道沉积物中的环境行为,在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上海市进木港和苏州河沉积物中磷的分布形态、吸附特征及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2种沉积物中碎屑钙磷(De-P)浓度最高,闭蓄态磷(Oc-P)次之,其他形态磷浓度相对较低,而活性磷中以铁磷(Fe-P)为主;(2)2种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均符合线性方程,在4.0h时基本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